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犯錯你可以批評他、處罰他,但一定要公平公正、以理服人,讓他能在內心里接受。
批評員工最忌諱的就是對人不對事,侮辱他的人格。
作者: 李 老 白
首發:老白讀書
01/
“心相印”這瓜就挺離奇的
本來我以為這事過去就過去了,那想昨天他們自己跳出來回應說:
“此次事件對品牌方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前初步排查到有賬號異常登錄的情況,公司隨即向警方報案,希望警方能通過技術手段協助公司進行調查核實。
目前警方已經立案,正在調查中,調查階段無法透露相關信息。”
如果您還不知道發生的是什么事,我給您講講:
近日,有網友投訴稱,其遭到“心相印”旗艦店客服惡意侮辱,其中最離譜的是下圖這兩句:
因后一句話極其炸裂,一下子就上熱搜了,因此這件事被稱為“1000元冥幣事件”。
02/
為什么客服會如此答復呢?
“心相印”總部的說法是“賬號異常登錄”。
根據他們向警方報案的做法來看,很可能真有這么回事,當然我說的是很可能,畢竟這互聯網上每天都不缺反轉,話還是別說太滿了。
接下來我們就沿著被盜號來分析。
什么情況下賬號會異常登錄呢?
1)被盜號
這種情況跟黑客技術有關,比如植入木馬病毒。
比如去年黑龍江警方就公布了一起通過植入木馬病毒,非法控制計算機系統案。
案情大致是這樣的:
a、制毒。犯罪分子先購買木馬病毒,或找黑客編寫,總之第一步先“制毒”;
b、投毒。然后組織“投毒手”在互聯網電商平臺上,尋找并添加特定行業商戶客服的微信,以下單、詢價等理由,發送偽裝成訂單的木馬病毒。
只要對方點擊后 ,病毒就植入了對方電腦。
c、詐騙。當控制了一批電腦,也就是俗稱的“肉雞”后,犯罪分子會進一步獲取客戶信息,并實施精準詐騙。
所以你看,用上黑客手段的一般都會跟詐騙扯上關系,畢竟制毒、投毒都要成本的,最終還不是為了賺錢嘛。
2)商業臥底
有網友評論說:“簡單的商戰,從讓臥底去對方公司當客服開始。”
這條評論確實有趣,還贏得了1300多條點贊,但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確實有公司會派人去對手公司臥底,但那種一般是為了套取商業機密的,如果只是去做個客戶,用言語攻擊客戶,這手段也未免太低級了。
更多的例子還是為了販賣客戶信息,最終指向的仍是詐騙。
比如2015年就有一起應聘天貓客服,盜取客戶信息的案例:
犯罪分子賀某應聘到義烏某服飾公司做客戶,利用職務之便盜取客戶訂單信息(包括 姓名、電話、地址等),隨后以每條1.5元的價格轉賣給詐騙團伙。
詐騙分子利用這些信息偽裝成“平臺客服”,謊稱商品物流異常或需退款,誘導受害者點擊釣魚鏈接,導致多人銀行卡被盜刷。
所以心相印這次事件,是對手公司臥底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臥底不需要“異常登錄賬號”,與已知事實不符。
3)前員工報復
本次事件中的幾個要素,咱們提取一下:
a、客戶賬號異地登錄
b、不為錢財,最終的結果是企業聲譽受損,并進一步損害企業的利益
我認為這很符合前員工報復的模式。
比如前員工投毒案。
浙江某 骨粉廠前員工因勞資糾紛,利用對生產流程的熟悉,向原料中投放有毒化學品。
后經監控視頻顯示,該員工夜間潛入車間,使用未加密的權限卡進入原料儲存區,將工業級添加劑混入生產原料,導致下游飼料產品出現重大安全隱患。
你看,這種情況非常可怕。
03/
不要給員工穿小鞋
我們公司生產化妝品的,老板經常告誡管理人員說不要給員工穿小鞋,要注意員工的情緒心態等等。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你不知道他哪天一氣之下就給你料體里加點什么。
加了限用物質,那就是超標;
加了違禁物質甚至有毒物質,那就是重大安全隱患。
員工犯錯你可以批評他、處罰他,但一定要公平公正、以理服人,讓他能在內心里接受。
批評員工最忌諱的就是對人不對事,侮辱他的人格。
那么回到心相印“1000元冥幣”事件,隨著警方的調查,事情會不會往這個方向發展呢?
我們拭目以待。
全文完,歡迎 關注、點贊、在看 ,謝謝您!
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
參考資料:
南方都市報,知名品牌客服說:“賠你1000元冥幣”!最新進展
光明網,三甲醫院專家號被“搶號”、非法侵入公司財務人員電腦……公安部公布8起典型案例
wenwen,男子臥底天貓店當客服:賣顧客信息獲利萬元
C位看法治時間,案件實錄:骨粉廠前員工因糾紛投毒報復 監控拍下作案身影
您可能還想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