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2日訊(記者 張良德 實習記者 代嘉然)作為國內曾唯一掌握體外培育牛黃(簡稱“體外培育牛黃”)核心技術的企業,健民集團(600976.SH)子公司武漢健民大鵬藥業有限公司(簡稱“健民大鵬”)曾憑借其在體外培育牛黃產品的發明專利,過去十余年中在該市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然而,當前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多家藥企開始進入這一賽道,有藥企宣稱,未來將搶占該市場七成份額。
專利到期 眾多競爭者涌入
此前,健民大鵬作為國內唯一持有體外培育牛黃生產批文的企業,自主研發的體外培育牛黃技術榮獲國家專利,并被納入《中國藥典》標準。憑借這一世界首創技術,企業主導制定了多項國家標準,產品覆蓋安宮牛黃丸、片仔癀等超過600種名貴中成藥,成為同仁堂、片仔癀、廣藥等眾多中藥企業的核心供應商。這一壟斷性優勢為健民大鵬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行業話語權,然而其核心專利已過保護期。
有新進入體外培育牛黃市場藥企的工作人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健民集團的專利在2021年到期,我們現在不存在侵權問題?!?/p>
一時間,體外培育牛黃這一領域,眾多競爭者蜂擁而至,爭奪市場。
據財聯社記者的不完全調查,多家企業已經宣布進軍體外培育牛黃的生產領域,新競爭者正加速加入市場,預計其產能規劃總和將比健民大鵬獨家生產時期增長10-20倍。
白云山(600332.SH)旗下采芝林藥業的一家子公司已開始對外銷售體外培育牛黃,據公司人士稱,其體外培育牛黃產能為15噸;云藥集團計劃到2030年實現年產10噸體外培育牛黃,公司資料顯示,其產品已應用于安宮牛黃丸等50余種中藥制劑,據財聯社記者了解到,目前該產品已開始對外招商;四川神農藥業有限公司也已開始對外銷售體外培育牛黃,據公司人士介紹,其產能與健民大鵬相當,且公司產品獲批較早,質量較好;江蘇秉和堂藥業有限公司今年4月與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約,投資1億元建設3條智能化生產線,預計達產后年產6噸。
神農藥業體外培育牛黃(圖片來源:四川神農藥業公眾號)另有一大型產能項目也在進行中。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官網顯示,紅海灣經濟開發區已與廣州白云區百草堂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紅海灣百草堂體外培育牛黃制藥基地及國醫館項目投資框架協議,該公司擬在汕尾紅海灣投資建設的體外培育牛黃工業化生產基地及與牛黃相關的制藥廠項目,該基地計劃用地100余畝,總投資12億元,計劃3年內建成,設計年產量50噸體外培育牛黃。
云藥集團體外培育牛黃產品(圖片來源:云藥集團公眾號)此外,福建中益制藥有限公司、安徽科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陜西極創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也正在推進其體外培育牛黃項目。
上述項目中,據記者了解到,已有白云山、云藥集團、神農藥業等三家企業開始產出成品并對外銷售、招商,目前已對體外培育牛黃市場的供需平衡和價格產生一定影響。
多家企業公司人士對財聯社記者均表示,現在體外培育牛黃產品的市場價格開始松動,原武漢大鵬的體外培育牛黃產品售價在13萬元每公斤左右,但新入局的幾家企業產品為打開市場,產品價格較武漢大鵬的產品價格每公斤低0.5萬元至1萬元。
新玩家目前產能多未能完全釋放,有藥企工作人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現在產能未完全釋放,主要是下游市場開拓時間較短。此前在僅有健民大鵬年產五噸的情況下,市場維持緊平衡,而多家企業的新產能集中投產,市場需求增長速度或難以跟上產能增加速度。
健民大鵬未來何從?
