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就開始厭學、自卑,失去自信,我有一個“非常好用”的方法推薦給大家,就是用小學的方式去帶孩子學習。比如提前教孩子拼音、寫字、算數這些小學的知識,甚至還去給孩子布置那種需要動筆去寫的作業。
3到6歲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具象思維,他們需要通過游戲、感官體驗和動手操作的方式去學習,而拼音和算術這種抽象的符號,對他們來說是很難理解的。過早地學習這種超出他們認知的知識,會導致他們認知負荷過重,引發挫敗感。
再比如,讓孩子用死記硬背、填鴨的方式去背詩、背單詞、背口訣、背拼音,然后要求孩子像小學生一樣規規矩矩地坐滿一節課,用規則甚至是用恐嚇去限制孩子的自由。這種枯燥的學習方式,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非??菰?、非常反感的事情,削弱孩子本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長遠來看,會影響孩子小學階段的自主學習能力。
以上的“方法”都是經過“大量”的實驗和研究得出來的“結論”,但請大家千萬不要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全世界所有的教育發達國家以及我們的國家都明令禁止對幼兒園的孩子采取這樣的教育方式。這就足以證明,這樣的教育方式對于讓孩子厭學、建立挫敗感和自卑感是“行之有效”的,但這是我們絕對要避免的。
當然,要想更“高效”地達成反面的效果。只靠家長的努力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幼兒園和小學以錯誤的方式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幼兒園一定要堅守教育原則,不要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緩解家長的焦慮,而不擇手段。不要忽視教育學、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指導,一定不要把小學內容作為賣點,而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
小學入學之前,不應該安排面試或者是分班測試,更不應該在這些測試中安排超綱的內容,倒逼著家長不得不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家長也應該保持理性,不要過度焦慮,堅信孩子一年級跟不上就天塌了,甚至會影響孩子考清華、北大。我們應該盯著孩子的長遠發展,而不是只盯著一年級這一點眼前利益。
我一直都覺得孩子到什么年齡就干什么事兒?,F在我閨女5歲,就是多讀書、多運動,做一些符合她認知水平的啟蒙就足夠了。誰家孩子認識多少字,誰家孩子會背多少詩,誰家孩子會做什么什么題,我不但不羨慕,我反而覺得這些孩子很可憐,這樣的現象很可悲??赡苡腥藭X得我太大言不慚了,沒關系,我們把眼光放長遠一點,時間會證明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