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名中小學生至少參加1個興趣小組或社團;
鼓勵教師做學生的“大朋友”;
嚴格學校手機管理制度,鼓勵學生和家長共同開展“息屏行動”;
對特殊家庭、行為異常、情緒突變、學業困難、社交障礙、生活變故六類情況,老師家訪要做到“六必訪”;
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保障學生平等權益、營造和諧育人環境等情況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成效的重要依據;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名義印發實施《關于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身心健康二十條”),將工作重點放到培養學生強健體魄和積極心理品質上來,著力提升全市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素養和水平,打造學生健康成長的全方位支持環境,讓學生感受更多支持、鍛煉更強體魄、綻放更多笑容、從容應對挑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詳細要點一起來看——
“讓學生擁有未來成長需要的強健體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
此次出臺的“身心健康二十條”共五大部分,20項具體措施,聚焦五育融合、學校主導、家庭育人、社會參與、組織保障,突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層面環境建設,關注同伴、師生和親子三大關系的培育和優化,系統構建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北京模式”。
青少年處在生長發育、心智成長的快速變化階段,學生近視、肥胖、脊柱側彎和心理健康等問題影響因素具有高度關聯性,身體和心理互相影響、相互作用。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身心健康二十條”首次對學生身心健康進行一體謀劃部署,同步提升學生強健體魄和積極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強化五育融合,重點是使學生自身強,有效增強自身心理韌性和抗壓能力,讓每一‘育’都作用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學生擁有未來成長需要的強健體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使學生能夠從容面對未來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壓力和挑戰?!笔薪涛嚓P負責人說。
學生出現學業困難、社交障礙等六類情況,中小學老師須家訪
鼓勵教師做學生的“大朋友”、每名學生至少參加1個興趣小組或社團、倡導家長每天與孩子“傾聽一刻鐘,活動一小時”……“身心健康二十條”提出關注學生和身邊人的關系,完善同伴、師生、親子互動支持體系,明確學生成長檔案、同伴互助和師生互動機制、新型家長會、家長學校、家訪“六必訪”等具體舉措,打造學生健康成長的全方位支持環境。
“身心健康二十條”還特別提出,建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倡導家長每天與孩子“傾聽一刻鐘,活動一小時”,鼓勵家長參加親子運動會等活動,增加陪伴時間,提高陪伴質量。建好家長學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設家庭教育智能體,為家長提供教育指導支持。落實落細家訪制度,對特殊家庭、行為異常、情緒突變、學業困難、社交障礙、生活變故六類情況做到“六必訪”,形成家校共促學生身心健康的合力。
鼓勵學校公共區域打造心理角、互動墻、減壓裝置
無論學校、家庭、社會,每個環境都是塑造健全人格、培養身心健康的關鍵。“身心健康二十條”分別明確這三個層面任務,協同家校社資源搭建全域護航機制,更好支持和服務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據悉,北京市將促進身心健康素養培育融入校園生活全場景,鼓勵在學校公共區域打造心理角、互動墻、減壓裝置等,推動形成積極向上、開放包容的校園文化。將廣泛凝聚社會支持力量,加快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為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創造條件。建立健全學校社會工作制度,支持專業社工、志愿者等開展學生身心健康服務,形成“大健康”教育格局。
聚焦身心健康,學校辦學成效評價將迎來新標準
結合“身心健康二十條”內容,北京市教育系統將進一步細化任務和舉措,加強市、區、校聯動,形成推進落實方案,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保障學生平等權益、營造和諧育人環境等情況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成效的重要依據。
據介紹,北京市率先構建市、區、校三級身心健康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學生健康數據變化趨勢,提出體質健康、近視、肥胖、脊柱側彎、心理健康等方面評價指標,將其作為落實身心健康改革任務的重要抓手。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以數據說話,各區、學校深度挖掘和分析學生身心健康數據,聚焦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調整預防干預策略,切實提升工作科學性和實效性。
附:
“北京身心健康二十條”要點摘編
近期,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身心健康二十條”),首次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進行一體謀劃,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步提升學生強健體魄和積極心理品質。一起來看看內容要點↓
突出立德樹人實效,涵養學生向上向善思想品格,夯實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根基
1.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養成良好法治意識和社會道德,遵守公序良俗,形成好的行為習慣。
2.加強社會實踐教育,建好用好育人實踐基地,引導學生感知社會、熱愛自然、珍愛生命,培養健康陽光心態。
