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球與地圖
1. 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不規(guī)則的球體。
2.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 經(jīng)線與緯線的特點,經(jīng)度與緯度和半球的劃分。
4. 地球自轉、公轉的特點及其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5. 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6. 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7. 根據(jù)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二、海洋與陸地
1. 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shù)據(jù)說出全球海陸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 海陸變遷:
(1)改變地表的作用有來自內(nèi)部(地殼運動、火山和地震)和來自外部(流水、風力、海浪和冰川)兩種。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3)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三、天氣與氣候
1. 多變的天氣: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wěn)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重要性。
2.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變化:①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xiàn)在午后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③五帶中,熱帶氣溫變化最小,溫帶寒帶較大
(2)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并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
(3)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3. 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并讀出降水的變化規(guī)律。
(3)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qū),大陸內(nèi)部降水少,沿海地區(qū)降水多。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qū)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4. 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qū)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qū)亞歐大陸東岸、內(nèi)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大陸內(nèi)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4)氣候對生產(chǎn)和生活的影響
四、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 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3)人口分布:
a)人口稠密區(qū):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b)人口稀疏地區(qū):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qū):如亞馬遜平原;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qū):如北冰洋沿岸;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qū):如青藏高原
2. 人口問題對環(huán)境及社會、經(jīng)濟的影響
3. 鄉(xiāng)村人中向城市遷移
4. 世界三大人種特點,并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qū)。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jù)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來劃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qū):
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qū)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語言和宗教
1. 語言: 世界主要的語言(聯(lián)合國的工作語言)的分布地區(qū):
漢語:中國,東南亞部分地區(qū) 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俄羅斯、前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 法語:法國、非洲一些國家
阿拉伯語:西亞、北非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qū)
基督教:信仰人數(shù)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亞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產(chǎn)生與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創(chuàng)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 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xiāng)村景觀的差別
2.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1)聚落形成與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2)建筑風格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3. 保護世界遺產(chǎn)的意義:傳統(tǒng)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五、發(fā)展與合作
1. 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qū) ---200多個
(1)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3)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洲非洲)、土耳其(亞洲歐洲)、俄羅斯(亞洲、歐洲)、美國(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馬(南美洲、北美洲)
(4)國界: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是國家主權范圍的界線。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jù)山脈、河湖、海洋、經(jīng)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jù)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5)領土:國界范圍內(nèi)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2. 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
(1)劃分:依據(jù)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分為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
(2)運用數(shù)據(jù)和實例,說出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3)知道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地區(qū)分布特點。
發(fā)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新西蘭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fā)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在經(jīng)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經(jīng)濟差別。
3. 國際合作
聯(lián)合國
總部:美國紐約
宗旨:“促進國家發(fā)展,維護世界和平”
6個主要機構 5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mào)易組織
總部:瑞士日內(nèi)瓦,中國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進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和福利進步,主張貿(mào)易自由與公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
國際紅十字會 人道主義
六、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一)自然環(huán)境
1. 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 瀕臨海洋:亞洲北部為北冰洋,東部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 相鄰大洲及分界線: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
亞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
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4. 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5. 亞洲分區(qū):按地理方位將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6. 亞洲地形特點:地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
7. 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8. 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黃河、長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9. 河流分布特點:大多發(fā)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原因是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10. 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貝加爾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陸地的最低點。
11. 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12. 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
13. 溫帶大陸性氣候:它是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它覆蓋了亞洲的中、西部,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暫,全年降水稀少。
14. 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部,其特點是一年中風向隨季節(jié)發(fā)生大規(guī)模變化,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不足之處是易發(fā)生旱澇災害。
15. 非洲氣候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氣候類型南北對稱分布;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二) 人文環(huán)境
1. 2000年,世界總人口共60.55億,亞洲人口約36.8億,占總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 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俄羅斯、日本,尼日利亞
其中亞洲有六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
3. 除南極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數(shù)由多到少依次是: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極洲
4. 除南極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
5. 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沉重的壓力。
6. 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占世界民族總數(shù)一半。其中漢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7. 亞洲三個人類文明發(fā)源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印度河流域地區(qū);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原因: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8. 不同地區(qū)的民族在建筑、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族風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