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1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林清容 通訊員 司新宣)記者從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以下簡稱“市破產管理署”)獲悉,近日,全國首宗個人“執轉破”案件審結。據了解,執行程序轉破產程序,過去主要適用于企業作為債務人的案件,該案探索出強制執行程序與個人破產制度相銜接的創新路徑,為個人破產制度改革試點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樣本。
雖負債140余萬元但償債積極
債務人林某年36歲,2017年以來,他因投資失敗及為母親治病,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借款,逐步陷入債務困境,債務總額達到140余萬元。因短期內無力清償全部債務,林某被多家銀行起訴并申請強制執行,名下銀行賬戶被凍結,工資收入被扣劃,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在執行工作中,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財產調查、執行聽證、線下核查等方式,對林某的負債原因和經過、誠信狀況等作了全面調查,發現林某無財產可供執行。
但林某表示,他有穩定收入來源和較為可觀的預期收入,愿意盡最大努力償還債務,希望債權人能夠給予一定的諒解和寬限。
市破產管理署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這類案件往往因被執行人的經濟狀況陷入“執行難”僵局,出現“債務人無力償債、債權人難以受償”的情況,即使申請強制執行也收效甚微。而林某雖然背負多個執行案件,但仍有穩定可預期收入,且償債態度積極。
為打破僵局,實現“執行不能”與個人破產程序的有效銜接,市破產管理署與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合力開展個人“執轉破”工作試點,為執行程序中“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搭建法治化的債務紓困通道。
跨部門審查預防破產欺詐
2024年11月,林某參加了市破產管理署組織的個人破產申請前輔導服務。工作人員幫助林某全面梳理了債權債務關系,并評估其收入支出及財產狀況,在保留必要生活支出的前提下,指導林某初步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重整計劃,以最大限度償還債務。
2024年底,林某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申請將執行案件移送個人破產申請審查。
此案中,由破產、執行、立案法官共同組成跨部門審查合議庭,關聯立、審、執、破相關系統信息,前置財產調查、誠信核查、信息公開等預防破產欺詐措施,使個人債務人執行移送破產程序順利進行。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征詢申請執行人意見并依照《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有關規定,裁定受理了林某個人破產重整申請,并于2月裁定批準林某重整計劃,對林某的債務總額進行了適度調整。
按照重整計劃,林某將在5年內清償調整后的債務總額100萬余元,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后,其余未清償債務將依法獲得免除。這一安排既保障了債權人公平受償的權益,也為債務人提供了經濟再生的機會。
林某將在市破產管理署、破產管理人的監督指導下執行重整計劃,每月申報收入、支出及債務清償等個人破產信息。
市破產管理署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案首次驗證“執破融合”機制在個人破產領域的可行性,助力解決執行難題,節省司法資源。同時,創新政府部門與破產程序銜接的工作模式,積極發揮了破產事務管理機構在個人“執轉破”案件中的發現和指引作用。探索出兼顧各方利益的債務解決方案,助力個人債務糾紛化解更加高效便捷。
(深圳特區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