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剛當上皇帝那會兒,北方的匈奴倒是安分了一些。原來這幫游牧漢子玩起了大亂斗,五個部落首領都爭著當“老大”打得不可開交。其中有個叫呼韓邪的單于腦子活絡,想著要是能拉漢朝當靠山,收拾其他幾個單于不是手到擒來?于是他親自帶著厚禮跑到長安,把漢宣帝哄得眉開眼笑。漢宣帝二話不說,立馬派了倆將軍帶著一萬精兵給他撐腰,還送了很多糧食。
到了公元前49年秋,漢宣帝兩腿一蹬走了,他兒子漢元帝劉奭接了班。這時候呼韓邪單于已經收拾了其他四個競爭者,穩穩當上了匈奴老大。這老哥倒講信用,年年都給長安送皮草駿馬,跟漢朝處得跟親戚似的。
公元前33年臘月,長安城飄著鵝毛大雪。呼韓邪單于又帶著車隊進城了,這次他當著漢元帝的面說了句掏心窩子的話:“陛下,給個媳婦吧!”要說起和親這茬兒,還得從漢高祖劉邦那會兒說起。當年匈奴騎臉輸出,漢朝慫得不行,可皇家就呂后一個寶貝閨女,哪舍得往苦寒地送?最后挑了個宮女冒充公主,哭哭啼啼地送出了關。如今風水輪流轉,漢朝經過幾代人休養生息,國庫里糧谷滿倉、兵強馬壯。眼瞅著匈奴實力大不如前,那邊又是饑荒又是雪災,呼韓邪單于這次倒是主動示好,漢元帝琢磨著:反正后宮里姑娘多得是,挑個順眼的打發了得了。
這天太監在宮里扯著嗓子喊:“哪位小主愿意去北邊當娘娘啊?”宮女們眼睛都亮了,總算能離開這黃金牢籠!可等聽清是要遠去漠北嫁給匈奴人,個個又縮著脖子裝沒聽見。漢元帝急得直跺腳,這要是沒人應承,皇上和單于都得丟面子,搞不好兩邊又要開戰。
就在這節骨眼上,冷不丁冒出個脆生生的聲音:“奴婢愿往!”眾人循聲望去,竟是三年前入宮的王昭君。御林軍趕緊把她帶往殿前。這姑娘打小就聰明,琴棋書畫樣樣拿手,長得也非常漂亮,十里八鄉都夸她是仙女下凡。三年前選秀進的宮,但是連皇帝的面都沒見著。相傳漢元帝是通過畫像來觀看秀女,很多秀女為了讓畫中的自己能漂亮一點,偷偷的賄賂畫師,但是王昭君不肯給畫師塞紅包,結果畫像被畫成瞇眼歪嘴,反正就是畫的丑。所以皇帝沒發現王昭君的美貌。不過昭君倒不在乎,整日抱著琵琶教宮女們彈曲子。當漢元帝在著急找不到去匈奴的人選時,她知道匈奴和親對漢朝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沒人肯去,那就自己去吧。
漢元帝龍顏大悅,讓人準備嫁妝,綾羅綢緞、金銀器皿堆了二十車。出嫁那天長安城萬人空巷,百姓們都想看看這個敢嫁北方的奇女子。只見昭君穿著紅艷艷的嫁衣,頂著滿頭珠翠,美得跟畫里走出來似的。昭君坐在鳳輦上,悄悄掀開簾子望向城門,這一別,怕是此生再難見中原了。呼韓邪單于看過王昭君后,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樂得胡子直顫,當場發誓要當漢朝的乖弟弟。
等到了匈奴地界,迎接的隊伍浩浩蕩蕩,牧民們載歌載舞,比過年還熱鬧。呼韓邪單于當眾封她“寧胡閼氏”,意思就是她給匈奴帶來了安寧和平。
昭君嫁入匈奴后,漢朝和匈奴的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兩國和睦相處,邊境城鎮貿易往來不斷,一派和諧的景象。后來呼韓邪單于過世,按習俗王昭君嫁給了新單于,又生了兩個女兒。昭君參與了匈奴的政治,在漢朝和匈奴之間調解關系,促進和平。
漢元帝也沒虧待王家,把王昭君兄弟接到長安當官,還特意準她兩個閨女進宮陪皇后解悶。后世說書人提起這事,總要夸句:“寧胡閼氏一頂轎,換得邊塞六十年太平!”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人們敬佩她遠離故鄉,為了自己國家的安定而做出的貢獻,使得胡漢百姓得到了一段暫時安穩的環境,帶動了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團結了兩國人民的感情,促進了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