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在我國的歷史上,中華民國的創立可謂是一個極具創造性的舉動,代表著我國結束了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統治,百姓們的思想也開始慢慢得到了開放,各行各業都慢慢得到了發展,然而提到中華民國自然就逃不開對于“大總統”袁世凱的討論。
在那段歷史上,袁世凱可謂是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從清末新政積極推動者到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北洋大總統,他的一生充滿鐵血與權謀,他甚至還想自己稱帝恢復封建的統治。
那些身穿龍袍端坐龍椅接受文武百官朝拜的罕見老照片,更是將權力野心展現得淋漓盡致。今天,就讓我們用一組老照片來走近袁世凱。
袁世凱出生于十九世紀中期,其家世也是非常顯赫,在清政府和太平天國政權打得不可開交之時,袁世凱的家族也在清朝廷謀得了一些職位,這也為他后來在官場的暢通無阻而鋪路。從小袁世凱便擁有著雄心壯志,一心想要通過走科舉這條道路來光耀門楣。
場景還原
科舉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年少的袁世凱也沒少被打擊,他兩次參加鄉試,始終榜上無名,而袁世凱也并未因此消沉,無非就是一條路不通就換另一條路,他將書籍資料都扔得遠遠的,開始找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照片中,只見袁世凱身著一套華麗的白色軍裝,軍裝上綴滿了金色的裝飾和勛章,格外顯眼,他的肩章寬大,繡上面有精細的圖案,彰顯著權力與地位,頭戴一頂高高的白色軍帽,帽檐上有金色的裝飾線條,與整套軍裝相得益彰,他的面容嚴肅,目光炯炯有神,透露出一種威嚴和自信。
在1882年,朝鮮大地上發生的一次動亂改變了袁世凱的人生方向。
那時候朝鮮爆發壬午兵變,朝鮮內部非常混亂,國內勢力和日本勾結,日本人甚至直接攬下了朝鮮的朝政,還對糧食交易進行限制,兩者關系非常緊繃。
于是,朝鮮方主動向清政府求救,清政府便派出了丁汝昌、吳長慶等人出兵朝鮮,袁世凱在這時以幫辦的身份一同前往了朝鮮。
正當清軍即將登陸時,一名士兵以暈船為借口想要暫緩登陸,袁世凱在這時被吳長慶任命為代理,袁世凱也不負眾望的展露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
在他的帶領下,清軍直接領先日軍半天到達,獲得了戰斗中的主動權。
在照片中,只見袁世凱身著一套合身的軍裝,上面有金色的扣子和裝飾線條,顯得莊重且正式,腰間系著一條寬厚的皮質腰帶,腰帶上有一個醒目的腰帶扣,增加了整體威的嚴感。
袁世凱的軍事才能還體現在手段的強硬上,面對出現違反軍隊紀律的行為和欺壓百姓行為的士兵,袁世凱直接將其就地正法,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在平定叛亂的途中,袁世凱也是屢次獻出好計謀,用鴻門宴擒獲對家,很快幫助朝鮮掃除了動亂,當地的國王對他也是十分感激。
這一出讓袁世凱在朝鮮聲名鵲起,清朝廷便自然而然的讓他擔任兩國之間的通商大臣,朝鮮的軍政事務也都由他管理,一時之間好似成為了朝鮮的土皇帝,看似很耀眼的成就,幾乎都要讓人忘記他才二十多歲,可謂是前途無量。
照片展示了袁世凱與母親的合影,只間袁世凱身著深色長袍馬褂,衣襟上繡著簡單的花紋,展現出傳統服飾的莊重與樸素,其發髻梳得一絲不茍,整齊地束于腦后。
站在母親身旁,雙手背后,微微前傾的姿勢顯得十分恭敬,母親則身著淺色長袍,面帶微笑,雙目瞇微,眼神中透露出母親特有的溫柔與慈愛。
除了杰出的軍事素養,袁世凱在政治上也極具敏感。在戊戌變法發生時,光緒皇帝聯合康有為和梁啟超一起發動變法想要挽救清政府,袁世凱則因為手握重要的兵權,維新派和守舊派則都想要爭取他的支持。
袁世凱面對兩邊的誘惑和期待,心中也是敏感的知道,光緒皇帝對慈禧太后可謂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慈禧太后畢竟手握實權,于是袁世凱果斷選擇站隊慈禧太后,背叛光緒的同時,還將他們的秘密盡數告訴了太后。
