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擊落印度8架戰(zhàn)機后,梟龍又摧毀了印度S400防控導彈系統(tǒng)。
S400是俄羅斯最先進的區(qū)域防控系統(tǒng),配備91N6E搜索雷達,采用S波段(2-4 GHz),對RCS 4㎡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達600公里,可同時跟蹤300個目標并引導導彈攻擊其中36個。其火力單元集成48N6E3導彈(射程250公里)與9M96E2導彈(射程120公里),形成高低空分層攔截體系。
參照愛國者3、紅旗9和紫菀,如果S400的技術指標沒有注水的話,是一款性能優(yōu)秀的區(qū)域防空系統(tǒng),S400在敘利亞這類中低烈度的實戰(zhàn)中表現良好。
參數類別
俄羅斯S-400
美國愛國者3
中國紅旗-9B
歐洲紫菀30
最大攔截距離
400公里(40N6導彈)
160公里(PAC-3 MSE)
300公里(FT-2000導彈)
120公里(Aster 30 Block 1)
攔截高度范圍
10米-30公里
60米-24公里
25米-27公里
70米-20公里
多目標處理能力
36個同步攔截
16個同步攔截
24個同步攔截
12個同步攔截
導彈類型
40N6(400km)/48N6E3(250km)/9M96(40km)
PAC-3 CRI(160km)/PAC-2(160km)
FT-2000(300km)/HQ-9B(200km)
Aster 30(120km)/Aster 15(30km)
雷達探測距離
600公里(91N6E雷達)
450公里(AN/MPQ-65雷達)
500公里(HT-233雷達)
400公里(Arabel雷達)
反應時間
3分鐘
5分鐘
4分鐘
6分鐘
機動性能
5分鐘部署轉換
8分鐘部署轉換
6分鐘部署轉換
10分鐘部署轉換
抗干擾能力
頻率跳變+并行計算
相位陣列+電子對抗
多頻段融合+主動干擾抑制
數字波束形成+自適應濾波
實戰(zhàn)表現
敘利亞攔截成功率92%
海灣戰(zhàn)爭攔截率70%
中東地區(qū)攔截率85%
地中海測試攔截率88%
單套系統(tǒng)成本
1.2億美元
1.5億美元
9000萬美元
1.8億美元
梟龍雖然帶個龍字,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其實是一款入門級3代機,脫胎于超級殲7計劃,殲7則是上世紀60年代引進的米格21。
可以說,梟龍是米格21的魔改版本,是一款性價比飛機,屬于高不成、低不就。
正是因此,我國空軍看不上梟龍,早些年是J11、J10搭配,國防壓力小的地區(qū)日常巡邏任務直接用J7。
最近幾年J7全部退役,原本J7干的巡邏任務全部由J10承擔,就更用不著梟龍了。
其實,這次大放異彩的J10,在國內也是坐冷板凳的存在,國內主力機型已經是J20和J16,未來J35也會做J20的綠葉,J10、J11已經開始靠邊站了。J20是空中殺手,J16載彈量大,航程遠,既具備不錯的空戰(zhàn)能力,又能承擔炸彈卡車的職能,是名副其實的多用途機型。
雖然梟龍平臺起點低,但飛機的航電、雷達、導彈、發(fā)動機是全新的。以梟龍Block3來說,發(fā)動機是新型國產中推,比之前的克里莫夫發(fā)動機更先進,雷達與J10CE一致,導彈不僅能打PL15,還能打HD-1A、CM-400AKG,配合預警機、地面雷達站,在體系化加持下,面對印度可以保持單項戰(zhàn)場透明,堪稱指哪打哪,非常適合中等體量國家使用。
本次S400被梟龍擊毀,一種可能是巴基斯坦先襲擊了印度的電力系統(tǒng),導致S400斷電。防控系統(tǒng)一般都是有備用電源,而且是有柴油發(fā)電機的,只不過印度抽象的后勤保障能力,使S400沒能在斷電后立馬恢復電力供應,讓梟龍有機可乘,超遠距離發(fā)射HD-1A導彈擊毀了S400。
自印度建國以來,印度完全繼承了英國的帝國主義殖民戰(zhàn)略,在幾個方向上實行蠶食擴張,雖然軍事能力很爛,但嘴巴很硬,比如當年加勒萬河谷,印軍表現很差,但在媒體上鼓吹大捷,還專門拍了電影給自己涂脂抹粉。
這次停火,根據川普的爆料,是美國斡旋的,是幾輪交鋒后,印度主動找美國傳話巴基斯坦停火。
印巴能這么快停火,根源還是幾輪交鋒被打的鼻青臉腫。
第一輪是空戰(zhàn),被巴基斯坦刷了個8比0,最近又有一架陣風被擊落。
第二輪是無人機對轟,用廉價的小型無人機,類似俄烏戰(zhàn)爭中的伊朗小摩托,結果大量被攔擊,效果一般。
第三輪是用彈道導彈,攻擊了巴基斯坦的軍事基地,巴基斯坦反擊則打掉了S400。必須說明的是,現在印度就只有3套S400,一套保護首都,一套在印巴邊境,一套在中印邊境。
這三輪交鋒下來,印度已經黔驢技窮,如果不用陸軍體量優(yōu)勢和巴基斯坦換命,就只能接受停火。
這次交火對于印度而言是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暴露了外強中干的底色。
對于歐美而言,無疑是非常震撼的,等于是向全球宣告歐美軍事霸權的破產。對于日韓臺而言,則是絕望。
即便將來有了北約技術體系的加持,歐美F15、F16、F18、陣風、臺風這些主力機型,與我國的J10、J11、J15、J16基本處于同一檔次,特別是我軍在雷達、導彈、無人機上有明顯優(yōu)勢,即便發(fā)生大規(guī)模空戰(zhàn),我軍和北約的交換比高概率處于優(yōu)勢。
當下我軍空軍的不足是缺乏美國空軍的全球物資輸送能力,以及在隱身戰(zhàn)機上數量不足。
美國裝備F22約180架,由于飛機老化,目前尚具備作戰(zhàn)能力的戰(zhàn)機為90架,美國裝備F35超過600架,加上美國盟友裝備的F35,總量在1000架左右。相比之下,我軍的J20只有400架。
當隱身戰(zhàn)機數量趕上美國之際,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完成祖國統(tǒng)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