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抗美援朝戰場上,英軍第 29 旅是當時實力頗為強勁的部隊,其麾下的“皇家重坦克營”更是一時無兩。而與其相較量的則是中國志愿軍第五十軍。
而第五十軍的前身,便是由國民黨中將軍長,曾澤生率領的滇軍第六十軍。這支部隊雖然在抗日戰場上立下了不少戰功,但他們并不是國軍的嫡系部隊,因此并不受蔣介石的待見。
長期受到排擠的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前途考慮,國民黨節節敗退的現狀也讓他們認清了現實,于是曾澤生選擇棄暗投明,加入了人民的隊伍。
在他們起義投誠我黨之后,這支軍隊卻成了毛主席的秘密部隊,在 1950 年的抗美援朝戰場上大放異彩,連美軍司令都稱其是一個奇跡。
那么這樣的一支部隊究竟是什么來頭?
他們為什么能夠打破成見,立下了汗馬功勞呢?
前身“滇軍”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城外盧溝橋發動“七七”事變,中國軍民的全面抗戰由此拉開序幕。
1937年8月9日,朱德、周恩來、葉劍英等由西安乘坐云南省政府主席龍云專機飛赴南京參加國防會議。
朱德、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就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開赴抗戰前線與蔣介石會談。
龍云表示支持全面抗戰,云南將出兵20萬開赴前線。
回滇后,龍云將滇軍主力整編為第60軍,盧漢任軍長,下轄182師、183師、184師,共計4萬余人,是當時最精銳的“甲種軍”,武器裝備精良,中下級軍官多畢業于云南陸軍講武堂,訓練有素,士氣高昂。
1937年10月5日,60軍在昆明東南的巫家壩操場,舉行隆重的誓師出征大會。
10月10日,在曲靖舉行了閱兵大會。曲靖閱兵后,全軍依次出發,開赴前線。
滇軍60軍的將士來自漢、彝、白、苗、傣、回、納西等各民族,為了中華民族與全人類的反法西斯戰爭。這些戰士千里裹糧,萬里赴難以殉國家。
這些戰士們跨越萬里,花了數月時間,來到戰場前線。一來到前線,等待著他們的就是一場惡戰。當時在臺兒莊,國軍將士血戰正酣。滇軍的到來,給前線戰況帶來了新的變化。
禹王山是臺兒莊戰役第二階段的中心主戰場。1938年4月至5月間,滇軍60軍作為主力部隊在此與日軍血戰,大量殲滅日軍有生力量,創造了滇軍抗戰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為守衛臺兒莊、掩護中國軍隊主力撤退,60軍傷亡過半。在撤出戰斗后只剩下戰略預備隊184師,幾乎損失殆盡的182、183師殘部縮編為一個團,并入184師,后由云南新征部隊重組182、183師。
臺兒莊一役,60軍參戰兵力為36,161人。根據戰后統計,官兵陣亡人數達13,921名,傷亡總數近2萬人1,絕大部分犧牲的云南將士就地掩埋,英雄骸骨至今仍遺留他鄉。
禹王山阻擊戰是滇軍出滇抗戰的第一戰,雖然犧牲慘重,但滇軍60 軍英勇作戰阻擊日軍,成功掩護大部隊撤退,獲得國民政府三次傳令嘉獎,并撥款擴軍,實為抗戰時期非嫡系的地方部隊參加抗戰之典范。
在這場戰役之后,滇軍作為英雄部隊,本應受到重用。但滇軍始終不是嫡系部隊,不是中央軍,蔣介石等國民黨嫡系始終對他們抱有芥蒂。
