陽光灑進病房,照亮了110歲老人張力雄將軍滿是皺紋的臉龐,他的眼里透著孩子般的天真爛漫,因為一枚小小的黨徽,讓他開心不已。
“這是給我的嗎?”他顫巍巍地問女兒,聲音里透著難以抑制的喜悅。
“是啊,爸爸,這是您入黨50周年的紀念章。”女兒溫柔地說。
老人立刻讓女兒把黨徽戴到他胸前,然后笑著對周圍的人炫耀起來。
張力雄,在1961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如今,這些開國元勛只剩下3位還在人世,而他就是其中最年長的一位,也是最后的紅軍團政委。
九十多年的黨齡在張將軍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參加過無數次戰役和戰斗,帶領手下800名戰士擊退數量遠遠超過自己的敵人。
曾血戰高臺,智取林縣,重創日偽軍隊,一生中英勇無數,令人欽佩。
以少勝多
1929年,略顯青澀的張力雄便加入了共青團,從此正式踏上革命之旅。
16歲的他對自身的標準嚴苛異常,始終用共產黨員的準則來審視自己,他勤于學習,敢于挑戰,18歲終于加入了他夢寐以求的中國共產黨。
別看年紀小,做起事來活脫脫像個老黨員!
為了錘煉自己,張力雄毅然選擇進入紅軍學校,他在學校中刻苦鉆研,用汗水澆灌知識,畢業之后,他被委以重任,成為紅軍的政治教員。
在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革命之路荊棘遍布,紅軍不斷面對敵人的重重包圍,彈藥匱乏,人員不足,常使他們陷入絕境。
然而,張力雄從未示弱,他與戰友并肩作戰,鑄就了錚錚鐵骨。
到了21歲,張力雄已經變成了一名穩重而又可依賴的紅軍政治工作者。
在鮮血與火焰的洗禮中成長的他參與了無數激烈的戰斗,其英勇事跡甚至贏得了毛主席的親自接見與贊許。
在長征即將開始的關鍵時刻,守衛白云山的重擔落在了張力雄的肩上。
這是一場攸關全局的戰斗,雙方力量懸殊至極。僅有的八百余名戰士,面對著敵軍數萬之眾的狂涌。
這是張力雄首次獨當一面的指揮,但他毫無畏懼,勇敢地站在了最前線,他巧妙地指揮著,利用游擊戰術拖住敵人三天三夜。
這段寶貴的時間,為紅軍主力部隊突破重圍贏得了機會。
因為這場戰役的卓越貢獻,長征開始后,張力雄被委以重任,成為紅五軍后衛第45團的政委。
盡管這是一個危機四伏的任務,但他從未有半句怨言,只將大軍的安全視為自己的至高榮譽,用生命守護著那支前行的隊伍。
鐵流后衛
張力雄所率領的紅五軍團扛起了守護主力部隊的神圣使命,他們奮力阻止敵軍追兵,如同一堵堅不可摧的鐵墻,紅五軍團被時人譽為“鐵流后衛”,而張力雄,則是這支鐵壁般的部隊靈魂。
艱難的長征路,張力雄與他的戰士們如履薄冰,突破了重重包圍,越過湍急的金沙江、寬廣的大渡河...他們以血肉之軀,書寫了一曲曲驚心動魄的生死樂章。
自從長征第三天開始,張力雄就發現,每個清晨都有熟悉的身影消失在隊伍中——有的因傷痛難忍,有的因饑寒交迫,有的則默默地倒在了路旁。
每一個消失的生命,都像一把鋒利的刀,割裂著張力雄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
隊伍的人數在持續減少,那些無法再站起來的戰士們,躺在路旁,他們的眼中滿是未了的夢想和遺憾。
剩下的人,臉色蒼白,步態蹣跚,但他們的眼神里,卻仍舊閃爍著不屈的光芒。
面對生與死的考驗,張力雄用他對政委的責任和共產黨員的信仰,激勵著每一個人,鼓勵大家繼續走下去。
在翻越第一座雪山時,敵機的狂轟濫炸幾乎將他們埋葬。
一顆炮彈險些奪去張力雄的生命,爆炸產生的巨大沖擊讓他摔倒在冰冷的雪地,四周是飛揚的泥土和刺骨的寒風。
然而,對張力雄而言,真正的考驗是草原的穿越。
那些看似柔軟的草下,隱藏著數不清的陷阱。
