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演奏注重外在的豐盛,主要是表達自己的情感。現在我經常覺得,我演奏音樂不只是無法用語言表述,表達情感也不是我的重點,好的作品仿佛在更深的層面有東西在等著我。就讓心帶著我的手指,帶著我的音樂,帶著我的體悟,投入每一瞬間,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施坦威藝術家、華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謝承峯說。
繼2023年發行首張鋼琴演奏專輯《告別》后,謝承峯的第二張鋼琴演奏專輯《豐盛》依然由上海音樂出版社推出。5月11日,《豐盛》首發式在施坦威之家(上海)舉行,聚焦拉赫瑪尼諾夫與肖邦的經典作品,謝承峯剖析了拉赫瑪尼諾夫作品繁雜表象下的簡潔內核、肖邦作品如何構建寧靜空間等話題。為讓觀眾更好地理解音樂內涵,他結合譜例,現場演奏了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奏鳴曲》部分片段和肖邦《前奏曲》。
在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取得鋼琴演奏專業博士學位的謝承峯,是一名學者型演奏家,他善于將教學與演奏中的哲思轉化為富有哲理的文字,兼具演奏高度與學術見解,在華東師范大學為研究生開設的“鋼琴作品文獻”“鋼琴教學法”“鍵盤表演實踐”等課程,深受學生喜愛。除了出版兩張鋼琴演奏專輯,他還創作了暢銷書《漫游黑白鍵》,多次擔任“尚音堂藝術直播沙龍”主講人。今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中,他帶來一場“豐盛——鋼琴獨奏音樂會”。
作為謝承峯的第二張鋼琴演奏專輯,《豐盛》凝結著他多年來的音樂積累與人生感悟。正如他在專輯中所表達的:“我們是如此幸運,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給我們帶來一種內在的滿足感和一種超越物質的充實感。它既包含局限與無限,也容納相對與絕對,可以在意識的想象中充分展現我們的靈感,更是我們進一步體會‘豐盛’的重要載體。繁雜的音符其實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構成的,緊張又充滿壓力的生活,亦潛藏著輕松自在的生命本質。”
謝承峯、楊燕迪對談
音樂學家、批評家、翻譯家楊燕迪,上海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趙小紅,中央音樂學院錄音師張遠共同見證了《豐盛》的首發。現場對談中,楊燕迪建議愛樂者多閱讀,多走進音樂廳,“盡管網絡時代接觸音樂更為便捷,但現場音樂會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沉浸式氛圍能讓觀眾全身心投入,感受音樂傳遞的獨特信息”。閱讀對理解音樂同樣重要,“音樂學研究能為聽眾提供豐富語境,建議大家多讀音樂史、作曲家傳記等,了解作品創作背景和文化氛圍,更好地欣賞經典作品”。
為樂迷簽售
原標題:《施坦威藝術家謝承峯:從古典樂中體味生命“豐盛”》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施晨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