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戰役中,日本和中國侵略與反侵略絕對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長達14年,日本在中國的領土之上殘害中國百姓、破壞中國土地。直至1945年,“小男孩”的投放讓日本元氣大傷,再加上中國人民的英勇反抗,以日本投降告終。
可日本并未就此罷手,反而將目光轉移到了印度身上。可讓人想不到的是,信心十足的日本在入侵了印度5個月后就放棄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也是著實讓人驚訝。
侵略與反侵略
地廣物博、物產豐饒、領土廣闊等等。這些中國獨一無二的種種美好,使得中國成為了很多國家眼中的一塊“肥肉”,日本也不例外。
乘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東風,再加上自身正確的學習方向,日本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迅速了。而極快的發展卻也助長了日本的囂張氣焰。他們逐漸不滿足于困居一個小小的島國,而中國就成為了他實現領土擴張的第一個目標。
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標志著日本的侵華戰爭開始了。在這次的侵華戰爭中,日本的狼子野心可謂是昭然若揭。他們不僅掠奪中國的種種奇珍異寶,對于帶不走的也是肆意破壞。
像是很多著名的流傳下來的景點,這些日本人都沒有放過。更可恨的是,日本人的侵略還是毫無人性的。在這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中,日本人用殘忍的手段殺害的中國老百姓數不勝數。
震驚全世界的南京大屠殺僅僅是冰山一角,其他像旅順大屠殺等等,都是日本人的罪行。日本人的殘忍終究是讓中國人民變得忍無可忍。因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逐漸形成,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越來越英勇。
或許中日兩國的士兵人數有差異、或許中日兩國的武器裝備實力有差距,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心卻是無可比擬的。在全民族的英勇反抗之下,我們的抗日戰爭逐漸由防御的態勢轉向進攻。
同時,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又使得日本徹底惹惱了美國。美國一氣之下便在日本長島投放了一顆威力無邊的原子彈。日本也因此元氣大傷,不再具備更多的對外侵略的實力。
中國人民也乘勝追擊,最終終于在1945年的8月15日讓日本投降。至此,日本14年的侵華戰爭結束,他們也為此付出了較為沉重的代價,損失也是比較慘重的。
當然,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貢獻出一定的力量。這也為二戰之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各國軍事力量的變化都產生了影響。
可就在大家都以為元氣大傷的日本會就此消停一段時間時,不多久就傳來了日本又入侵印度的消息。當時,印度還是實際被英軍所控,他的整體水平比中國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在大家以為實力強勁的日本能夠比較快速的達成所愿時,結果卻讓世界大跌眼鏡。日本,竟然僅僅堅持了5個月就慘敗了。
入侵印度5個月就放棄?
日本投降后,內心深處的擴張領土企圖并未消失,他們仍舊存在著一定的野心。既然侵略中國失敗,那就換個國家。這一次,印度成為了日本眼中的目標。
日本入侵印度,可以說是做了十分充足的準備。在戰略計劃上,經過種種分析,日本把英帕爾作為入侵印度的第一目的地。
在日本人看來,不管是在地理位置還是發展程度上,英帕爾對于印度的意義都是十分重大的。因此,如果能成功攻打下英帕爾,就意味著拿下印度邁出了一大步。
從物資上,日本人也準備了方方面面。戰斗力方面,包括各類武器、戰士人員數量,日本都下足了血本。糧食儲備上,各種肉食、糧食也是十分的豐富。
由此可見,日本人是多么想要拿下這場戰爭。可惜天不遂人愿,日本想到了方方面面,卻唯獨忽略了印度自然條件的限制性。
