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帆
編輯 | 陳維賢
設計 | 蝶哥
運營社發現,最近幾年在得物實現業績“狂飆”的消費品牌越來越多了。
以知名運動品牌 Kappa 舉例,去年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 340%,無論增長幅度還是體量占比,得物平臺在其全渠道中排名前列。
國貨個護品牌半畝花田在得物的增速同樣很快,他們入駐得物第一年就有百萬單品誕生,第二年銷售額破 2000 萬,增速達 400%,今年還有希望再進一步,GMV 目標是 6000 萬。
此外,Puma、海洋至尊、安踏、自然堂、FILA 等大量消費品牌,都在近幾年不約而同地在得物開展新生意。
前幾天,得物在杭州舉辦了一場商家大會,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得物累計用戶數突破 5 億大關,國內有一半以上 95后 都在用得物。年輕人的海量消費需求推動很多不同類目的商家在得物爆單,2024 年有 6120 個品牌在得物的年銷售額實現了翻倍增長。
不僅如此,得物還是一個爆款頻出的平臺,過去一年每 15 分鐘就有一款百萬級新品在得物誕生:
國際知名運動品牌 PUMA 去年在得物首發了全新鞋款 Bella UT,首日發售即秒磬,首月累銷 7000+, 進入 2025 年該產品系列單季度訂單量還能穩定在 2 萬多單;
國貨美妝新銳品牌皮可熊(pinkpear)和黃油小熊的聯名彩妝禮盒,發售日熱搜熱度飆升 1300%,首發 30 日成交百萬;
黃金珠寶品牌周大生x得物聯名產品“黃金上上簽”,產品上架僅 31 個小時就賣出 100 萬,成為周大生在得物的長效爆款商品……
電商生意明明越來越難,得物上的商家為什么能實現逆風“狂飆”?為何商家在得物打造爆款如此容易?
過去一年,我們研究了 30+ 個在得物取得成績的商家案例,并結合 2025 年得物商家大會上披露的“養品方法論”,幫大家拆解了品牌在得物養出百萬爆品的黃金公式。
01
GMV 一年猛增 4 倍,我們找到商家在得物爆單的核心錦囊
具體而言,商家在得物打造爆品的方法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擴大品類經營范圍,依據年輕人的喜好選品
海洋至尊得物渠道負責人杜天一透露,“得物的人群有自己的想法、主張。因此我們常說,得物用戶具備極強的‘識貨能力’。”
所以商家在得物做生意,往往需要“以品驅動”。針對如何推產品,運營社整理了兩條思路。
第一個思路是盡量擴大品類經營范圍,上架盡可能豐富的 SKU,讓消費者有更多豐富的選擇。
BIPOLAR 是一個同時布局線上線下的潮流服飾品牌,“高頻率上新”是他們在得物的制勝法寶。剛剛過去的 4 月,他們在得物上新了 100+ 款服飾商品,助力品牌月銷售額超 1700 萬元。
去年服飾品牌 Dickies 在得物的年 GMV 超 2.5 億元,訂單同比翻倍增長,其增長關鍵原因之一正是拓展貨品和品類。
Dickies 最初只聚焦鞋、服兩個品類,第一年銷售額破億。嘗到甜頭后,品牌又將經營品類拓展到了 9 個,覆蓋女裝、童裝、內衣等細分類目,僅創新品類就創造了千萬級增量。
品牌在得物的另一個選品思路是懂年輕人喜好,將年輕人喜歡的產品打造成爆款。商家可以通過查看平臺推薦的“機會商品清單”,了解得物用戶的最新喜好和趨勢,根據清單籌備貨品。
據了解,得物官方每天都會依據平臺內的討論度、搜索情況和銷售表現,整理出“機會商品清單”,其中的商品都是受歡迎、供不應求的“走悄”商品。
在確定貨品 SKU 后,商家還可以通過 IP 聯名、個性化設計、禮盒化包裝等方式,突顯貨品的獨家屬性或稀缺性,在滿足用戶實用需求的基礎下提供情緒價值,吸引更多對品質生活有追求的年輕人下單。
比如羽毛球品牌川崎發現市面上的羽毛球拍設計老氣,不符合年輕人審美,專門設計了一款高顏值的球拍,上架后熱銷 56 萬單,GMV 超 9500 萬元。
2)好內容+好推廣,將有潛力的新品打造成爆品
相較其它電商渠道,得物的爆款產品生命周期普遍更長。比如李寧 2023 年上架了一件衛衣,上線一年之后還能實現月銷 8000+ 件,至今累計商品銷售額達 700 萬元。
Kappa 電商主管稱,"在得物,一年前上新的商品還在賣,持續有銷量;而在其他平臺,商品銷售周期相對短暫,需要持續投入去維持”
很明顯,在得物爆款產品越多生意就越穩定。那品牌該如何將新品打造成爆品呢?