為了確保安全,他們小心翼翼地前行,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在食物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張力雄甚至舍下自己的皮帶為士兵們煮食,盡管這微薄的舉措于事無補。
數日未食的戰士,身體瘦弱,每天都有人因饑餓而倒下。
漫漫長征,每一步都充滿變數。
但毛主席的期望成為了張力雄的信條,“你要成為全軍的榜樣!”這句話成為他抵抗絕望、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
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讓張力雄與他的紅五軍團創造了歷史,他們用堅定的腳步和無盡的勇氣,守護了紅軍的每一寸前行。
血戰高臺
1937年初,紅五軍攻克高臺城,大挫敵軍囂張氣焰。
然而20天后,敵軍12萬大軍圍城反撲,浩浩蕩蕩殺氣沖天,張力雄率45團負責守衛東面的城墻,整個城池頓時陷入血雨腥風。
“同志們,我們生死與共!為了保家衛國,誓死守住高臺!”他揮刀吶喊,鼓舞士氣。
敵軍排山倒海般涌上城頭,隨即爆發出慘烈的爭奪戰。張力雄身先士卒,親自加入混戰。
“政委中彈了!”一個戰士驚呼。張力雄左腿中彈,鮮血直流,卻咬牙命令道:“繼續戰斗!”
城頭已經成了人間地獄,無數身影倒下,呻吟聲、槍聲亂作一團。
突圍途中,一位老鄉不顧生命危險,將重傷的張力雄救下。
高臺城一役后,張力雄身負重傷,但他的革命意志從未動搖,一心想重返紅軍大部隊,重新投入到黨的懷抱。傷勢稍穩,他就迫不及待踏上尋找大部隊的旅程。
他一路向東,沿祁連山而行,終于在倪家營子與大部隊會合。見到總指揮徐向前后,他才得知,高臺城守軍已全軍覆沒,他因為被老鄉救下才幸免于難。
張力雄無法忘記,高臺城是一種刻入靈魂的疼痛,是深埋在歷史塵埃下的血淚。
高臺城之戰的硝煙早已散去,但余波卻在他的心頭蕩漾,成為他生命中無法抹去的烙印,那些戰友的犧牲,化作了他前行的動力,也是他夜夜難以入睡的煎熬。
智取林縣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張力雄回到延安接受學習與訓練。
畢業后,他先后擔任延安抗大的政治教員和隊長,然而革命者的血液讓他無時無刻不想重返戰場,將日寇驅逐出中國。
考慮到他在紅軍時期的出色表現,組織最終決定讓他進入太行軍區第七分區,擔任政治部主任,與司令員皮定均并肩作戰。
兩個人很快成為默契的黃金搭檔,在數年時間里,他們構建豫北抗日根據地,打了數十場勝仗,殲滅敵軍無數,尤其是智取林縣一役,可謂他們配合的代表作。
當時,臨縣駐扎著一個日軍中隊和三個偽軍團,總兵力數千人。日軍死死占據著林縣縣城,修筑了密不透風的工事,架起了層層炮樓碉堡。
他們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與八路軍膽敢前來的部隊血戰到底。
對于缺少重武器的八路軍,眼前這座城堡顯得十分棘手。一場硬仗在即,但是無論怎么考量,直接攻擊都意味著重大的傷亡。
在這關鍵的時刻,張力雄和皮定均坐在戰帳中,腦海里策劃一個大膽的計劃,兩位統帥都明白,僅靠強攻是不可能取勝的。
于是,一個反間計被巧妙地設計出來。
他們派出特工逮住了一個偽軍參謀,然后,就像演一場戲,故意讓他聽到一個“計劃”:八路軍將集結強大的部隊,準備全力進攻林縣。
但這僅僅是開始,在一個偏僻的小屋里,參謀被關押,四周的守衛故意放松了警惕,好似給他一個越獄的機會。
參謀很快抓住這個機會,逃出了小屋,并且急匆匆地找到日軍的指揮部,將所“知道”的信息報告了上去。
日軍上層,被這突如其來的情報震驚,在短暫的慌亂之后,他們果斷地撤離了大部分兵力,只留下了少量的守備部隊。
這一切,都在張力雄和皮定均的掌控之中。兩位統帥感受到了勝利的氣息,他們立刻下令,全軍進攻。眼看著城堡中的敵人減少,八路軍的勇士們如猛虎下山,快速攻占了整個縣城。
