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小畏
來源:武志紅(ID:wzhxlx)
通常我們都會希望,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
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應對困難更從容,活得也更輕松。
可在生活中,卻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有能力,干活多,但活得累。
他們在做好自己的同時,會出于好心去幫幫身邊的人。
但結果: 越幫忙、活越多,最后變得事情根本做不完。
盡管心里面也想要休息,可就是停不下來。
慢慢地,把自己的身心都掏空。
俗話說能者多勞,但很多時候,現實卻變成了:能者“過勞”。
1
“我很累,但不得不干”
咨詢里,小舞 (化名) 癱坐在沙發上,表示自己要崩潰了。
她與丈夫共同經營一家雜貨店。
白天,她是老板娘,采購、財務、宣傳都是她主要來負責,平時店員遇到各種問題,都會請示她。
無論店里生意再忙,只要有小舞在,就一定能協調得過來。
晚上回到家,孩子作業不懂,或是家里有東西壞了要維修或買新的,這些瑣事也都是她去跟進。
小舞能力極強,并且行事謹慎細致,極少出錯。
有她在,大家遇到什么事都不用慌。
可在最近,她卻開始感到力不從心。
她發現,自己情緒經常處于崩潰邊緣,脾氣變大、也變急了。
比如,當店員把貨物放錯了位置、老公晚了10分鐘發給她店鋪的流水,或是孩子又在同樣的題目里錯了兩次......
但凡身邊的人出了一點差錯,或是慢了半拍,她都會大發雷霆。
稍微冷靜下來,她又立馬就意識到這樣不好,陷入自責之中。
與此同時,她也發現自己開始頻頻出錯,注意力也不如以往那么集中了,常常工作了半天,就已經感到疲憊不堪。
這一切,都讓她苦惱不已。
顯然,小舞的情緒波動和工作不集中,都是身體發出的信號——
這場超負荷的“長跑”,已經快把她榨干了。
我問她:“你的老公和店員,工作量也像你這么大嗎?”
小舞表示不是,她自己是最忙的那個人,其他人甚至有些工作量都不飽和。
“那有沒考慮讓他們多分擔一些呢?”
說到這,小舞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我也希望這樣,可不放心呀!像我老公,即使我盯著他做,也還是經常捅婁子,如果放手不管,那根本無法想象會亂成啥樣!”
小舞原本的計劃是,先手把手教會大家,自己就可以輕松些,少管點。
可現實是,她已經教了無數遍,可大家還是經常出錯。
“我也想休息,可不干不行呀!”小舞無奈道。
2
弱者習慣「缺位」
能者擅長「補位」
小舞所處的困境,是典型的「能者過勞」。
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在身邊發現類似的情況——
工作上,和同事合作完成項目,遇上豬隊友,結果有能力的人默默包辦了一切。
家庭里,媽媽帶孩子得心應手,爸爸則一竅不通,最后成了都是媽媽全程帶娃。
這種情況讓人十分郁悶且惱火。
「能者」活得就像晚年的諸葛亮,一身才華橫溢,對做事有著高標準。但由于常常放心不下,對事情親力親為,鞠躬盡瘁,漸漸把自己消耗到油盡燈枯。
然后看著眼前那一個個扶不起的「阿斗」,氣不打一處來。
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是因為,在人際關系的「系統」中,存在著「缺位-補位」的現象。
一個家庭、一家店鋪、一間宿舍,這些由多個人組成的小團體,都可以稱為一個小系統。
舉個例子。
上學時,經常會發生這樣的狀況——
原本宿舍4個人,大家商量好每周搞一次衛生,4人輪流完成。
然而,A、B、C三位同學都比較懶,在輪到自己搞衛生的時候,打掃得不干凈,或是怠慢,沒完成原來職責內的工作,這就是「缺位」。
這時,D同學十分愛干凈,也擅長打掃,發現舍友,他看不下去,上前把衛生搞干凈,做了自己分外的事情,這就是「補位」。
久而久之,就變成了D同學全盤負責了宿舍的衛生。
在現實中,「缺位」和「補位」會互為先后。
一種是先發生「缺位」,然后再有人「補位」。
像搞衛生的例子,就是如此。
另一種,就是先「補位」,再「缺位」的。
比如像小舞,她對事情要求多且高,看到別人做的不到位,她會主動上去幫忙完善。
因為她主動上去補位了,所以身邊的人,就能夠放心地缺位了。
久而久之,旁人心底也會滋生一種懈怠心理:我做的好不好都不要緊,反正最終有人(小舞)會兜底,出了錯也沒關系。
這樣的想法雖然不仗義,不過也是很多人身上難免會有的惰性。
與此同時,雙方在心態上也會產生變化——
有能力的補位者,會產生恨鐵不成鋼的焦慮,也越來越不放心:
我都幫忙這么多了,為什么你就不能主動多做些呢?就不能讓我省省心嗎?
而能力不足的缺位者,則會感到對方是在故意找茬,會變得不耐煩,也會對做事產生抵觸:
稍沒做好你又挑三揀四!你那么厲害,自己上不就行了嗎?為什么還要讓我來做!
補位者一焦慮,又忍不住多做, 缺位者一抵觸,又會多出差錯。
雙方這樣的心理,會讓事態進一步加劇,陷入惡性循環。
那么,該怎么辦呢?
