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師生及家長的安全防范意識,提升應急避險能力,在“5·12”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南陽市第六小學校于5月9 日—11日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本次活動由南陽市防震減災中心、臥龍區應急管理局聯合指導,南陽小雷鋒志愿團與學校共同承辦,創新采用“安全護航 + 感恩教育”雙軌模式,以“理論 + 實踐”“知識 + 情感”的立體化教育,為全校師生家長打造了沉浸式成長課堂。
防震減災演練,筑牢生命防線
5月9日,一場精心籌備的防震演練拉開了系列活動的序幕,此次防震演練呈現出三大亮點。
在專業共建方面,市、區應急專家團隊提前深入學校,從方案制定到路線規劃進行全方位指導,建立起標準化流程,顯著提升了校園防震減災應對能力。在知識傳授環節,學校創新開發“地震科普動畫 + 情景模擬課程”,借助3D模型演示,讓學生直觀理解地震波傳播原理,熟練掌握“黃金12秒”避險法則。演練全程以實戰為導向,當警報響起,師生迅速做出反應,按照“課桌三角區躲避 - 書本護頭 - 低姿撤離”的標準動作,僅用2分鐘就實現全員安全疏散,應急反應速度較去年提升15%。
多維安全教育,深化防護內涵
5月11日,活動圍繞“感恩母愛,溫暖同行”主題持續深化,構建起多維防護體系。消防專家現場解密“家庭火災隱患圖譜”,并指導學生制作“電動車充電安全檢測儀”。家長與學生共同完成“地震家庭逃生路線圖”設計,將防災減災的安全防線從校園延伸到社區。
開展感恩教育,培育情感溫度
在“感恩母愛,溫暖同行”主題活動中,采用“五感沉浸”模式。通過播放《媽媽的十二時辰》紀實短片,引發視覺共鳴,展現母愛的點滴付出;親子共繪“媽媽的手”主題畫作,用指紋創作獨特藝術,留下觸覺記憶;味覺體驗上,準備“童年味道”茶歇,以味覺重溫成長中的溫馨記憶;活動還開設“電話亭告白站”“時光信箱”,鼓勵孩子通過聲音向母親表達心聲,留存母子間跨越時空的情感寄語,實現心靈對話。
此次活動創新建立“家校社”協同機制,學校成立家長安全督導隊,組建“紅領巾安全宣講團”,并與應急管理部門共建安全教育基地。下一步,南陽市第六小學校將持續開展“小雷鋒志愿團”“家庭應急演練日”等特色活動,推動安全教育向常態化、生活化轉型,讓安全與感恩的種子在每一位參與者心中生根發芽,為學生成長筑牢堅實防護網。(圖/金淑慧 陳秋實 丁玉會)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