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爾多斯東勝區東方實驗小學的語文課堂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教學正在上演——學校信息科技張布棟老師與學生圍繞古詩《靜夜思》展開學習,同學們只需要在騰訊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臺上,打開AI繪圖工具,給出“明月、霜、故鄉”等關鍵詞,一幅意境悠悠的水墨畫便能呈現在眼前,展現出古詩的美韻。在學習漢字時,通過平臺AI工具生成的甲骨文3D動態演示圖,一個個古老的文字仿佛活了過來,生動地展現了從象形字到現代漢字的演繹。而這種“AI+跨學科”的課程,正在成為學生們的學習日常。
為落實國家關于強化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要求,鄂爾多斯市自2024年起啟動百校人工智能教育計劃,目前已經有100所中小學已納入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其中,鄂爾多斯東勝區東方實驗小學作為試點學校,通過騰訊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臺開展“AI+語文”跨學科教學,正在悄然改變傳統學科的學習模式,為AI教育與學科教育都帶來了創新性的效果。
據參與雙師課堂的張春麗老師介紹,在傳統語文課堂,特別是古詩教學環節,有85%課堂互動局限于問答形式,僅靠語言表達難以向學生呈現“詩中有畫”的意境。而如今借助騰訊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臺的AI繪畫功能,學生即可以“詩畫共生”的獨特方式,深刻領略古詩詞中的生動意境,并通過AI繪畫的指令過程,進一步掌握古詩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師生也可以跟騰訊元寶隨時交互,答疑解惑、精讀文檔、輔助創作。
此外,依托于騰訊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臺,老師能夠查看學生創作過程并優化指導軌跡,通過數據統計實現因材施教。這使得學生在語文測試中,“古詩意境理解”的正確率提高23%,并有41件學生作品入選校園科信節AI青少年創作賽。
老師與學生共同商定“漢字探秘之旅”的項目化學習任務研究框架
在漢字文化教學中,學生可以借助騰訊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臺的AI功能,生成甲骨文3D動態演化圖,更直觀地感受到象形字到現代漢字的“字演千年”過程。該校信息科技與語文教師聯合開展“雙師課堂”,帶領全班45名學生以16周時間完成“漢字文化探秘”項目化研究,圍繞16個子主題形成包含約45個具體案例的研究成果,推動傳統文化學習與科技深度融合。此前,有一部分學生認為“AI與學習無關”,而如今學校卻通過“學—創—評”閉環機制與激勵措施,使AI成為激發學習動力的重要工具。
騰訊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臺,依托騰訊在云計算、AI能力及生態連接的優勢,提供包含體系化課程資源、人工智能教學軟件平臺編程工具、3D虛擬仿真引擎、騰訊元寶等大模型能力,能切實幫助學校降低開展人工智能教學的門檻。目前,該方案已在全國300多個城市2萬多所學校應用。
如今,國家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25年)》明確提出,要促進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教育部也在積極推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實施途徑,構建系統化課程等。東方實驗小學的“AI+語文”跨學科教學實踐,正是人工智能與跨學科教育的一次創新嘗試,為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