3
讓問題發生,讓對方成長
在一個系統里,光靠一個能人活成頂梁柱,是無法維持長遠的,必須要大家都出一份力才行。
這意味著——
補位的人,要少做些,退回自己原來的責任范圍里。
缺位的人,則要多做些,要學會把自己責任范圍內的事情做好。
說起來容易,不過做起來很有難度。
因為,習慣補位的有能力者,這時會冒出很多擔憂。
像小舞,她雖然理智上認可我說的話,可心里依然會不安——
“我不管的話,一定會出亂子的呀! “教了這么久都學不會,不教的話,豈不更學不會?”
這里,補位者需要在心態上做3個調整:
① 認識到:出問題,是遲早的事
小舞擔心自己一旦不管,老公他們就會出問題。
確實,這事100%會發生。
不過,即使她去管,也終有一天會累垮,到那時,也還是會出亂子。
只要系統里存在著嚴重的「缺位-補位」失衡,那么出現混亂就是遲早的事。
那不如讓混亂早點到來,讓缺位者早點面對問題。
② 讓問題發生,缺位者才可能成長
補位者需要意識到:
并不是等對方有能力了,再去放手。而是要先放手,對方才能提升能力。
缺位者(如小舞老公)一直爛泥扶不上墻,一部分原因也在于補位者(小舞)在過度干預,替老公承擔了他的責任。
比如,當老公做事出了簍子,小舞也會提前察覺,并采取緊急措施,把風險防范住。
這樣雖好,但老公也不需要為自己的工作過失而負責了,事后也不會有反思和調整。
所以,無論教多少遍,只要老公潛意識知道小舞在關鍵時刻一定會兜底,那么他就不會全力以赴,也不會想辦法去成長。
因此,小舞要先學會不管,允許出亂子,允許問題發生,讓他們不得不在混亂中去摸索。
③ 去相信對方
這或許是最難的一點。
你是否相信對方,即使嘴上不說,但ta一定是能感覺到的。
盡管小舞嘴上說希望老公變得更有能力,希望他幫到更多忙。
但她不斷地干預、去幫忙兜底,這行為背后,其實充斥著對對方的不信任。
這是一種消極的暗示,對方也會潛移默化地認為“我是沒能力辦好的”,所以每次做事都是馬馬虎虎。
而「相信」,則是改變的前提。
曾經我在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里,遇到一個“心很大”的老板。
他很相信我,很多高難度的工作,都甩手全盤讓我負責。
這種相信,并不是指“相信我一做就能成功”,而是——
相信我即使第一次失敗,也有能力扛過來;
相信我經過摸爬滾打、反反復復試錯之后,最終總能把事情做得比原來更好。
這份信任讓我成長了不少。
這也是一種正面的暗示——讓我也漸漸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所以即使遇到困難,我也會堅持去想辦法。
畢竟,每個人的能力,都是在磕磕碰碰成長起來的。
以上,是從理性層面,給到補位者(小舞)的建議。
而從情感的角度來看,補位者之所以一直活得操勞,是因為ta們習慣把責任放到第一位,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4
一生要強的「補位者」
請活得“脆弱點”
你會發現,補位者總是在考慮大局,逼著自己變得更堅強、更有能力。
卻常常忘了心疼自己——
忘了自己也是血肉之軀,會疼、會累、會受傷、會脆弱。
停止補位的關鍵,在于意識到這一點,學會把自己的脆弱“活出來”。
小舞就是如此。
后來一次,小舞媽媽生病(小病),小舞借故請了半個月的假,回老家探望。
換作以往,她回去3天就夠了,但這次,她決定好好讓自己休息一番。
果不其然,沒過幾天,老公就打電話說店里和家里一團糟。
小舞(稍作故意地)有氣無力地說:“哎呀,那怎么辦呢?我這邊也好多事,你想想辦法吧,只能靠你啦!”
她開始試著以這種「脆弱」的狀態,和老公溝通著。
半個月回去后,店里雖然變亂,但還不至于完全垮下來。
因為在混亂出現時,老公和店員不得不想辦法「補位」,大家也通過這次經歷,獲得了一小步的成長。
當補位者開始承認和流露脆弱,這會促使原本失衡的關系發生變化——
補位者(小舞)的情緒得到緩解:
因為意識到,即使對方沒做好,那也是對方要想辦法的,自己不必去操心,自然就輕松了。
缺位者(老公)變得更愿承擔責任:
補位者流露脆弱,缺位者便不再感受到「居高臨下」的壓力,而是感受到補位者的「求助」,所以,做起事來,也更能獲得價值感。
就這樣,小舞慢慢退回到原來的責任范圍里,可以更省心輕松的過日子了。
5
最后,改變原來失衡的關系,是一件艱辛的事情。
如果你是有能力的人,那么要多提醒自己,不要習慣性去補位。
如果你正處于失衡的關系里,可以用前面的方法,慢慢去改變。
不過,若是遇到失衡極其嚴重的關系,讓你身心受到嚴重煎熬,并且在多番溝通后,對方也毫不在乎。
那么,不妨問問自己:這段關系是否值得維持下去?
因為,一位真正的「能者」,在照顧別人之前,更需要有能力照顧好自己。
Photo by Tim Marshall on Unsplash
— THE END —
作者:和小畏;后現代取向心理咨詢師,專欄心理作者。本文原創首發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
本號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系。
【必學線上課程】
【全面專業系統的管理服務體系】
陪伴企業成長——幫助企業持續管理能力改進
輔導/微咨詢/實踐工作坊/定制服務
為組織賦能——幫助企業管理績效提升
線上/線下課程/專題內容
詳情請咨詢:
電話: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獲得更多管理思想與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