隨后,趁著日軍大部分部隊撤離的空當,八路軍又展開了追擊。日軍在這場戰役中,損失慘重,逃跑的士兵四處奔逃,而八路軍只是付出了微小的代價,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張力雄和皮定均的反間計,出其不意,攻心為上,他們深諳用兵之道,善于誘敵深入,攻其不備。雖然敵眾我寡,還是獲得了戰略性勝利。
高風亮節
新中國誕生,國家為表彰建功將領,授予他們軍銜以示嘉獎。
張力雄,那位在戰場上屢建戰功的將領,紅軍時期的杰出團級干部,他的名字與眾多英雄的名字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按照傳統的思維,他的資歷與經驗完全可以被授予少將軍銜。然而,命運似乎與他開了一個玩笑,他只被授予了大校的軍銜。
這結果,讓許多人為張力雄打抱不平。畢竟與他同階的將領,大多都已是少將,甚至他的老友皮定均,也已榮升中將。
但是張力雄,他的心情似乎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那雙經歷過無數風雨的眼睛,依舊那么冷靜與沉穩。
他深知,軍銜只是一個稱號,而他的心中,更重要的是國家的安泰與人民的幸福。
他曾與記者淡淡地說:
“我不在乎肩上幾顆星,我在乎的是為國家付出的每一滴汗水與血淚。對我來說,大校軍銜也是對我努力的肯定。想想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友,我還活著,還能為國家繼續服務,已經是莫大的幸運。”
然而,國家不會遺忘它的英雄,人民也同樣會銘記每一位為國家付出的將士。
1961年,國家授予他“少將”的軍銜,這份深重如山的榮譽,是對他無數個不眠之夜和流血流汗的最好回報。
他成為了那個偉大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締造者之一。
1998年的一個春天清晨,85歲的張力雄將軍坐在窗邊,細心地勾勒出一幅《我走過的紅軍長征路線略圖》。
不久,一位富商開出天價,想要將這幅畫作收為己有。張將軍只是淡淡一笑,婉拒了他。
如今,這幅珍貴的畫卷靜靜地躺在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中,默默訴說著那段刻骨銘心的往事。
退休之后,張力雄沒有選擇安逸的晚年生活。他身著樸素的老式中山裝,頻繁出現在家鄉的鄉村小道,學校的講臺上。
他講述著那些崢嶸歲月里的革命故事,他的眼睛里,閃爍著對未來的希望,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切期望。
2016年,這位老將軍的心,仍舊熾熱如初。
他決定捐獻10萬元給他的家鄉福建上杭通賢鄉障云村,他手中那個紅色的信封,猶如他的心,熱情而堅定。
隨后的幾年,無論是向上杭縣通賢中學的捐款,還是2023年慷慨解囊的1236冊圖書和10萬元獎學助學金,都展現了他對教育的深切希望。
他的女兒回憶,在年夜飯時,張將軍總會握緊筷子,聲音沙啞卻堅定:
“孩子們,你們要記得,我們之所以能坐在這里,享受這一刻,是因為有太多烈士,用他們的生命換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就這樣,張力雄不僅是國家的驕傲,也是家中的英雄。
他的八個孩子,如同八道光芒,各自在不同的領域熠熠生輝,他們秉承父親的遺志,繼續在各自的崗位上勇往直前,用行動詮釋著家國情懷。
張力雄將軍的故事,并不僅僅是歷史的一部分,而是一種永恒的精神財富,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往往藏匿在那些默默堅持與不懈努力的日子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