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至10日,來自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中學、南山區教科院集團南頭城學校、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第二實驗學校的53名師生,來到河源市連平縣,以青春腳步丈量鄉村振興之路,以智慧火花點亮鄉村振興藍圖。
這是南山區教育局以教育為紐帶,創新實施的“山河守望,南山少年邁步振興路——2025年南山區對口幫扶連平交流活動”。據了解,本項目共有21所中小學參與,將組織336名學生和42位教師,分6個批次來到連平開展交流活動。
南山學生到連平開展交流活動。
產業調研:解碼鄉村振興的多元密碼
活動中,南山少年走進連平南山產業園軒德動漫科技有限公司、富樂村裕民養殖場、金溪村金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地了解當地產業發展現狀;與小溪村村民面對面交流,聆聽鮮活的鄉村生活故事;參與非遺花燈制作,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些實踐經歷拓寬了南山少年的視野,豐富了知識儲備,幫助他們構建起對鄉村振興的全面認知。
勞動實踐:汗水澆灌成長之花
南山少年以蓬勃朝氣開啟鄉村探索之旅。農貿市場里,他們化身“精打細算的小當家”,參照預算單反復斟酌,精心挑選時令鮮蔬;灶臺邊,他們挽起袖口切配翻炒,鍋鏟翻飛間香氣四溢。油溪中學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里,南山少年揮汗如雨,用農具破開板結的泥土,細心埋下菜種……
紅色教育:在歷史回望中砥礪初心
南山少年踏入塔嶺烈士陵園,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回顧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聆聽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走進茶壺耳屋,觸摸斑駁的磚瓦,探尋革命年代留下的珍貴印記。
少年提案:用智慧點亮鄉村未來
南山少年聚焦鄉村產業振興中的實際難題,積極探索創新解決方案,并運用人工智能工具,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少年智慧與活力。在“雙向賦能”的作用下,既助力城市少年讀懂鄉土中國,也讓鄉村故事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南山學生與連平學子一同參與活動。
師生心聲:一場雙向奔赴的成長
麒麟中學的田澤希同學說:“漫步于綠水蜿蜒的鄉間,蓬勃發展的養雞場與創意手辦工廠勾勒出鄉村振興的藍圖。最令人難忘的是與油溪中學的同學們共同種下友誼樹。愿我們的夢想在知識的陽光下抽枝展葉,為祖國的發展、鄉村的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南頭城學校的郭珈函同學說:“在連平富樂村裕民養殖場,我第一次被‘全自動’養殖的場景震撼。當我注視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突然意識到村振興的密碼,就藏在這些閃爍的智能設備之中。”
南外二實的劉熠洋同學說:“這次活動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玩‘大富翁’養雞場經營游戲,特別是控制成本這些環節,讓我明白了為什么產業發展對鄉村振興這么重要。這種邊玩邊學的方式,把書本上枯燥的知識變得特別生動,真的學到了很多!”
麒麟中學袁李昕老師說:“和南山少年們一同走進連平,這是我教育生涯中一次極為深刻的‘雙向成長’經歷。當少年們專注投入地參與非遺花燈制作,在指尖流轉間體驗并傳承精妙的非遺文化;當他們在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前肅立默哀,深切體悟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當他們活躍在田野間,奔走訪談,積極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在這些閃耀著光芒的南山少年身上,我看到了南山教育最生動、最美麗的模樣。
駐村干部寄語:鄉村振興的代際接力長跑
南山區教育系統派駐連平縣幫扶干部馬云濤、江煥華是此次活動的推動者。江煥華在入駐繡緞鎮后,立刻帶領工作隊系統調研全鎮可供研學的教育資源,思考如何挖掘、整合、盤活繡緞鎮的紅色教育、綠色生態教育、古色歷史教育資源并提出活動設想。
在活動籌備階段,馬云濤多次帶隊實地考察,面對茶壺耳屋修繕停工的現實困境,他巧妙將其轉化為研學課程,引導少年探討“文化保護與資金短缺的平衡之道”;針對鄉村研學條件有限的挑戰,他強調“以課程設計彌合落差,讓少年在理解中學會擔當”。兩位駐鎮干部全程參與并見證了少年們的成長。
在結營儀式上,馬云濤深情寄語:“鄉村振興是一場需要代際接力的長跑。南山少年此行,用智慧與創意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那些在田埂上滴落的汗水、在調研中碰撞的靈感、在互動中綻放的笑臉,都是鄉村振興最生動的注腳。未來將繼續深化教育幫扶與鄉村振興的創新融合,讓更多‘種子’在連平生根發芽”。
采寫:南都記者 伍曼娜 通訊員 龔兵 馬云濤 江煥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