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曾經問過韓信:你能帶多少兵?
韓信回答:臣多多而益善耳。
韓信作為兵仙,自然是帶兵越多越好,他有足夠的能力統領千軍萬馬。
但這只是對于韓信而言,對于很多將領來說,兵力每上一個檔次,各部隊的配合越難,指揮的復雜性越高,對將領的能力要求也就越高,并不是所有將領的帶兵都適合多多益善。
因此,我軍戰將千員,真正能夠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無非也就是彭林劉徐粟五人而已。
對于將領而言,帶兵超過一萬,這是一道軍事能力的巨大門檻。
《亮劍》中李云龍,大概是1943年左右攻打平安縣城,此時參與攻城的兵力達到萬人級別,他就說:“老天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指揮上萬人作戰,我謝謝你們了!”,李云龍那么說,固然有感激的成分,但語氣中也有對指揮上萬人作戰的自豪。
那么,我軍有著戰神之稱的粟裕什么時候指揮超過一萬人呢?
紅軍時期,粟裕擔任的最高軍事主官職務是挺進師師長,這是由紅十軍團的突圍部隊組的成挺進師,能夠集結起來的突圍部隊,連機關和后勤人員在內,一共只剩下400多人,加上閩浙贛獨立師編入的兵員,全師為500多人,也就相當于一個滿員的營。其后,挺進師的進入浙江境內,在那里建立游擊根據地,兵力最多時達1600余人。
新四軍早期,1939年8月,新四軍軍部決定將第一、二支隊予以合并,組建江南指揮部,陳毅任指揮,粟裕任副指揮,粟裕從此成為陳毅身邊不可或缺的軍事助手。實際上,當時新四軍第二支隊是粟裕的班底部隊,由粟裕親自指揮,粟裕挺進江南不過一年,已經由原來的1600余人發展到6000余人。
1941年1月,隨著蘇中、江南等敵后根據地的開辟,新四軍及其南下的八路軍合編為7個師,由粟裕出任第一師師長兼蘇中軍區司令員。過去粟裕都是作為軍事副手與陳毅搭檔,這是他第一次在脫離陳毅的情況下,獨立地組建和領導一個戰略區,這個時候粟裕領導的正規部隊才超過一萬人。
因此,1941年,粟裕才真正指揮超過一萬的人馬,可能僅僅比李云龍就早了2年時間而已。
只是粟裕這種軍事天才,就如同韓信一樣,他帶兵是多多益善。毛主席評價:“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苯Y果,粟裕的帶兵能力超毛主席預期,巔峰時期指揮的部隊超過60萬,包打了國軍70%以上精銳重兵集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