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尹星云)5 月9日—11日,舞劇《主角》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該劇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制作、北京歌劇舞劇院制作演出、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支持,改編自作家陳彥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說。
舞劇《主角》以秦腔名伶憶秦娥從牧羊女到“秦腔皇后”的四十年人生為主線,展開個體命運與時代浪潮的交織碰撞,舞者以剛柔并濟、細膩豐富的肢體語言演繹出憶秦娥從青澀懵懂到成熟蛻變的人生歷程與境遇,鄉野戲臺、茶館紅綢、高臺鏡面、騰空戲服等極具沖擊力的舞臺視覺,將文學經典轉化為可觸可感的舞臺敘事,引發觀眾深思與共鳴。
該劇摒棄常規舞臺上華麗的舞美布置、繁復的場景變化,以極簡干凈的舞臺呈現,讓觀眾把目光聚焦于舞蹈本身,極簡但絕非蒼白,而是用“返璞歸真”為肢體語言騰出呼吸空間。
正如舞美設計任冬生所言:“突破傳統敘事,以碎片化畫面直擊人物內心。”這種讓舞臺“做減法”,讓情感“做加法”的創作哲學,成就了一場讓舞臺真正屬于“主角”,讓觀眾將目光交予演員的雙向奔赴。
總編導王玫在編舞理念上,始終有自己的執著與堅守,她認為所有的創作都是為了塑造角色形象,是為了服務主題,是為呈現人物真實狀態,以極致的肢體語言展現思想性的深刻,藝術性的純粹。
這種理念在“憶秦娥練功房”段落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當光束聚焦在布滿裂痕的磚墻前,舞者并未呈現傳統舞劇中炫目的舞段,而是以近乎寫實的肢體語匯還原著戲曲演員日常的熱身、踢腿、練功……這些看似“非舞”的肢體表達,表現的確是憶秦娥日常練功的真實狀態,也是對角色生命狀態的精準捕捉。
舞劇《主角》沒有選擇線性敘事的“安全路徑”以及常規套路式創作,而是以憶秦娥的人生切片構建起“被迫學戲”“打磨成角”“感情糾葛”“輿論裹挾”等篇章結構,用憶秦娥人生主題的變奏,為觀眾展現“主角”形象的復雜與多元,讓作品掙脫了故事表層的桎梏,得以深入挖掘人性與時代的深層命題。
作家陳彥在觀看首演后,對這種敘事革新給予高度評價:“舞劇《主角》摒棄了形而下的故事線鋪陳,轉而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內核。它將個體命運與時代洪流緊密交織,讓觀眾在時代的風云變幻中,見證生命的抗爭、挫敗與掙扎,以及那份永不磨滅的倔強與果敢。”
舞劇《主角》弱化“講故事”而專注“塑命運”的敘事策略,將主角的人生經歷升華為對生命本質的哲學思考,讓作品超越類型化創作的邊界,在形而上的精神層面與觀眾達成了關于命運、選擇與堅守的共鳴。
作為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舞蹈演出季的開幕大戲,舞劇《主角》在北京演出結束后,將于5月16日—17日亮相“第四屆長三角城市戲劇節”,在黃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劇場開啟巡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