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時分,清塘幼兒園小一班的孩子遇到了新挑戰(zhàn)——碗里帶殼的鮮蝦成了小小手掌的難題。從這天起,一場生活技能的探索之旅正式啟程。當稚嫩小手遇見帶殼食物,智慧與耐心的對話就此展開。從最初面對彎曲蝦殼的無措眼神,到成功后綻放的燦爛笑容,孩子們用指尖觸摸生活,解鎖成長的密碼。
為提升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我們開啟“尋找可剝之物”行動。孩子們都在積極地尋找身邊可以剝的東西。
在分享會上,關于“剝殼難易”的討論熱火朝天。最后通過民主投票誕生的“最難剝物品排行榜”,讓所有人發(fā)現(xiàn)軟皮食物更易處理,由此確定了分階段挑戰(zhàn)計劃。
為了體驗剝,小朋友們把家里能剝的食物都帶來了。香蕉、橘子等成為首批訓練對象,孩子們在實踐中總結出"從上往下撕""找到小缺口慢慢剝"等方法。
面對核桃、花生時,他們發(fā)現(xiàn)單靠手指不夠用:“用牙齒咬開縫!”“拿小錘子輕輕敲!”各種創(chuàng)意工具紛紛登場。
重回最初的難題,孩子們各顯神通:有的捏住蝦頭旋轉拆卸,有的順著蝦腹剝開鎧甲,最終所有孩子都成功收獲晶瑩的蝦肉。
那些被孩子們剝下來的殼華麗大變身,成為了一幅幅有趣的藝術作品。在這場持續(xù)探索中,孩子們不僅認識了三十余種帶殼食物,更掌握了觀察紋路、借助工具等生活智慧。
雖然剝的專題活動暫告段落,但藏在生活細節(jié)里的教育仍在繼續(xù)。當某個孩子驕傲地舉起自己剝好的堅果,我們知道,那些反復練習的清晨午后,早已在指尖凝結成永不褪色的成長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