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艦之后建造新航母將是核動力,現在看來也是大概率的事。很可能核動力航母將會在2030年前后下水,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何種艦載機上艦?那到時候還是殲15和殲35嗎?最近六代機殲36上艦的消息出現,甚至成為媒體熱議。這也就是我今天也想聊聊的事。上次我已經發布文章分析了核動力航母形成戰力的時間表大概率在2030年前后,那么六代機怎么樣?國產核動力航母即使今年有幸下水,(這種可能性很大),再快應該還是在2030年前后形成戰斗力。屆時六代機應該早已成熟。
(1)從大小的角度來思考,哪一款機型更合適?
六代機實現量產是絕對趕得上核動力航母形成戰力的時間表的,飛機開始服役,母艦開始海試,飛機就可以上去彈彈試試,然后分頭改進。六代機量產估計比核動力航母還要來得早。
我對殲36能否上航空母艦持保留態度,不是不可能,但是合理性不足。
首先,殲36比殲50大,讓它上艦不如讓殲50更容易。
其次,成飛和沈飛有分工的,成飛造的空軍戰機殲20,沈飛造的艦載機殲35,明顯殲36主要為空軍預備,殲50為海軍預備。
最后,干脆我們對比一些五代機和六代機的尺寸,來說明問題:
成飛殲36翼長超過22米,翼展面積或達到248平方米,(至少200以上),最大起飛重量是55噸。
沈飛的殲50的機翼翼長約22米,翼展面積145平米,最大起飛重量是40噸。
美軍F22翼展13.56米,翼面積78.04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38噸。
美軍F-35B艦載版戰機,翼長有說10.7米的,翼面積42.7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27.2噸。
空軍殲-20翼長13.01米,翼面積73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37噸。
殲35翼長約為12.12米,機翼面積約51.24㎡,最大起飛重量是35噸。
請看這些數字,艦載機的特點,如殲35和F35就是尺寸小。你看得出殲36大的像羊群里的駱駝,如果搞個艦載版,不是成比例縮小的問題,而是要做很多精簡才成。
(2)從作戰的角度來思考,殲50更合適
我也相信,未來新技術發展很快,但是,還是讓小駱駝殲50的改裝版,去上十萬噸以上的新航母,相對容易一些,成本也低。此外,成飛的殲36戰機,比殲35重了快一倍,作戰半徑3000公里,比殲20多了一半航程,突襲關島不需要航母送出去。殲50作戰半徑應為2200公里,不考慮導彈射程,用航母送一段也不錯。
(3)從航母建造的角度來思考
我知道有很多人說國產航母可以造的大一點,12萬噸,甚至15萬噸,但是這個也不現實。造那么大的戰艦很難,這和民用船不同,必須用特殊鋼材,必須能抗打擊,進出碼頭船塢也辛苦。想造的那么結實很難,就算造出來了,不要忘記現在“導彈打航母”的時代已經開啟了,大航母風險也大。再說個梗,集裝箱船就是超過10萬噸的也都造的很窄很高,為的是通過蘇伊士運河!您要真造一個12萬噸以上的航母,還想造的又高又窄,那甲板面積也沒有大到哪里去,還是不能搭載更大的飛機。
戰后航母的基本形態是越造越大,主要是為了容納更多的戰斗力,包括更多的艦載機,而不是要搭載更大的飛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