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承擔著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使命。如何服務保障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近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2024年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情況暨司法服務保障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情況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20至2024年,上海法院一審審結涉科技金融糾紛案件共計10540件,呈現增長快、類型新、專業性強的特點。
據介紹,2024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審金融商事案件150035件,審結149536件,收結案數較2023年分別下降31.66%和31.78%。值得注意的是,小額借款合同糾紛2024年收案數量相比2023年大幅增加了170.77%,該類案件平均標的金額不高,為9.22萬元,呈現出明顯的“小額多家”特征,且案件當事人多為小微企業,反映出隨著普惠金融的蓬勃發展,雖然大量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但與之相關的糾紛案件也隨之增長。
與此同時,2020至2024年,上海法院一審審結涉科技金融糾紛案件共計10540件,案由分布廣泛,案件類型覆蓋銀行、證券、保險等主要金融領域。按所屬金融領域劃分,銀行類糾紛案件數量最多,占比高達58.32%,表明科技型企業仍主要以間接融資方式解決資金需求。證券類糾紛案件數量位居第二,占比為33.5%,其中主要是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保險類糾紛案件相對占比較小,僅為2.59%,表明保險在科技金融領域的功能和作用尚有較大發揮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2020至2024年,排除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這一涉眾型糾紛,上海法院一審審結涉科技金融糾紛案件總計7052件。雖然2024年與2020年相比,案件數量已增長一倍有余,不過涉科技金融糾紛的全部案件數量在歷年上海法院審結的一審金融案件數中占比均未超過1.5%。
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完善,涉科技企業的證券侵權糾紛案件多樣化、復雜化以及訴訟主體群體化、多元化特征越發明顯。案件反映出涉科技型企業的證券侵權糾紛案件所涉領域從主板市場擴展至新三板市場,所涉交易種類從股票、債券擴展至資產支持證券等,案件呈現投資者人數多且分散、單個訴訟金額小但社會影響大等特點。證券欺詐糾紛中原告主體更加多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等機構投資者提起訴訟的情況逐漸增多。
近年來,上海法院充分發揮金融審判職能,完善優化金融審判體制機制,通過持續提升金融審判質效,護航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夯實科技金融健康穩定發展的法治基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