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5月13日消息,日前,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發布了《關于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此次意見共五大部分,20項具體措施,聚焦五育融合、學校主導、家庭育人、社會參與、組織保障,突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層面環境建設。
在立德樹人方面,意見提出要持續鞏固“雙減”成果,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激發課堂活力,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學生多元發展的升學渠道。
學校(集團校)每年春季、秋季分別舉辦1次體育節或運動會,組織開展師生全員參與的跑步活動,開展“班級賽”等全員體育比賽活動,提升學生心理韌性、抗挫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落實勞動教育“一校一清單”制度,組織學生參加校內環境綠化美化、志愿服務、植物栽培、手工制作等活動。鼓勵開展“唱響校園”等活動,學校每學年至少舉辦2次校級展演展示活動。
在學校育人方面,意見表示要將身心健康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設置不同學段身心健康課程和實踐活動。要完善學生成長檔案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試點設立“成長導師”,對需要給予引導的學生制定支持方案,進行“一對一”幫扶指導。
組織形式多樣的班集體活動,每名學生至少參加1個興趣小組或社團。鼓勵教師做學生愿意傾訴和求助的“大朋友”,建立“師生對話日”“心靈信箱”“午餐面對面”等溝通機制,促進師生雙向交流。鼓勵在學校公共區域布置心理角、互動墻、減壓裝置等。
在家校育人方面,意見強調要建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倡導家長每天與孩子“傾聽一刻鐘,活動一小時”,鼓勵家長參加親子運動會等活動。推動“家長會、家長課、家訪行”有效落地,建好家長學校,系統開發市、區、校三級家長課程并定期推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設家庭教育智能體,為家長提供教育指導支持。
在社會參與方面,意見還表示要加快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統籌社區和社會單位力量、公共文化設施資源支持教育,為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創造條件,推動全社會關心支持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落實學生健康體檢制度,開展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學齡前兒童遠視儲備量監測,重點關注和預防近視、肥胖、脊柱側彎等影響學生健康的問題,分級做好學生健康干預服務。關注教師身心健康狀況,完善支持服務措施。
此外,在組織保障方面意見稱各區要將學生身心健康指標納入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和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心理、學校衛生等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配齊配強專職心理教師、校醫和保健教師。開展市、區、校三級全員教師身心健康教育實訓,提高教師健康素養和服務學生身心健康的能力。優化學生身心健康評價指標體系,指導督促各區和學校因地制宜開展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