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硬剛西方!
當地時間 5 月 7 日,他的專機被歐盟三國禁止飛越領空,硬是繞路保加利亞、土耳其等四個國家,飛了 12 個小時才到莫斯科,就為了參加俄羅斯的勝利日閱兵!
現在西方拼命孤立俄羅斯,他為啥寧可冒著被歐盟卡加入歐盟資格的風險也要去?
訪美事件的細節與疑點
當地時間 4 月 30 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抵達美國佛羅里達州準備與特朗普團隊會面,但直到 5 月 2 日都未見到特朗普本人。
當天塞方突然宣布武契奇因胸痛提前回國治療,原定會晤被迫取消。
這一事件引發外界質疑。
首先,按照國際外交慣例,兩國元首會面通常會在抵達后 24 小時內安排。
而武契奇在美停留 48 小時卻未獲接見,美方僅安排他與議員、前州長等邊緣人物會談,被輿論認為是故意冷落。
其次,美國擁有全球頂尖醫療資源,但武契奇堅持連夜乘坐 10 小時飛機返回塞爾維亞,最終在貝爾格萊德軍事醫學院接受治療,期間拒絕美方醫療團隊介入。
這種選擇被解讀為涉及國家機密或對美方缺乏信任。
更引人關注的是,武契奇 5 月 3 日剛出院并宣布取消所有公務活動,5 月 7 日卻不顧歐盟警告,繞道保加利亞、土耳其等國飛赴莫斯科出席俄羅斯勝利日閱兵。
這種 “病愈神速” 的表現讓身體原因的說法顯得牽強。
事實上,武契奇訪美行程受挫早有端倪。
特朗普的態度
2020 年武契奇去美國訪問時,特朗普在白宮和他見面,自己坐在寬大的總統座椅上,卻讓武契奇坐在旁邊一張明顯矮小很多的椅子上。
整個畫面看起來就像特朗普在 “居高臨下” 地對待客人,俄羅斯當時就批評這種行為傲慢無禮。
可反過來,特朗普的兒子小特朗普去塞爾維亞訪問時,待遇完全不一樣。
武契奇不僅親自接見,小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上高調發布兩人的合影,甚至在公開節目里說 “特朗普在塞爾維亞的支持率比歐洲其他國家都高”。
這種反差明擺著顯示出美國根本沒把武契奇這個小國領導人當回事。
到了這次訪問美國,特朗普團隊的怠慢更明顯了。
按照國際外交的常規,兩國元首見面一般不會讓客人等超過一天。
可特朗普這邊整整晾了他兩天,最后連個正式解釋都沒有,只通過手下在社交媒體上簡單說了句慰問。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種安排不是疏忽,明顯是故意冷落。
想借此給武契奇施壓,讓塞爾維亞在科索沃地位、和俄羅斯的關系這些關鍵問題上讓步。
而武契奇這邊呢,剛回國沒幾天就排除萬難去了俄羅斯,某種程度上也算用行動回敬了美國的這種輕視。
武契奇的健康問題
武契奇在訪問美國時確實出現了健康問題。
5 月 2 號下午,他在和美國議員、企業家見面時突然感覺胸口疼,隨行人員趕緊找美國醫生檢查,發現血壓升到了 165/98,明顯高于正常范圍。
雖然美國方面建議他留在當地醫院觀察治療,但他堅持連夜坐了 10 個小時飛機返回塞爾維亞接受治療。
這時候以身體不舒服為由提前回國,剛好給武契奇提供了一個臺階下。
避免了因為見不到特朗普或者在科索沃獨立、對俄關系這些敏感問題上談不攏而產生的直接沖突。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 5 月 3 號剛出院就說要取消接下來所有的公務活動,說是要休息,結果沒幾天就跑去莫斯科。
這種安排既兌現了之前對普京的承諾,又通過 “個人行為” 的方式,避免讓塞爾維亞政府和官員因為這次訪問受到西方的制裁,體現了一種策略上的考量。
歐盟的威脅與專機繞道
歐盟對武契奇參加俄羅斯勝利日閱兵的反對早就擺到了臺面上。
上個月,歐盟負責擴大事務的官員瑪爾塔?科斯會見武契奇時,直接放出狠話:“要是你去參加俄羅斯的閱兵,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事兒就徹底沒指望了。”
這招其實挺狠的,畢竟塞爾維亞為了加入歐盟努力了多年,一旦被拒,意味著失去大量經濟援助和市場機會。
但武契奇當時就回了一句:“歷史責任不能拿來做交易。”
可沒想到,臨出發前歐盟的刁難進一步升級,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三個歐盟國家先后宣布,不讓武契奇的專機飛越他們的領空。
面對這種壓力,武契奇態度很堅決。
他在出發前跟內閣說:“如果因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就被處罰,那我們的尊嚴比加入歐盟更重要,所有責任由我一個人承擔,你們都留在國內處理工作。”
所以最后他的專機上除了安保和翻譯,沒有帶任何政府官員或軍方代表。
這樣做一方面是直接回應歐盟的威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不讓手下人跟著受牽連,避免西方以這個為由制裁塞爾維亞的官員。
到了莫斯科,他在紅場接受采訪時特意提到:“我是個人來兌現對普京總統的承諾,塞爾維亞人民永遠記得二戰時蘇聯紅軍解放貝爾格萊德的犧牲。”
這話既表明了這是他個人信守承諾的行為,也用歷史情感說明了塞爾維亞和俄羅斯的關系,巧妙化解了可能的外交風險。
結語
武契奇的做法里藏著實在的智慧。他知道如果帶一堆政府官員去俄羅斯,西方肯定借機制裁塞爾維亞的官員,所以這次只帶了少數安保和翻譯。
面對歐盟用入歐威脅,他不說硬話,只強調 “個人兌現對普京的承諾”,把自己的行為和政府立場分開,避免國家被牽連。
他當然清楚在俄烏沖突時去參加紅場閱兵,會被西方貼上 “親俄” 標簽,但還是要在鏡頭前重申 “歷史不能改”。
因為對這個只有 700 萬人口的小國來說,守住反法西斯歷史的真相,就是守住未來在國際上說話的底氣。
當他和普京站在紅場時,背影里有小國領導人的無奈,但更多的是一種倔強:哪怕被大國擠壓,塞爾維亞也要在歷史和現實之間,穩穩地走出自己的路,不丟尊嚴,不放棄主權。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