健民大鵬此前借助體外培育牛黃這個單一產品,近十年來公司獲利豐厚。
根據公開數據,2015-2024年健民大鵬凈利潤從0.58億元增長至6.90億元,十年合計凈利潤達28.63億元,年均復合增速超過30%。特別是2019年后,在產能充分釋放和產品提價的雙重驅動下,公司盈利進入加速上升通道:2019年凈利潤約1.60億元,2020年大幅增至2.90億元(+80.65%),隨后2021-2024年分別達到3.43億、4.48億、5.65億和6.9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
由于健民大鵬對健民集團的利潤貢獻較突出,投資者對其體外培育牛黃產品的護城河關注度較高。
2023年初,健民集團在其一次機構調研會上曾表示。健民大鵬2001年申請的一個專利保護期雖然已經到期,但多年來該公司持續創新,創新成果在原有體外培育牛黃專利基礎上申請了數十個系列專利,覆蓋生產技術、工藝、設備、外觀等各領域(專利相關信息參見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該公司加強品牌保護,通過專利、商業秘密、行政保護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的防火墻。
但從當前的結果來看,雖然健民大鵬通過建立多重知識產權防護網,通過生產工藝、設備改良、外觀設計申請周邊專利,但公司期望通過周邊專利攔住競爭者,使其難以進入該市場的成效并不及預期。
國內已有多家企業、機構和個人申請了多種體外培育牛黃的專利。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百草堂(湖北)制藥有限公司、福建中益制藥有限公司已在2023年獲批取得體外培育牛黃生產方法的發明專利。
其他藥企體外培育牛黃專利(圖片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另一方面,2025年4月,國家藥監局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允許北京、天津等12個省市試點進口牛黃用于中成藥生產,這是自2002年瘋牛病疫情后首次開放牛黃進口。盡管進口牛黃主要面向高端中成藥企業,但政策信號已明確釋放——天然牛黃的稀缺性將通過國際供應鏈緩解,而體外培育牛黃作為替代品的必要性正在減弱。
為應對市場變化,有資料表明,健民大鵬或正從原料藥供應商向中成藥制造商轉型。
國家知識產權局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資料顯示,健民大鵬在2020年獲得多項與牛黃相關的皮膚外用藥發明專利,后又在2021年取得了西黃丸、安宮牛黃丸、萬氏牛黃清心丸等藥品批文,公司或試圖通過“原料藥+制劑”雙輪驅動,對沖體外培育牛黃的市場變化。
健民大鵬牛黃相關皮膚病外用藥專利及牛黃相關成藥批文(圖片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時,健民大鵬已啟動全球首個體外培育牛黃智能化生產基地建設。2024年下半年,有關部門公示了健民大鵬新的“工業項目”環評信息:擬在武漢東西湖區將現有部分廠房拆除,新建綜合大樓,打造全球首個體外培育牛黃及含牛黃名方名藥產品的智能化生產基地。
項目將以體培牛黃智能生產線為核心,配套建設生物原料藥、固體制劑等多條自動化生產線,旨在將公司打造成“全球牛黃產業化平臺領軍企業”。雖然具體投資金額官方未明確披露,根據公示的建設周期推算,如若規劃順利,新廠區有望在2025年底至2026年逐步建成投產。
健民大鵬通過擴產和技改,有望保持并擴大其成本優勢,以便于在與其他廠家競爭時,也能在價格戰中占據主動。值得注意的是,健民大鵬此次項目不僅擴充原料藥產能,還規劃了含牛黃名方名藥的制劑生產線。這意味著公司可能進軍下游中成藥制造領域,利用自身牛黃原料優勢開發自有品牌的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等成藥。目前健民大鵬雖有部分含體培牛黃成分的中成藥銷售,但占比很小。未來一旦制劑產線建成,公司可將業務從原料供應向產業鏈下游延伸,獲得更高附加值。相比僅賣原料給其他藥企,利潤空間顯然更大。這種縱向一體化戰略若成功,將使健民大鵬在牛黃產業中從“賣鏟子”升級為成藥品牌,開拓新的增長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