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與香港的合作交流中,唐英年和他的家族留下濃墨一筆:父親唐翔千被視為“滬港合資第一人”,投資了改革開放后第一家滬港合作企業;唐英年在香港特區政府任職期間,見證了滬港經貿合作會議機制的建立,進一步深化兩地合作。
歷任香港特區政府局長、司長,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如今唐英年又參與促成西九文化周來到上海,兩地的文化交流,碰撞出了新的可能性。“上海與香港相似又不同,兩地間的競合,會讓雙方都走向更有益的明天。”唐英年告訴記者。
戲曲中心是香港西九文化區第一座落成的表演藝術場地,作為區內主要藝術設施,中心致力于保育、推廣和發展戲曲文化。 新華社發(王申 攝)
上海的觀眾會擁抱多樣性
“我知道上海的觀眾是非常熱愛藝術的。你們有的票比香港還貴,但展出的時候還是一票難求。”談話一開始,唐英年就笑著表示,很期待上海觀眾對這次西九文化周的反饋。
來到上海的西九文化周,是香港西九文化區首次在香港以外以不同藝術形式策展或協辦的文化藝術創意項目。“走出去”首站選擇上海,正是看中了這座城市的開放、多元和包容。
“上海和香港一樣,都是東西方文化交融。”在唐英年看來,西九文化周落地上海,是一個可以進一步深化滬港文化交流合作的契機。“上海是最好的選擇。我們希望能和有深度交流空間的城市合作,開展更深入的交流。”
在香港的時候,唐英年會觀察來西九游客的狀態,是走馬觀花,還是慢慢欣賞。“有的游客會一看再看,慢慢研究,我覺得上海的觀眾們也會如此。”
談及這次西九文化周帶來的項目,唐英年首先提到了這次M+博物館的“貝聿銘:人生如建筑”大展。在香港,半年內有22.5萬人次參觀。他期待,這個展同樣會得到上海觀眾喜愛。“很多知名建筑師都在上海生活過,貝聿銘也如此。我想上海的觀眾也會從中看到值得一看再看的東西。”唐英年說。
“貝聿銘:人生如建筑”上海站展覽現場。本報記者 賴鑫琳 攝
除去貝聿銘展,上海西九龍文化周上,有不少原汁原味的粵語節目,但唐英年不擔心上海觀眾的接受程度。“知道粵語音樂劇《大狀王》已經賣了七成票,主辦方還在商量加場的時候,我是很驚喜,但也不意外。”唐英年說,“因為我知道上海觀眾是喜歡原汁原味的作品的。你們不是連法語的音樂劇都可以跟著唱原版嗎?”實際上,之前上海故事《繁花》,在香港同樣火爆,這給了唐英年更大信心,“在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城市里,觀眾是可以接受這樣的多樣性的”。
文化越多元,城市生活越精彩
“多元”,這是唐英年在這次專訪里最常提到的詞。自任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以來,他一直致力于推動西九文化區的多樣性建設,“我覺得一個地方文化活動越是豐富多元,人民的生活越精彩”。
在過去,香港常常被調侃為“文化沙漠”,但隨著西九文化區的建設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受到這座城市文化的魅力和多元。“你來到香港,一定要來我們M+的大露臺看看”,唐英年推薦,“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整個維港。我每次去都能看到很多人拍照、IG打卡”。
多元的文化活動,也會拉近城市與城市的距離。“每次來到上海,我都感覺像回家一樣,很親切”,唐英年說,“不僅因為我祖籍在無錫,而且我在香港也會看到來自上海的戲劇、舞蹈,這都會讓我感受到彼此的相似”。
當然,在從商的唐英年看來,文化的意義不只是城市生活的重要部分,它同樣能作為一種要素,撬動經濟、金融等方面發展,“這是一個國際城市的追求”。
唐英年認為,要想深入發展文化產業,需要重視IP和產權的價值。他以M+博物館先前辦過的草間彌生展覽為例,這一西九文化區主動策展的活動,從香港走到西班牙、葡萄牙,有150萬人次看展,因為主動把握知識產權,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收益。“文化活動,也可以是一種商業活動。”唐英年說。
唐英年希望,未來香港上海能攜手共創,充分激發兩地市場潛力,共同合作,激發出更多成果。
滬港合作撬動香港長三角共同發展
“互補”,這是唐英年眼里滬港合作的最大優勢之一。正因此,他不擔心滬港會走向城市間零和博弈的競爭路數。“這就像兩個人一起跑步,有了良性競爭,會跑得更快。”唐英年說,“滬港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我們都有多元和豐富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優才通、高才通計劃的擴容,不少內地人才選擇赴港追夢。唐英年樂見此事,“就像香港人也會來到上海發展,兩地相通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我認為這對我們國家總體發展一定是好事”。
事實上,唐英年一直是滬港合作的積極推動者。在他任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期間,香港與上海建立了滬港經貿合作會議機制,這一安排為兩地平等互惠雙贏創造了更多機會。
二十多年過去,唐英年感到,如今滬港合作已經非常順暢。“現在很多時候已經不需要專門的政府合作平臺來推動,大家會有一些自發的合作。我覺得這是合作不斷深化的體現。”
當下,唐英年更希望滬港兩地能在文化層面深化交流合作。“金融、貿易等合作我們已經非常深入,但我們文藝界可以有更深入的合作。這一方面可以由政府牽頭,走到更遠的國家和地區,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兩個非常國際化和多元的城市合作‘走出去’,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唐英年看好滬港合作的未來。“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唐英年相信,借助上海的龍頭帶動優勢,長三角區域和香港將產生更精彩的合作。
原標題:《對話唐英年:上海是香港文化走出去的最好選擇》
欄目主編:洪俊杰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林子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