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家住南通的張麗華(化名)發生車禍導致顱腦損傷,陷入深度昏迷。2024年8月,她被家人轉院送到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接受脊髓電刺激(SCS)手術治療。變成“植物人”15個月后,她成功被醫生喚醒,情況一步步好轉。“昨天給她剝橘子,她突然伸手接過來說‘自己來’,雖然動作有點抖,但能準確地把果肉送進嘴里?!?025年5月11日,隨訪時,患者張麗華的丈夫李明強(化名)高興地向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龔佩佩展示最新進展。
2023年10月,張麗華因嚴重交通事故導致顱腦損傷,雖經搶救脫險卻陷入持續性植物狀態。輾轉多家醫院未果后,家屬于2024年8月將其轉入通大附院。神經外科團隊通過多模態檢測發現,患者雖然對外界刺激反應甚微,但仍存在微小意識反應,符合SCS手術指征。龔佩佩團隊決定為其實施頸段脊髓電刺激器植入手術,通過精準釋放微電流激活大腦神經網絡。
手術臺上,一枚外科電極精準植入張麗華(化名)頸椎椎管內。術后每日12小時的規律電刺激治療同步配合針灸、高壓氧等康復措施。治療第3個月,監測顯示其腦血流及代謝顯著改善;第五個月清晨,查房護士突然發現張麗華的眼瞼微微顫動。2025年1月,張麗華在術后5個月首次睜眼并完成握手動作,讓守護病床前的丈夫李明強淚濕衣襟。
如今,患者恢復進程不斷突破:從最初的肢體互動到完成簡單指令動作,再到獨立完成剝橘子、用吸管飲水等動作,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醫療團隊的專業付出與家人的悉心照料。
“最新影像顯示,她的腦血流灌注和前額葉代謝活動較術前提升近60%,這為語言和肢體功能恢復奠定了基礎?!饼徟迮灞硎?,患者目前在康復醫院進行系統的語言訓練和認知功能鍛煉,團隊正根據其恢復情況動態調整電刺激參數。
談及治療過程,龔佩佩特別提到家屬的支持作用:“這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愛與堅持的奇跡。丈夫李明強先生辭去工作,每天堅持為妻子播放錄音、按摩肢體,自學康復儀器的操作,這種持續的情感刺激與醫療手段形成了有效協同?!?/p>
作為通大附院應用SCS技術治療慢性意識障礙成功促醒案例之一,張麗華的康復為全國每年新增的10萬例昏迷患者帶來希望。數據顯示,該技術可將微意識狀態患者的促醒率提升至38%—45%。目前醫院已建立多學科診療團隊,針對腦外傷、腦卒中、缺氧性腦病等導致的意識障礙患者提供個性化評估與治療方案。
窗外,五月的新綠已爬滿病房窗臺,正如龔佩佩所言:“醫學技術的溫度,就藏在患者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每一次眨眼、每一聲呼喚中。”隨著SCS技術的臨床應用拓展,更多昏迷患者有望穿過漫長的意識黑夜,重新觸摸世界的溫度。
通訊員 吳丹丹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嚴君臣
(通訊員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