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改變別人,除非他自己想改變,否則任何人都不能使他改變。當一個人懂得不再試圖去改變別人的時候,就表明他已經趨向成熟了。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就是堅固的我執、我見。從小到大,我們總以為自己是對的,總愿意別人的言行、想法、價值觀都和自己一樣,凡是和我們不一樣的,就覺得人家不對,就看不慣,就想改變人家,讓人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標準來。
但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每個人都和我一樣,都有堅固的我執、我見。我們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也認為自己是對的,你看別人不順眼,別人看你也不順眼,你想改變人家,人家還想改變你呢!這樣一來,大家就會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矛盾和爭吵就相繼而來。
其實在我們未讀圣賢書之前,我們所執著的那些想法和標準,全都是妄想,都是錯的,不是真理。就好像盲人摸象那個故事,每個人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就認為那是大象了,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才爭論不休,其實都是錯的。
我們在沒有明理之前,如果還想改變別人,還想讓別人按著自己指的路走,那就是以盲導盲。你覺得是好心,是為了別人好,其實是害了別人,因為你自己還糊涂著呢!
所以我們古人講:“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你先不要忙著管別人,先把自己管好,就已經很不錯了。
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身上的毛病和缺點,卻很難覺察自己身上的毛病和缺點。這就是因為長期積累的習氣的影響,所謂“習慣成自然”。比如自己有口臭,體臭,自己很難聞出來的;自己身上的一些小動作、口頭語,也很難覺察,但別人接觸你后,就會很容易發現。
但一般的人是不會輕易指出你身上的毛病和缺點的,因為人們都喜歡別人夸耀、贊揚自己,沒有人喜歡別人給自己挑毛病。所以很少有人會當面指出我們的缺點和毛病,人家也不想得罪人,但背后可能會說。
所以我們首先要多讀圣賢經典,多明理,然后對自己進行深刻細致的反省,就如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先把自己活明白了。老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己都還沒明白了,還想去改變別人,那不是癡心妄想嗎?
但即使我們自己讀了一些圣賢書,明白了一些道理,我們還是只能修正自己,不可以試圖改變別人。因為一個人如果自己不想改變,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即使是你的親人,你的父母、妻子丈夫、兒子閨女,你都改變不了,何況去改變其他人呢?只能招人煩,讓人疏遠你。
我們不可以改變別人,但可以感化影響別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你越是想改變別人,就越容易引起別人的對抗和逆反。當你沒有想改變別人的想法時,而是嚴于律己,把自己做好,反而會感化別人,主動向你學習。
現在的孩子為什么很多叛逆的,就是因為父母管得太多了,你越想改變孩子,他就越向相反的方向發展,當你不再管他,而是專注于修正自己的時候,孩子反而越來越來越好了,這就是正己化人,這就是古人說的:“兒孫不用管,全憑德行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