最終,滇軍本應在戰場上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作用,但卻總是做著一些不重要的小事。
抗日戰爭結束之后,滇軍的地位就更為微妙了。滇軍將領紛紛擔心自己的部隊被打散,任人魚肉。
而蔣介石一方面擔心他們導向共產黨,另一方面又擔心他們不再擁護國民黨政府。兩相權衡之下,蔣介石把他們“發配”到了東北,一個離云南更加遙遠的地方。
1945年底至1946年初,蔣介石對滇軍進行一系列的拉攏活動。
1946年4月,第六十軍陸續由越南海防乘美國軍艦開往中國東北。時任軍長曾澤生因自己的部隊沒有被編散,且被繼續被列為“國軍”而高興,但又為部隊的前途而擔憂。
起義風云
1946年5月下旬,東北民主聯軍向位于鞍山的守軍發起了攻擊。25日,駐扎在那里的國軍第一八四師第五五一團被完全殲滅。沒兩天,第一八四師師部就被包圍在海城。
海城“危在旦夕,但是,蔣介石卻要孫立人的新一軍休息3天后再去解危。無論戰況如何,新一軍始終在遼陽按兵不動,故意拖延增援時間。
自抗戰以來,第一八四師受到共產黨的影響,經中共長期的工作,師長潘朔端決定起義。
5月29日晚,他帶領屬下眾多將領,率領師直屬部隊及第五五二團3800余人,宣布“反內戰起義”。
5月31日,潘朔端發出起義通電。
第一八四師是曾澤生的老部隊,他是從那里起步走出來的,這一次的起義讓曾澤生惴惴不安。
海城起義同時也讓蔣介石十分震驚,他十分擔心滇軍的動向,命人對其加強防范。但國民黨又要依靠滇軍的力量去抵御東北的共產黨軍隊,為了穩定未起義的滇軍,蔣介石先后派杜聿明、盧漢前去安撫。
蔣介石
就在第一八四師起義后,中共中央從延安等地派劉浩等10多名云南籍干部來到東北。分別在吉北和吉南開展工作。同年,黨中央把張沖安排到了東北。
張沖是曾澤生老熟人了,他曾任第六十軍第一八四師師長,是是曾澤生的上級。
1947年2月張沖投奔延安。張沖被派到東北后,擔任了東北民主聯軍總部高級參議。不久之后,又擔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9月至11月,東北民主聯軍的攻勢勢如破竹,第六十軍傷亡和被俘3000余人。1948年3月,面對著被包圍的局面。新任國民黨軍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擔心吉林的守軍最后會撐不下去。于是命令曾澤生燒毀火車站,炸掉小豐滿電站和彈藥庫,率部向長春突圍。
在召集各師主官研究部署撤退事宜的會上,曾澤生全程都沒有對上級的命令作任何布置。哪怕作戰科擬制書面撤退命令時,對于是否執行炸毀命令,曾澤生仍默不作聲,保持沉默。
私下里,他對個別人說,他絕不做讓黃河花園口決堤那樣的千古罪人。這個時候,蔣介石安插的參謀長徐樹民偷偷跑出來搞破壞。
他虛構了一份曾澤生口頭命令,讓守電站部隊炸毀電站。幸運的是,沒有曾澤生的親口命令,守備部隊官兵僅僅是隨便應付了一下,并沒有造成大的破壞。
1948年,東北戰場的形勢發生根本變化,國民黨軍隊被解放軍分割包圍在錦州、沈陽、長春3個孤立的城市中。
根據全國形勢的變化,中共中央認為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首先發動遼沈戰役。3月13日,在攻克了戰略要地四平后,即準備殲滅長春之敵。
困的久了,曾澤生也開始認真思索了。他反復地想,為什么只有小米加步槍的解放軍越戰越強,反而有著飛機大炮的國民黨軍越打越弱?為什么解放軍越戰兵越多,國民黨軍越戰兵越少?他不停地問自己:“還要繼續下去嗎,還要加重自己的罪孽嗎?”
