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外灘國際法律服務港(以下簡稱服務港)即將于5月13日在虹口區正式“開港”。北外灘多元商事調解中心在服務港里的共享調解室早已籌備妥當,將成為“開港”后的首位入駐者。該中心負責人汪澤洪說:“服務港位置優越、功能齊全,具有廣泛的適配性,通過‘共享’,可以無限提升應用密度和功能集成,這是當下法務區建設的新趨勢和新樣本。”
虹口作為高端航運服務的核心承載區,近年來在航運、金融等領域發展迅猛,集聚了4600余家航運企業、2100余家金融機構和近40家國內外功能性機構。隨著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步伐加快,如何更好地穩開放、御風險成為重要命題,亟須建設更高能級的涉外法治平臺與之匹配,服務港建設提上日程。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更是地區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秉持‘商務區與法務區同構’的發展理念,對標國際最高水平,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虹口區委副書記、區長呂鳴說,“服務港‘開港’,標志著虹口的法律服務資源,尤其是涉外法治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服務能級進一步提升,視野格局進一步拓展,必將為虹口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據介紹,根據2023年底制定的北外灘國際法律服務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服務港將集聚最前沿的法律咨詢、公證服務、司法鑒定、商事調解、國際仲裁等核心功能,并融合稅務會計、高端商務、現代金融的行業需求,將服務港打造成“全要素、一站式、共享型”法律服務綜合載體,并啟動“一核一帶”(白玉蘭廣場是“核”,北外灘濱江濱河沿線是“帶”)建設計劃。
如今,“一核一帶”的規模效應已然形成,北外灘企業庭外重組中心、北外灘多元商事調解中心、北外灘航運爭議預防與解決中心相繼落地于此,全國首例涉外商事海事臨時仲裁案件、全國首個庭外重組司法程序銜接項目產生在這里,中樞輻射功能日益凸顯。
走進服務港實體樞紐區,《法治日報》記者看到這里已建成接待區、“大咖”工作室、仲裁庭、調解室、法律科技體驗區等多個功能區。走進“公共法律服務智慧艙”,法律和司法服務即可“一鍵通達”。
“‘走出去’從這起航,‘請進來’在此登岸,服務港要以最優的涉外法治供給,成為中國企業出海最貼心的‘探路者’和‘護航者’。”虹口區委書記李謙說,“服務港建設是推進涉外法治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打造全新涉外法治生態的關鍵平臺。下一步,虹口區將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優勢,打造涉外法治建設的‘創新高地’‘人才高地’‘數智高地’,走出一條具有獨特辨識度的涉外法治建設之路,在涉外法治舞臺上充分展現上海氣質和中國氣度。”
來源:法治日報 記者余東明 張海燕 實習生梁文玥
責 編|袁 琳
審 核|徐連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