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行業的競爭從未停歇,但近日奇瑞高管對吉利新車星耀8的“拉踩”言論,卻將登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5月12日,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與奇瑞營銷公司總經理李學用相繼發聲,以“握手言和”的姿態為事件畫上句號。
星耀8
奇瑞相關高管失言,奇瑞高管、吉利高管雙雙回應相關事件
事件源于奇瑞營銷公司副總經理姚飛在社交媒體群組中對吉利銀河星耀8的評價。據了解,姚飛以“爛車一臺”“二排擠得很”“音響爛”等激烈措辭貶低友商產品。
相關聊天記錄一經在網絡流傳,就迅速引發熱議。此后,奇瑞相關高管的某平臺賬號,已經設置為“私密”。
不過,這件事情引發的影響,也并沒有隨之消散。這不,吉利高管楊學良也關注到事件,并且在社交媒體進行了回應。
奇瑞高管公開宣稱吉利新車是“爛車”
“已就個別員工言論引發的爭議與奇瑞高層溝通,奇瑞展現出了誠信負責的風范,此事已得到妥善處理,告一段落”,5月12日,針對所謂“爛車”等言論,吉利高管楊學良在個人社交媒體如是回應。
同時,奇瑞高管李學用也在個人社交媒體對于這起事件進行了回應。其表示,已對涉事高管“停止一切工作”,并強調企業堅持“謙虛開放、向友商學習”的態度。
并且,其表示,這一行為違反了奇瑞公司內部“禁止拉踩友商”的規定,中國車企應該相互學習、攜手共進。
對此,吉利高管楊學良轉發并且評論稱:“奇瑞這種規范管理和令行禁止值得我們學習,希望大家都引以為戒,嚴于律己……”
雙方高管互動回應
競爭即便吉利,行業也應該守住“不相互拉踩”的底線
這場風波的導火索,應該與兩家車企在新能源賽道上的競爭有關系。吉利銀河星耀8于5月9日上市,定位中大型電混轎車,主打“安全、性能、智能”三大賣點,限時售價11.58萬-15.58萬元。
奇瑞旗下風云(參數丨圖片)A9雖未正式上市,但預售價瞄準10萬元級別,同樣定位C級混動轎車,且計劃于5-6月推向市場。
從產品力看,星耀8憑借雷神電混系統、1600km綜合續航、EMA緊急轉向輔助等配置,試圖以“高質優價”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而風云A9則以更低的預售價和“全球第1500萬輛奇瑞車”的標簽爭奪關注。
星耀8
應該說,兩款車型在定價、價格、產品力等方面,都可能會形成一定的市場競爭。不過,這也不難理解,畢竟當前國內車市競爭十分激烈。
但是,即便如此,雙方的競爭也不應該通過“拉踩”的方式進行,且奇瑞方面也嚴格禁止此類行為。應該說,奇瑞相關高管的“失言”,確有不妥之處。
好在奇瑞與吉利高管的“良好活動”,迅速平息了風波。不過,所謂前車之鑒,后事之師,相關高管的“越界”發生,如何更好的規避,或許也值得行業思考。
星耀8
一方面,中國車企需在“內卷”中守住底線。只有共同維護住底線,才能讓行業長期、健康的發展;
另一方面,合作仍是破局關鍵。無論是技術共享還是海外市場開拓,中國品牌面對國際巨頭時,仍需以合力取代內耗。
事實上,從雙方高管的互動和回應也能看出來,吉利與奇瑞的回應均未回避競爭,而是強調“做大做強中國品牌”的共同目標。這種“競合關系”或許正是中國汽車產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的必經之路。
吉利銀河
本文結語:
奇瑞高管的所謂“爛車”等言論造成的風波終會過去,但留給行業的思考或許遠未結束。對于車企而言,產品力才是終極話語權。
吉利星耀8以“起步即旗艦”的姿態沖擊市場,奇瑞風云A9在產品力方面也備受關注,雙方的決勝只有通過市場才能給出一個答案。
在新能源轉型的深水區,唯有摒棄短視的“口水戰”,沉心打磨核心技術,中國汽車品牌才能真正“走向世界”——這或許才是楊學良與李學用“握手言和”背后的深意。
在此,我們希望中國品牌之間能夠攜手共進,良性競爭,共同促進中國汽車產業走向全球,健康發展。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原創文章,總第11694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