形勢要求曾澤生必須做最后的抉擇。擺在第六十軍面前有三條路:一是死守長春,直到城破兵敗;二是向沈陽一路突圍,直到被全部消滅;三是反蔣起義,參加革命。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曾澤生終于下定了決心。他決定接受中國共產黨的主張,選擇反蔣起義。
對于他們的正確選擇,解放區軍民表示熱烈歡迎。同時我黨方面也做出承諾,黨的政策是一視同仁的。起義隊伍和人民解放軍一樣,享受同樣的待遇。
10 月17日夜,曾澤生發出起義通電,同時大部隊開始撤離,把長春防區交給解放軍。入夜,解放軍圍城部隊進入市區接防。12點整,曾澤生率約3萬起義部隊出城,歸向人民。
自此世界上沒有了滇軍第六十軍,多了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
狹路相逢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戰略決策,由5.8萬人精簡整編至3.3萬多人,回師湖北修筑漢江大堤和參加農業生產。
9月下旬,第五十軍接到命令,緊急集結所有分散的部隊,馬上向東北開拔。
10月25至26日,第五十軍領命橫渡鴨綠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道路。
對于這支部隊的參戰,黨中央其他領導并不是十分贊同。畢竟這是一支投誠而來的部隊。但是毛主席卻十分堅決,覺得滇軍是一支具有大義的部隊,他們在朝鮮戰場上一定能夠為了保家衛國而拋頭顱,灑熱血。
朝鮮戰場上,人民志愿軍的條件極為艱苦。但在全軍將士的努力下,我們成功獲得了兩次階段性的勝利,并成功從戰略防守的態勢轉為進攻。
到了1951 年 1 月,我軍全面轉入了追擊的作戰階段。美軍為了逃命,特令英軍第29旅派出 “皇家重坦克營”,掩護他們撤退。志愿軍第五十軍一四九師奉命向高陽、漢城方向追擊。
高陽地理位置重要,它是通往漢城的必經之路。因此占據高陽,既可以保衛漢城側翼,又能切斷議政府英軍的退路。
志愿軍一四九師四四五團和四四六團各1個加強營組成先頭追擊分隊,直插高陽,首先擊潰在碧蹄里1個營的美軍,俘虜了28人。剩余的美軍逃回了漢城。志愿軍乘勝占領了高陽,隨即向仙游里方向挺近。
仙游里位于議政府至漢城公路以西,英軍第29旅在此阻擊志愿軍。
1951年1月3日拂曉,志愿軍用兩個連的兵力發起攻擊,僅半小時戰斗,就占領195.3高地,堵住了英軍的退路。讓不可一世英軍無處可去。
位于佛彌地的“皇家重坦克營”被迫與主力分離,成為了一支孤軍。志愿軍一四九師四四六團二營在營長楊樹云的帶領下,完成了對“皇家重坦克營”的包圍。
戰場選在佛彌地的一個山谷里,此處左邊是小河溝,右邊是山巖,道路又十分的狹窄,僅僅能通過一輛坦克。這是他們絕佳的葬身地。
當晚,英軍29旅從議政府方向派出千余多人,動用幾百門大炮前往接應。志愿軍一四九師部隊一面在仙游里死死擋住英軍29旅的增援,一面迅速形成對重坦克營的合圍,實施圍殲。
經過極為艱苦的戰斗,一四九師的戰果驚人。雖然付出了重大的傷亡,但僅用3個步兵連,就殲滅了英國一個重坦克營,這是一個令人咂舌的戰績。
更不用提還斃傷俘英軍300多人,繳獲、擊毀坦克31輛、裝甲車1輛、牽引車及汽車24輛。
步兵連用炸藥、爆破筒、步槍、機槍和手榴彈打敗裝有一口五榴彈炮的重坦克。消息傳開,世界為之震驚,連美軍司令麥克阿瑟都認為這是一個奇跡
在毛主席的英明決斷下,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五十軍這才有了機會,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大戰英軍,不僅消滅敵人,完成了既定戰役任務,還打出了威風,打出了戰績,打出了新中國軍人的風貌。
結語
一支部隊是否強大,并不能單純的用嫡系或者旁系來衡量。更不能用裝備的強弱來簡單地去判別。一支部隊是否心系人民,心系家國天下的安危,才是決定其是否有力量的關鍵。
沒有人民支持的部隊終將被歷史的潮流沖走,只有忠誠于人民的部隊才能在歷史上留下姓名。這也是我人民解放軍戰無不勝的關鍵所在,畢竟我們的部隊可沒有所謂的嫡旁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