印度屬于熱帶氣候,地形大多為叢林地形。因此,日軍若想展開斗爭,基本都是要在森林中進行的。他們要克服的第一大障礙就是適應可以說是與日本完全不同的自然條件。
在陌生艱苦的自然環境中,日軍不僅需要踏過一條條泥濘的路,還要應對身體上的不適??蔁釒夂蚩膳轮幱趾沃乖陔y適應這一點上,還有眾多在此條件下極易產生的瘧疾、霍亂讓很多日本人因此喪命。
日軍的戰斗力大大下降,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損耗了不少兵力。此時,雪上加霜的事情又發生了一件。
當時,印度雖然是印度,但實際上是被英軍控制的。日本最初攻打印度時,就是考慮到了英軍勢微這一點。但沒想到,剛一入侵印度,英軍盟軍的援兵就陸續支援了。
不僅如此,日本的物資受到了兩方面的打擊。一個是有外部力量干擾阻截,物資供應受到嚴重的影響。另一個,日本帶來的很多豬馬牛羊,也在惡劣的高溫環境下大批量死亡。
漸漸地,日軍由“葷素搭配”到只能吃到糧食,再到最后只能吃野菜、啃樹皮。僅僅是饑餓,就讓這10萬的日本大軍束手無策。所以,這場來勢洶洶的入侵印度之戰日本只堅持了不到5個月就失敗了。這也大大打擊了日本人的囂張氣焰,讓日軍的軍事實力嚴重受挫。
失敗的必然性
不管是侵華戰爭,還是入侵印度的戰爭,日本的失敗都是必然的。從根本上他的出發點就是違背世界公平與正義的。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一味的發起戰爭,這種不顧人命與和平的戰爭主義必然不會得到好果。
除此之外,日本失敗的原因還有很多。從外在條件看,日本人決定入侵印度時,完全沒有考慮到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地理條件。也可以說,日本太過于輕視當地的自然條件了,所以沒有對此做出任何準備。
同時,對于對方的戰斗力,日本也屬實低估了。可能英軍的戰斗力不如之前強,但地形優勢以及對當地環境的熟悉度都可以為為他們加持。日軍、還是太過于輕敵了。
除了外界因素,日本軍隊本身也是有很大問題的。一是日本士兵的身體適應能力屬實是有點差了。換了一種高溫多雨的環境,竟然會死那么多人,還是經過訓練的身體素質更強的日本士兵,這著實讓人驚訝。
另一個,日本士兵還是不具有能吃苦的精神。雖然后期食物匱乏到只能吃樹皮和野菜充饑的地步,但如果日本士兵擁有不顧一切、頑強抵抗的精神,還是可以搏一搏的。
打個最鮮明的比方,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和抗日戰爭中都表現了這種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物質條件還十分艱難。
比起日本人豐富的物資,有很多解放軍戰士在斗爭中都過著啃樹皮、吃野草的生活。甚至還有在面對敵兵的追剿下,連吃好幾頓雪的情況。但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是不戰斗到最后一刻不罷休。在吃不好,甚至吃不飽的情況下,拼出了一條又一條生路。
再看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頑強精神也不遑多讓。那時,別說人員數量,就是武器裝備方面中國和美國差的也不是一點半點??芍袊嗣裰驹杠娕铝藛幔?/p>
并沒有。不僅如此,他們還用世界人民意想不到的盡頭打的美軍節節敗退。他們憑借頑強的毅力,讓抗美援朝在不被世界看好的前提下取得了勝利。
國土面積、自然條件的局限性不應該成為日本想要侵犯他國領土,發起一場又一場非正義戰爭的理由。要想自己的國家發展的更好,更應該做的是把精力放到自身上,而不是打什么歪門邪道。
戰爭的勝利或許能夠滿足某一國家的一己私欲,但為此付出的代價肯定也是巨大的。家園的毀壞、人民生命的逝去,這些都會是戰爭帶來的不可磨滅的傷害。
總之,不管是從和平正義的角度出發,還是從日本人本身的問題出發,日本的這兩場侵犯戰爭注定都不會成功。即使你的武力再強大,世界的公平正義以及大自然總會給你一個當頭一棒。
結語:
日本的這一場場侵犯,雖然沒有成功,但也應該讓我們意識到國家強大的重要性。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會主動惹事,但也要具備不怕事的底氣和信心。謹記抗日戰爭的不易,以此警醒,激勵我們向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