光緒皇帝因此而被囚禁,而袁世凱卻因為獲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開始得到青睞而在政治上嶄露頭角。
在照片中,只見袁世凱身著傳統的中式長袍,面容圓潤,表情嚴肅而莊重,雙目微微瞇起,目光深邃而堅定,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胡須也修剪得整整齊齊。
在后來的政治生涯中,袁世凱也是堅定的擁護和討好著慈禧太后,圓滑和敏銳的性格導致他的官職被提拔得非常快,沒多久就接任了李鴻章的職位,成為疆臣之首。
恰逢當時甲午戰爭失敗,清政府從天朝上國的夢中驚醒,決定創辦新式陸軍,提高國家的軍事能力。
則是牢牢的把握住這個機會,他積極活動人脈,成功被任命為軍隊的督辦,帶領軍隊在天津練兵。
練兵期間,袁世凱積極借鑒西方的制度和方式,選拔的士兵不僅有優越的身體素質,還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甚至還創辦了學堂,只為了儲備大量有才華的軍官。
經過長時間的練兵,袁世凱也趁機在士兵面前刷了一波好感,很多人都對他忠心耿耿,本該是屬于國家的軍隊,被袁世凱訓得仿佛是自己的四人軍隊。
在照片中,只見大家正在為袁世凱稱帝而做準備,街道被布置得非常熱鬧,敲鑼打鼓的聲音顯得格外興奮。
政治局勢可謂是變化多端,隨著慈禧太后和光緒的去世,隆裕太后上位聽政治,由于不喜歡袁世凱,一心想除掉他,不顧廷中老臣的阻攔便將袁世凱開除回老家。
即便自己的仕途受到挫折,袁世凱也不曾死心,回家后仍然積極關心國家的局勢。
隨著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已經搖搖欲墜,全國革命的烽火被掀起,而清軍部隊也是如此的軟弱無能,無奈之下太后想要讓北洋新軍幫忙鎮壓,殊不知北洋新軍對袁世凱誓死效忠,他們只聽袁世凱的話,因此只能再次請袁世凱出山。
在照片中,展示的是袁世凱最漂亮的姨太太,她身著傳統的朝鮮服飾,發髻高高盤起,上面裝飾著一個巨大的蝴蝶結,蝴蝶結的設計夸張而富有創意,顯得俏皮且時尚,女子的姿態自然,雙手交疊放在膝上,顯露出一種端莊與溫婉的氣質。
一開始,太后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對于這個職位袁世凱十分不滿,直接拒絕出山,最后逼得太后沒辦法只能任命他為內閣總理大臣,政府的事務全權交給他打理,這才勉強請得動袁世凱,這一行為更是讓他變成了這場革命中的關鍵人物。
眾所周知,袁世凱的野心非常大,他在中間想盡辦法周旋,他一邊革命黨談判,達成共識,一邊又向清政府施加壓力,逼迫皇帝退位。也正是在這焦灼之時,孫中山拋來了橄欖枝,表示只要袁世凱能說服清帝退位,自己就讓他當大總統。
這對袁世凱可謂是致命的誘惑,不要付出革命的鮮血,卻能坐享革命的果實,于是他不斷向清政府施加壓力,最終在他的逼迫下,清朝宣布覆滅。
在照片中,只見袁世凱穿著一身軍裝來到了天壇,準備祭祀,周圍的士兵將他簇擁著,顯得非常得意。
按照孫中山和袁世凱倆人的約定,袁世凱如愿當上了大總統,爬上了權利的巔峰,然而他卻轉背把自己的承諾忘記了,他并沒有踐行共和的觀念,而是實行獨裁統治,削弱國會的權利,甚至操縱選舉,曾經被用來限制總統行為的機構成為了傀儡。
沒多久,袁世凱的勃勃野心就暴露了,他竟然決定恢復帝制,還稱呼自己為洪憲皇帝,這一行為自然是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許多革命仁人志士都發動了護國運動,組織士兵一起討伐袁世凱。
本來勝券在握的袁世凱,殊不知這場動亂無法鎮壓,自己的軍隊和好友都反對這一行為,他瞬間從當時的高高在上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僅僅當了83天皇帝,而被迫取消帝制。
在照片中,只見袁世凱穿著龍袍走在最中間,官員們簇擁著他,大家一起向天壇走著,準備開始祭天儀式。
袁世凱作為一個在歷史長河中充滿爭議的人物,他的故事遠比這些照片所展現的更為復雜與深刻。從推動新政到稱帝,他的每一步都深刻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走向,這些老照片,不僅記錄了他個人的榮辱,更見證了那個動蕩時代的風云變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