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之后,一邊強硬地對全世界開打關稅戰,一邊又開始對俄緩和,宣稱要和普京面談來結束俄烏沖突。
特朗普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通過利益交換,來離間中俄關系,進而可以集中火力對付我國。
很多人都擔心普京為了盡快擺脫被孤立的局面,很可能會和特朗普進行某種妥協。
不過,在剛剛舉行的“習普會”上,俄方便堅定地保證對我國統一大業的立場不會改變。
那么,在如此特殊的場合,俄羅斯為什么要再次保證這個堅定的立場呢?
圍魏救趙
很多人可能認為俄羅斯支持我國的統一大業,只是一種在道義上的口頭支持,畢竟,臺灣離俄羅斯很遠。
其實,真相并不是這樣的,臺灣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和俄羅斯的戰略利益是息息相關。
研究國際地緣政治,絕對不能把各個熱點地區的問題割裂來看。
比如,敘利亞和非洲有什么關系?
在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被推翻后,從表面上看,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害,相應的勢力也要被擠壓出中東。
但是,在敘利亞反對派攻占大馬士革之后,俄軍主力雖然在搬家,但卻不是全部撤回本土。除了一部分兵力繼續留在敘利亞的兩大基地外,部分俄軍和瓦格納是直接乘運輸機跑到了非洲,利比亞就是目的地之一。
很多人對此都不理解。但是,打開地圖看看,就能對俄羅斯的戰略意圖略知一二。
俄羅斯當初把敘利亞作為中東的橋頭堡,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保持對地中海的影響力。而利比亞也在地中海沿岸,俄軍和瓦格納只是在地中海兩岸搬了個家。
同時,最近兩年,非洲多個國家都爆發軍事政變,大量美軍和法軍被擠出所在國。而在這些軍事政變的照片中,經常會出現瓦格納的身影,造反的“黑叔叔”們也總是舉著俄羅斯國旗。
所以,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影響力雖然被削弱了,但隨著兵力向地中海對岸和非洲腹地的轉移,俄羅斯仍舊延續著原有的地中海戰略,并且還在非洲開辟了第二戰場,對歐、美勢力展開了有力擠壓。
如此一來,地中海沿岸的中東地區和非洲地區便能聯動起來,俄羅斯手里的牌并沒有少,實乃圍魏救趙之計。
好了,舉這個例子就是要說明一下地緣政治的聯動性。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對于俄羅斯來講,歐洲和亞洲有什么關聯。
俄羅斯在獨立之后,主要戰略始終是“向西看”,希望自己能重新融入歐洲,具體操作方式就是以能源為紐帶密切與歐盟之間的關系,進而與歐盟一起打造出完全獨立自主的“大歐洲”。
當然,這是俄羅斯在國力不濟之時的權宜之計,也就是先穩住歐洲的基本盤,再聯歐抗美。一旦歐洲獲得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能力,那俄羅斯又可以進一步擴大自己在歐洲的影響力,進而實現老俄羅斯帝國曾經的夢想。
不過,對于歐洲和俄羅斯的重新崛起,美國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
不能否認,美國的老一代地緣政治家,如布熱津斯基、基辛格,確實都是經驗豐富,出招老辣。他們在世的時候,美國的戰略絕對不會只針對一洲、一國、一城、一池。
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雖然嚴重衰落,但美國始終將其視為心腹大患。畢竟,在冷戰期間和冷戰結束后的一段時間,歐洲都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中之重。
因此,針對俄羅斯與歐盟的勾連,美國迅速出招,而且打出的是一套極其刁鉆的組合拳。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組合拳到底是什么?