3.激發課堂活力,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施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開展多種形式特色化的科普活動。
4.開展“班級賽”等全員體育比賽活動,提升學生心理韌性、抗挫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使學生在合作與對抗中實現身體和心理同步成長。
5.突出全員美育實踐,鼓勵開展“唱響校園”等活動,建設好“美育芳草”等品牌,為學生搭建合唱比賽、戲劇表演、詩歌朗誦等常態化展示平臺,讓學生在美的體驗中舒緩心情、豐富精神、陶冶情操、溫潤心靈。
6.落實勞動教育“一校一清單”制度,鼓勵家長與學生共同開展日常家務勞動,引導學生參與社區治理、參加公益活動,增強社會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勞動過程中弘揚勞動精神、感受勞動快樂。
完善成長檔案制度,注重同伴和師生關系塑造,營造有利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環境
1.將身心健康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設置不同學段身心健康課程和實踐活動,每年以喜聞樂見的方式面向師生和家長舉辦有益身心健康系列活動,在趣味互動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完善學生成長檔案制度,全面記錄學生身心發展、學業表現、興趣特長、成長歷程、師生互動、家校溝通等情況,加強學生發展情況跟蹤分析。結合成長檔案進行“一對一”幫扶指導。
3.充分發揮學校干部教師全員育人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試點設立“成長導師”。
4.積極支持學生融入學校、融入團體,建立學習小組、興趣小組、學生社團、“學伴”等互助機制,每名學生至少參加1個興趣小組或社團,在不同群體合作中學習溝通技巧。
5.鼓勵教師做學生愿意傾訴和求助的“大朋友”,積極發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和特長。建立“師生對話日”“心靈信箱”“午餐面對面”等溝通機制,促進師生雙向交流。
6.鼓勵在學校公共區域布置心理角、互動墻、減壓裝置等,打造“心靈加油站”,盤活校內健康活動實踐場景,推動形成積極向上、開放包容的校園文化氛圍。
7.提升就餐條件和餐食營養質量,優化校園基礎設施、安全設施等物理環境,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
聚焦家長會、家長課、家訪行,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形成家校共促學生身心健康的合力
1.引導家長關注孩子身心健康,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排膳食營養,保障孩子充足睡眠,促進養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
2.倡導家長每天與孩子“傾聽一刻鐘,活動一小時”,鼓勵家長參加親子運動會,增加陪伴時間,提高陪伴質量。
3.開好不同學段的新型家長會,增設身心健康和體育運動專題講座,采取案例教學、家長沙龍、研討互動、經驗分享等方式豐富家長會形式和內容。
4.建好家長學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設家庭教育智能體,為家長提供教育指導支持。
5.落實落細家訪制度,對特殊家庭、行為異常、情緒突變、學業困難、社交障礙、生活變故六類情況做到“六必訪”。
6.通過設立校園開放日、校長接待日等常態化溝通渠道,鼓勵家長走進學校,深入了解教育教學實踐,參與學生身心健康活動。
用好社會支持力量,優化全鏈條服務,建立多方維護學生身心健康的格局
1.加快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統籌社區和社會單位力量、公共文化設施資源支持教育,為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創造條件。
2.加強健康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關心支持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落實政府、企業、學校、家庭、社會保護責任,共同加強學生使用網絡社交平臺管理,加大網絡平臺信息內容監管力度。
4.嚴格學校手機管理制度,鼓勵學生和家長共同開展“息屏行動”,減少對電子產品過度依賴。
5.落實學生健康體檢制度,開展學齡前兒童遠視儲備量監測。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綜合分析學生每日運動時長、運動負荷和營養膳食等情況,為學生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6.關注教師身心健康狀況,完善支持服務措施。
加強組織保障,完善評價機制,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支撐
1.將學生身心健康指標納入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和重要議事日程,加大經費支持保障力度,“一校一策”制定身心健康提升計劃。
2.加大心理、學校衛生等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配齊配強專職心理教師、校醫和保健教師。
3.開展市、區、校三級全員教師身心健康教育實訓,提高教師健康素養和服務學生身心健康的能力。定期組織專職心理教師到專業醫療機構研修實踐。
4.建好用好市級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和服務基地,加強區級和學校心理輔導機構標準化建設。
5.優化學生身心健康評價指標體系,指導督促各區和學校因地制宜開展工作。
6.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保障學生平等權益、營造和諧育人環境等情況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成效的重要依據。
請上下滑動進行閱讀
編輯 | 京教君
內容來源 | 首都教育等,京城教育圈進行整理編輯和內容補充,轉載需注明完整來源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京城教育圈」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為了更好的我們
歡迎 | 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走之前記得點個“心心”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