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兩次公開課,王健如約開課。這是他與工作室制定的教學計劃之一,更是他與廣大師生和樂迷的約定。
5月6日、7日,王健大師公開課在上海音樂學院排演中心308舉行,除了上音師生,許多業內人士及其他院校學生慕名前來。“只要大家有興趣來,我一定會繼續做下去。”王健表示,借助上音的專業資源,希望能為更多熱愛音樂、熱愛大提琴的學生提供學習和展示的機會。
兩天里,王健共為5位學生一對一進行授課,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當學生演奏完一曲舒伯特《a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后,王健沉默片刻,說道,“你知道為什么聽古典音樂讓人放松,容易睡著?”他用綠皮火車作比喻,提醒演奏者應注意避免簡單重復,而是通過樂句的不同坡度,不斷推進和回拽,體現音樂的流動感。
這位享譽世界的大提琴演奏家,課堂上開口唱了起來。“你的弓子能做到嗎?”他鼓勵學生唱出來,“拉琴不是說話,要像唱歌一樣。”王健回憶道,自己5歲就開始唱歌,在幼兒園里每周參加合唱團排練,音樂是從歌唱開始的。
生活中,王健說自己是一位“孤僻”的人。但他的音樂里,有一片生命的曠野,充滿愛與狂喜、憂郁與悲憫。他啟發學生們用音樂表達情感,“你自己不動情,如何讓觀眾共情?”他稱贊韓國人的音樂表現力強,“你拉得太像個中國孩子了,來半個韓國人!”而當學生用極富感染力的演奏完成普羅科菲耶夫《C大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時,王健連連夸贊。
回歸上音以來,數十名大提琴專業學生得到王健大師一對一指點,近千名觀眾現場觀摩聆聽。王健的藝術造詣臻于化境,其獨特的教學風格,更是深受學生和樂迷們追捧。“王老師特別親切,幽默又細致!”“面面俱到,無論在音樂還是技術層面都得到改善和極大啟發。”“可以近距離看到王老師拉琴時的變化處理,收獲特別大!”……
2023年,王健正式回歸母校上音,受聘管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他與李繼武教授成立王健李繼武大提琴藝術工作室,立足優秀青年教師和拔尖大提琴演奏人才培養,攜手推進上音大提琴學科建設。他除了為工作室學生進行專業授課,每年還會舉辦兩次公開課,一次面向校內非工作室大提琴專業學生,一次面向全國音樂藝術院校及附中的大提琴專業學生,均為公益性質。
李繼武表示,工作室成立兩年來,各項規劃逐步實施,包括每學期的大師公開課、參與承辦上音國際大提琴藝術節,以及社會音樂傳播等,形成系列持續效應。上音始終和國際藝術院校以及一線專家保持密切交流與合作,工作室在大提琴青年教師和拔尖演奏人才的培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完成教學任務之余,王健不時亮相國家大劇院、星海音樂廳等各大舞臺。4月底,他演出后與廈門大學學生交流,談及音樂學生的就業問題,王健給出典型的“王健式”回答。“世俗目標是不可避免的,但真正走遠的人,會逐漸學會向內觀照。音樂讓人看見自己的靈魂,守護自己的尊嚴。它的偉大,不在于耀眼的表面,而在于溫暖、在于給了你飛翔的翅膀。”
來源:管弦系、王健李繼武大提琴藝術工作室
編輯:彭暢
審核:張卓
小音家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