左右開弓
1999年5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大肆轟炸南聯盟。
巧的是,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在歐洲唯一的橋頭堡就是南聯盟。而在開戰時,葉利欽和克林頓的關系簡直好到穿一條褲子,葉利欽連競選資金都是找克林頓“化緣”來的。
但是,現實很打臉,在利益面前,私交沒有任何意義。
美國出手南聯盟,主要有兩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就是要遏制剛剛崛起的歐元,進而打擊歐盟在冷戰后的“獨立傾向”。
第二個目的就是要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把俄羅斯在歐洲最后的堡壘連根拔出。
雖然歐盟和俄羅斯對此都非常不滿,但美國在那時的國力是如日中天,其世界霸主地位更是無人能夠撼動。
在經過了一系列測試之后,美國便慫恿北約開始了大踏步的東擴,擺明就是要對俄羅斯“趁你病,要你命”。
普京在上臺之后,其實仍然對西方抱有很大的幻想,并且,俄羅斯趁著油價高,也從歐盟賺了不少錢。
歐盟那邊呢,默克爾大媽算是高瞻遠矚的政治家,很清楚歐盟最大的短板就是能源。以往,歐盟的能源供給都要依靠美國控制的中東,這就相當于自己的脖子被美國的鏈子拴著。而俄羅斯可有的是石油和天然氣,一旦歐盟與俄羅斯深度融合,那么,歐盟崛起的最后一塊短板將被補齊。
有鑒于此,俄羅斯和歐盟之間存在很大的默契,所以,在北約東擴的問題上,普京還能咬牙忍一忍。
美國呢,把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不過,只是看在了一只眼里,而另一只眼則盯在了俄羅斯的另一側~亞洲。
美國的老一代地緣政治家都深知絕對不能讓中俄聯手,所以,他們在的時候,美國對俄羅斯的政策還是相對“溫和”,雙方并沒有撕破臉。但是,釜底抽薪的事兒,美國一定會干。
奧巴馬在位時,便提出了“重返亞太”,明顯就是沖著我國來的。美國這招也是有雙重目的。
第一個目的就是在東亞孤立我國,并打造出一個遏制我國的包圍圈,進而打斷我國和平崛起的步伐。
第二個目的就是在遠東地區打造“亞太版北約”,從東側威逼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使俄羅斯收尾不能兼顧。
所以,“重返亞太”可以讓美國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既遏制和削弱了我國和俄羅斯,又能使我國和俄羅斯這對戰略伙伴無法對彼此進行有效的戰略支援。
從更宏大的地緣政治角度來看,美國的這招“左右開弓”,事實上是在歐亞大陸同時發力,企圖用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來徹底消除我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威脅。
當然,在奧巴馬時期,這只是一個戰略的架構,而真正的較量則是從2016年拉開大幕。
那么,在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么大事呢?
臺海問題
2016年是臺海,乃至是整個南海形勢的分水嶺。
美國出動兩艘航母來試探我國的戰略底線,但在我國義無反顧的反制之下,這次試探沒有成功。
不過,從那以后,美國便加大了在臺海地區的拱火行為,不但大肆向臺灣偽政府出售各種武器,甚至還把軍事人員換了馬甲派到臺灣。
美國的企圖再明顯不過了,就是要通過在臺海制造緊張形勢給我國設置圈套。
這雖然看起來是中美之間的較量,但對于俄羅斯的影響也非同尋常。
2014年,因為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俄羅斯鯨吞克里米亞。如此,俄羅斯和歐洲之間蜜月期的結束也進入了倒計時。
最終,隨著俄烏沖突在2022年2月爆發,俄羅斯“向西看”的戰略徹底失敗。在被整個西方孤立之后,俄羅斯不得不調整戰略方向,向東大力強化與我國的合作。
在中俄的戰略分工方面,俄羅斯主要負責向西頂住北約的東擴,而我國負責向東頂住美國和北約在亞太地區的進逼。
對于俄烏沖突,我國雖然在軍事方面沒有向俄羅斯提供直接援助,但是,在對于俄羅斯更為關鍵的經濟發展方面,我國卻給俄羅斯兜了底。
同時,在全球戰略方面,中俄已經形成了“背靠背”對抗美國的態勢。
如果美國在臺海不斷挑釁,并像引爆俄烏沖突一樣引爆臺海沖突,那么,我國的主要精力和戰略資源勢必會向臺灣集中。而且,美國肯定會“照方抓藥”,帶領西方在經濟上對我國展開制裁。
這樣一來,我國和俄羅斯在戰略上便處于雙線作戰的被動局面。俄羅斯目前在西線已經陷入苦戰,一旦東線再出問題,那國家安全和經濟形勢都將進一步惡化。這是普京絕對不想看到的。
就像我國不能坐視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敗北一樣,俄羅斯也不能坐視臺海出事而削弱我國。
因此,在臺灣問題上,俄羅斯始終保持對我國的支持。而且,這種支持并不只存在于口頭之上,背后的深層含義則是俄羅斯將始終與我國站在一起,來對抗美國的霸權。
今年恰逢世界反法斯西勝利80周年,又是世界局勢的多事之秋,因此,在我國元首時隔十年再訪俄羅斯之際,俄羅斯一定要再次堅定地表明中俄的戰略友誼堅不可破,一定要再次表明對我國統一大業的支持立場是堅定不移。
這就是向美國釋放出一個極為強烈的信號:如今的世界并不是美國霸權一手遮天,中俄一定會肩并肩來維護戰后的世界秩序和世界和平,任何逆時代大潮而行的陰謀都將無法得逞。
素材來源:
直新聞丨“習普會”俄方表態,當頭棒喝“臺獨”分子丨管見天下
中國新聞網丨中國高規格出席俄羅斯“5·9”勝利日慶典背后的三重深意
金臺資訊丨「中國那些事兒」俄羅斯學者:國際風云變幻 中俄關系韌性不減、愈加穩步前行
觀察者網丨中國學者:俄羅斯與中國已緊密交織,再難掉頭轉投西方了
經濟日報丨中俄務實合作顯示強大韌性和互補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