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25年5月13日凌晨,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緊急通話確認談判場地,俄烏雙方即將迎來自2022年伊斯坦布爾會談破裂后最重要的一次外交接觸。這場定于48小時后舉行的談判,既承載著全球對和平的期待,也籠罩著西方軍援升級、朝鮮公開參戰、戰場態勢膠著的三重陰影。
(主體)
根據克里姆林宮11日凌晨發布的聲明,普京主動提議于5月15日在伊斯坦布爾重啟無先決條件談判,強調將組建"相應級別"代表團。值得注意的是,俄方特別指出談判應聚焦"沖突根本原因",包括烏克蘭中立地位、北約東擴及俄語族群權益等核心議題。這與澤連斯基堅持的"先停火、再談判"立場形成直接沖突——烏克蘭總統辦公室12日發布視頻聲明,展示東部哈爾科夫被炸毀的婦產醫院畫面,強調"12日凌晨起俄軍仍在發動7次跨境襲擊"。
戰場態勢為這場博弈注入更多變數。俄軍持續在庫爾斯克-蘇梅方向擴大控制區,其T-90M坦克群已楔入烏克蘭境內12公里縱深,形成突出部威脅烏軍補給線。而烏軍則通過北約提供的衛星情報,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實施精準反擊,單日摧毀價值8200萬美元的俄軍裝備。軍事專家指出,雙方均在爭取"以戰促談"的籌碼,俄軍試圖固化現有占領區為談判基礎,烏軍則需展示持續作戰能力以爭取西方支持。
國際力量介入使局勢更趨復雜。朝鮮領導人金正恩10日突訪俄駐平壤使館,高調宣布"將動用武裝力量協防俄羅斯",其部署在俄烏邊境的炮兵部隊已參與庫爾斯克防御戰。而歐盟27國12日緊急通過第17輪對俄制裁草案,計劃凍結俄羅斯央行300億歐元黃金儲備,并禁止78種精密機床出口。德國總理默茨更發出"12小時最后通牒",威脅若俄方拒絕停火將切斷北溪-3號天然氣管道。
(深度背景)
這場談判的伊斯坦布爾選址極具象征意義。2022年3月俄烏曾在此達成臨時停火協議,后因布恰事件破裂。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卻與俄保持特殊關系,其國產Bayraktar無人機既援助烏克蘭,又與俄簽署糧食出口協議,這種"戰略騎墻"使其成為唯一獲雙方認可的調解方。
(記者觀察)
從克里姆林宮釋放的信息看,俄方將此次談判定位為"終結特別軍事行動"的終局性對話,其核心訴求已從"去納粹化"轉向固化領土變更現實。而烏方在法德英波四國領導人見證下簽署的《基輔安全條約》,實質上將國家防衛外包給西方,這種主權讓渡可能成為談判中的致命障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