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國日報國際版、香港版和新媒體客戶端同時發布肇慶市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研學發展等情況的報道。
該報道
以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為縮影,
大篇幅宣傳
中國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的成就。
△中國日報國際版、香港版和新媒體客戶端同時發布肇慶市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研學發展等情況的報道。
事實上,1956年6月,
鼎湖山就正式成為
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拉開了中國自然保護事業的序幕。
這里是物種基因庫,也是生命的搖籃,
更是中國生態研究的重要基地。
0 1
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色明珠
翻開世界植被圖,
沿著地球的北回歸線環繞一周,
目之所及多是寸草不生的沙漠、
貧瘠的荒漠以及無邊的海洋,
而在中國華南地區,
卻有一片繁茂的森林,
那便是——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圖源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肇慶發布特約攝影師 梁亮 攝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保存著具有400多年保護歷史的
地帶性森林植被——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及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在地球上絕無僅有,
被譽為“生物寶庫”與“物種基因庫”。
因位于北回歸線附近,
鼎湖山然保護區又被科學家譽為
“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色明珠”。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是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也是唯一隸屬中國科學院管理的自然保護區,
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前身)
創建于1956年,
是首批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
三家成員之一,主要保護對象為
南亞熱帶地帶性森林植被類型
——季風常綠闊葉林及其野生生物物種。
△謝耀明 攝
△肇慶發布特約攝影師 羅馨如 攝
此外,還保存有
針闊葉混交林等其他7種森林植被類型,
為科學研究森林植被的
演替提供了天然試驗平臺。
△圖源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覆蓋率
長期保持在98%左右,
記錄有高等植物2291種
(其中野生高等植物1948種),
有獸類43種、鳥類277種、
爬行類59種、兩棲類23種;
有大型真菌836種、魚類25種、
已鑒定的昆蟲996種,
這里就像一座大自然博物館。
△以上2圖 何異能 攝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不僅風景秀麗,山巒疊秀,林木茂盛,
生物資源還十分豐富,
一年四季游人不絕。
△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麗娟 攝
到鼎湖山上走走,
還有機會與廣東省省鳥白鷴偶遇。
鼎湖山上還穿梭著
版納魚螈、豹貓、鬣(liè)羚、
棕臉鹟鶯、黑眉柳鶯的身影。
△市民游客在鼎湖山偶遇白鷴,紛紛駐足觀賞。以上2圖 謝有錦 攝
△梁瑞偉 攝
它們的出現
是鼎湖山良好生態環境的佐證,
也是我們肇慶的財富。
△豹貓。圖源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森林是巨大的碳庫,
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科學家通過估算森林碳儲量,
為評估森林生態系統
在減緩全球氣候變化中的
巨大貢獻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中國,用于科學家評估森林的
碳儲量的樣地超過7800個,
鼎湖山的樣地就在其中。
0 1
1978年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建立中國科學院鼎湖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鼎湖山站”)。
0 2
1999年
鼎湖山站成為首批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試點站。
0 3
2006年
鼎湖山站研究團隊發現林齡超過400年的成熟森林的土壤仍然具有較強的碳匯功能,有力沖擊了“成熟森林是‘零碳匯’”的傳統觀念,是生態理論的一次重大突破,為研究碳循環提供了全新的理論路徑,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保護成熟森林對于維持全球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以上2圖 來源 光明網
鼎湖山站已依次建成了
氮沉降添加實驗樣地、酸沉降添加實驗樣地、
森林生態系統移位實驗樣地等
野外長期定位監測研究平臺。
目前正在打造
“天-空-塔-地-井一體化”立體觀測平臺,
建設具備“天空地一體化”立體監測能力的
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
構建開放共享的森林生態監測研究平臺。
鼎湖山站站長、研究員劉菊秀說:
“基于華南立體碳匯監測系統的建設,將實現站點地表數據、氣象數據、衛星遙感數據相結合,構建調查-觀測-模擬的碳匯研究系統,服務國家“雙碳”目標。”
△圖源 光明網
0 2
讓大自然成為最好的課堂
一直以來,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深入挖掘本土資源,
以自然資源和科研成果科普化的方式,
在搭建基礎、探索方向、
拓展成效等方面發力,
帶領公眾探索和學習自然,
形成科學教育與自然教育相融合的
“鼎湖山模式”。
△圖源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如《森林碳儲量和個人碳排放》
是基于中國科學院重點野外臺站(鼎湖山站)
“碳專項”的科研成果進行設計,
向學生普及“碳達峰”“碳中和”的概念,
講述全球氣候變化的
潛在威脅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圖源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同時,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秉承科學教育與自然教育相融合的理念,
建有“小小科學家成長之路”的
課程培養體系,
對標中小學課標,
出版了首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教育系列叢書
——《鼎湖山探究式自然教育課程(初級版)》
△圖源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該書不僅為教師和家長提供了
具體的自然教育思路和課程案例,
并反哺孵化“小小科學家成長之路”課程品牌,
不斷擴大影響力,深化品牌效應。
△圖源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目前,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建有自然教育中心、
展覽室、互動式科教設施等硬件設施,
同時,建有2條自然教育徑,
并配套相應的學生學習手冊,
讓各類自然教育活動
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圖源 端星自然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逐漸形成了以專業隊伍為主、
科學家和志愿隊伍為輔的
自然教育人才隊伍框架,
擁有專業從事自然教育的工作人員、
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團隊
和志愿者隊伍。
△以上2圖 來源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當前,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的
自然教育活動
逐漸形成了“請進來、走出去
和在線上”的開展方式,
通過不定期舉辦線上公益課、
發表科普文章、建立交流群,
以及線下到學校、社區和相關機構
定期開展公益自然教育活動、
科普進校園推動自然教育“走出去”。
△圖源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在過去十年里,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在中國的自然教育
和科普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每年為近2萬名學生
和生態研究人員提供服務。
△圖源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圖源 鼎端研學
閑暇時候,
不妨約上親朋好友、三五知己
一起到鼎湖山走走,
暢享“森呼吸”吧~
◆ 來源:肇慶發布 中國日報 光明網 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編輯:吳穎怡
◆ 一審:龍愛文 陳楚
◆ 二審:鄧俊麗
◆ 三審:童益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