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靜海創新組建巾幗家庭手工坊聯盟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高麗
往日廢棄的玉米葉、麥稈、蒲藤、柳條,在楊俊艷手中被賦予了新生命。她以自然饋贈的材料為筆,編織技藝為墨,精心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鳥巢、精巧雅致的花籃、質樸實用的背筐。
在天津市靜海區,像楊俊艷這樣的一群女性憑借一雙雙巧手,在家庭手工坊里編織著就業夢想,讓“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婦女面臨著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實現就業增收的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靜海區婦聯積極探索,于2021年在西翟莊村設立了第一家巾幗家庭手工坊,負責人便是楊氏柳編傳承人楊俊艷。
手工坊采用“技能+訂單”的靈活就業模式,依托“女能人”建坊、村中設站、家庭布點。楊俊艷憑借豐富的經驗和熱情的服務,帶領姐妹們開啟了創業就業之路。
在手工坊發展過程中,各級婦聯組織積極為手工坊搭建平臺,通過“新農學堂”培訓的方式將柳編手藝送到各個村,鼓勵婦女帶著產品踴躍參加“巾幗市集”,大力推廣巾幗好產品,不斷鏈接市場資源,增加經濟收益。
近幾年來,楊俊艷先后走遍了全區近20個街鄉鎮,培訓婦女近2000人,帶動近1000人實現靈活就業。“以前我家生活比較困難,租住人家的房。一開始我對手工編織一竅不通,沒想到跟著俊艷學編圈、編籃子,一點點地增加了收入,日子也一點點地好起來,也住上了自己蓋的大瓦房。”楊秀娥高興地說。
經過幾年的發展,手工坊取得了顯著成果,目前共擁有500多種柳編工藝品,還作為免檢產品銷往瑞士、德國、英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量達到100多萬件。
“我一個人富了不算什么,眾多姐妹們都富了才是我真正的成功!”楊俊艷表示要繼續帶領更多的農村姐妹們憑借柳編共同致富。
在獨流鎮的另一家巾幗家庭手工坊史記泥塑工作室,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文創泥塑作品映入眼簾。“我希望將泥塑技藝與當地文化相融合,講好文化故事,帶動更多的農村婦女利用空余時間學習這門技藝,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并給她們帶來收益。”負責人史桂艷說,工作室的學員絡繹不絕,她本人也經常到各鄉鎮街道講課,姐妹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今年年初,靜海區婦聯集合了全區近10余家手工坊,成立了“靜禾巧娘”巾幗家庭手工坊聯盟,通過資源共享、經驗交流和技術提升,促進了區域內婦女手工產業的協同發展。各個手工坊以聯盟形式共同打造品牌形象,提高市場知名度,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靜海區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持續引領打造巾幗家庭手工坊,為賦閑婦女、寶媽等群體的就業增收搭建平臺,通過工作時間碎片化、創收模式多元化的就業新模式,讓更多婦女在創業創新的道路上實現自我價值,為鄉村振興貢獻巾幗力量。
文字來源:中國婦女報
編輯:木南
校對:梅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