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七,是珠海唐家灣鎮唐家村最熱鬧的日子。金花廟門前,一簇簇鮮花、香燭和果品,把空氣里都浸潤上暖意。家家戶戶早早起床,準備供品,擦凈門窗、掃去塵埃。一場專屬于嶺南人的女神慶典拉開帷幕——這就是“金花娘娘誕辰”,也是傳承兩百多年的“金花誕”習俗盛會。
金花娘娘,有人叫她金花夫人,也有人親切喚作金花小娘。她不僅是“送子女神”,更是護佑家宅、鎮佑村落的象征。相傳明初,唐家村里興建廟宇專供金花娘娘,每年四月十七,男女老幼齊聚一堂,為祈子嗣、求平安、盼婚姻美好而頂禮膜拜。香火裊裊間,歷史綿延,世代相傳的不僅是風俗,更是一條根植生活的家風脈絡。
你有沒有見過清晨的唐家村?廟門敞開,祈福信眾絡繹不絕,笑語盈盈間是對幸福日子的向往。金花誕,就像嶺南春雨,“下在田間地頭,潤進尋常人家心里”。
節日溯源:金花娘娘的故事與“三金”信仰
金花誕不是一朝一夕從天而降的節日。它背后的故事,藏著幾代人的美好愿望和真實煙火。
一、送子娘娘的傳奇身世
《粵小記》中記載,金花娘娘原是嫡女出身,因巡按夫人難產,多日未得分娩,夢得金花少女相助,于是吉兆成真。自此以后,金花娘娘便成了嶺南地區婦女孺兒心中祈子、保平安的守護星。她的神像總是笑容親切,抱著小兒,寓意兒孫滿堂。有人說,金花娘娘“娘氣”十足,是嶺南人尊重、珍惜女性的象征。
二、“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的吉語背后
金花誕分發的煎堆,是家家戶戶必做的茶點。甜甜糯糯,外裹芝麻,每一顆都像金銀珠寶。民諺說“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寄托著新一年家業興旺、衣食無憂的殷切盼頭。吃完煎堆,老人家總會摸摸孩子的頭,笑說“明年更肥大只、添丁發財”——其實,煎堆就是老一輩嘴里的“壓桌寶”。
三、接福還愿的儀式感
過去的金花誕,新娘新婿、孕婦、幼兒,甚至外嫁回門的女兒都會在這天齊聚金花廟。帶上一份燒豬、寶盆、煎堆等供品,祈愿生養順遂。老話講“分香共果,一家平安”,美味與心愿一同入口,是珠海唐家村特有的“共賞福氣”。
四、生生不息的契子、抱火儀式
唐家村若有小孩體弱多病,父母可以帶去金花廟前“契子”,意為認金花娘娘作干媽。還有“燂豬仔”的民俗,把爆竹紅紙燒成火盆,讓孩子在火上抱過,圖個辟邪解難。長輩們信,紅紙火驅晦氣,金花娘娘保佑孩童健康成長。
五、金花誕的“福氣分豬肉”
金花誕儀式后,祭祀過的燒豬、煎堆、茶果都要分發給村里每戶人家。拿回一塊“福豬”,寓意吉祥幸福帶回家。這樣的禮數,不只溫飽,更是代代同行的牽掛與祝福。
傳統食物3樣:桌上的吉祥,口中的祝愿
金花誕這天,不管人在哪,一桌“金花宴”都離不開以下三樣老傳統美食:
金豬(燒豬)——富貴安康的守護
祭祀金花娘娘,燒豬是最隆重的“頭牌”。豬寓意著“家肥屋潤”,燒成金紅色,更添富貴氣象。
家常簡做:選取帶皮五花肉,抹上鹽、五香粉、老抽腌制2小時。烤箱220℃烤約 45 分鐘,出爐皮脆肉香,切塊分食(有條件的村民用炭火烤更添煙火)。
寓意:送子娘娘庇佑家宅,吃上一塊,安康富貴、百事如意。豬肉含有豐富蛋白質和脂肪,是家庭聚會時補充能量的優選。
煎堆——團圓好運的象征
煎堆在珠海唐家灣家家會做,有甜有咸,外酥里糯,炸得圓圓滾滾。甜味是糯米皮包豆沙、裹芝麻,咸的則有肉粒眉豆當餡。
家常做法:
用糯米粉、少許白糖和溫水拌成軟糯面團。
包入豆沙或咸肉眉豆餡,搓成乒乓球大小,外面沾滿芝麻。
油熱后小火慢炸,表皮鼓脹呈金黃色即可。
寓意:圓圓的煎堆像聚寶盆,老人常說“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寓意孩子財運連連、家庭團圓和睦。糯米溫潤養胃,芝麻補脂健腦,是大人小孩都愛的小零嘴。
茶果——平安吉慶的點心
茶果是珠海唐家灣人家過節不可或缺的團圓點。傳統做法分甜咸兩味,甜的用豆沙,咸的包咸菜、蝦米、蔥花,有點像迷你版的包子。蒸出來軟糯爽口,老人說孩子多吃幾個“出門不慌、讀書靈光”。
家常做法:
用糯米粉加水揉成團,分小份,包上事先拌好的豆沙或咸菜餡。
收口搓圓,擺入蒸鍋,小火蒸 15 分鐘左右。
寓意:一家人坐在一起分茶果,口口是團圓、心心念平安。糯米有黏合力,包裹住不同餡料,正應了“和氣連心”的俗話。
2大忌:這天千萬別犯,細節藏溫情
金花誕,儀式多、禁忌也細致。兩件“大事”要記得,家宅運勢才不打折。
忌空手進廟、空手賀拜
老人講究“有敬才有福”。金花廟祭拜時,手里總得有點心意。哪怕只是一束花、一盞香,也要帶著。不僅尊重傳統,也提醒自家孩子“知感恩、懂回饋”。忌飯桌口舌紛爭
金花誕這天,家里人聚得多,熱鬧免不了。有老例:飯桌忌爭執,說話要和氣。飯桌氣氛好,福氣才會滿屋。老一輩總說“金豬上桌添笑口,茶果入口無煩憂”。
小貼士:別看這些忌諱平常無奇,恰恰是維系家庭和睦的溫柔規矩。年年如此,歲歲相安。
年年金花誕,仿佛是村里人心頭的一根線,輕輕一拽,千里之外的人也能感知故鄉煙火。金花娘娘的庇佑,不只停留在一柱香或一餐飯里,更是老一輩傳給晚輩的生活智慧和家庭溫度。
現代生活再忙,也很難割舍金花誕那份熱切。吃一塊煎堆,諧音團圓好運,是母親手心的味道;分一口金豬,是長輩盼望安康的樸素心意。習俗從不止步,家族的繩索由這一樁樁小節系在一起。正如老話說:“家常年味,不會淡;家和子旺,日日添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