運營社咨詢了很多品牌操盤手后,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
第一步,通過平臺活動(比如星愿森林、瘋狂周末),以相對低的成本助力商品鏈接快速破 0,推動相關商品的展示位更靠前,薅平臺的自然流量;
第二步,聯動內容和貨架,借助社區內的優質內容吸引興趣用戶并引導下單。數據顯示,得物 70% 的用戶有瀏覽社區的習慣,他們喜歡在的社區內種草和拔草。另外得物內大約有 80% 的動態內容帶有商品鏈接,可直接助力興趣用戶一鍵下單。
第三步,在布局好內容和消費鏈路后,商家還可以通過平臺的投放工具提效,比如用“引力”對優質內容投流“加熱”,吸引更多興趣用戶;用“得物推”加大產品曝光度,直接推動訂單數量激增。
以半畝花田舉例,每次大促前或產品上新時,他們都會提前幾周甚至一個月“蓄水”,具體思路是先根據新品的目標人群招募 KOL 在社區以不同話題和視角輸出一批種草內容,提前讓用戶看到產品信息和大促的優惠力度。
據半畝花田得物渠道負責人鄭國透露,用戶從看到種草內容到轉跳到商品詳情頁的轉化率大約在 15% 左右,其中很多消費者都會提前收藏,這群用戶對產品很感興趣,離下單只有一步之遙。大促開始后,再利用商業化推廣工具對這群人進行二次觸達,往往很容易撬動訂單。
從經驗看,在得物搭配使用“引力”、“得物推”等投放工具可以更穩定地助力品牌實現業績爆發。很多品牌操盤手均表示得物的投放工具很實用,投放效果(ROI)比預期更好。
Kappa 電商主管同樣驚嘆于得物的推廣效率:“我們曾經在引力平臺嘗試投了 3 萬塊錢,結果最終 ROI 最高達到了 27。當時整個團隊都很震驚,因為在其他平臺,我們普遍是在 5 左右,遠沒有得物這么高。”
Kappa 一款賽車聯名新品孵化期一個月投入 10 萬左右,實現了百萬量級銷售轉化,ROI 整體超過 10。
3)不止 618、雙十一,錯峰重倉新生代節點,實現 3-4 倍增長爆發
不少商家都表示,在得物禮盒裝產品比普通產品更好賣,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得物的用戶禮贈需求強烈,尤其是在一些節假日節點,品牌生意更容易爆發。
值得注意的是,得物的關鍵營銷節點與其它電商平臺差異化明顯,其它平臺商家主要“卷” 618 和 雙11 等“購物節”。得物的大促節點則截然不同,有商家曾統計,每到七夕、520、元旦、中秋等傳統節假日,得物很多類目商品的銷量是平時的 3~4 倍,禮盒裝產品的表現更突出。
某美妝新銳品牌負責人表示,品牌如果能做好節點營銷往往能夠助力生意翻倍爆發,有時候一個節點能幫助品牌直接打造好幾個爆款。
該品牌去年上新了一款護膚產品,通過 4 月前期蓄水,到 520 禮贈節點時,銷量猛增 3~4 倍,單品月銷售額達 140+ 萬,后續平銷期的訂單也較 4 月前增長了不少。
再看另一個案例,美妝產品最常見的場景是“男士送女友”,很多品牌都在圍繞女生的需求進行內卷。韓束則在去年 520 期間,另辟蹊徑推出男士禮盒,滿足“女送男”的需求場景,最終推動 5 月生意爆發, 20 天銷售額超 1000 萬元。
運營社還發現,在得物禮盒裝商品銷量更突出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很多品牌都在得物靠禮贈場景賺得“盆滿缽滿”。三只松鼠在得物銷量表現突出,其所有訂單中禮盒貢獻銷售額占 75%。另外 Zippo 打火機、SKG 按摩椅等品牌銷售商品中,禮盒款占比也均超過 60%。
由此可見,品牌在節假日有針對性地上新禮盒產品,滿足年輕人禮贈需求是推動營收增長的關鍵要素之一。在得物錯峰營銷,還有利于商家充分調動貨品資源,挖掘新的增長機會。
02
一年讓利 10 億元,已有商家拿到了百萬返現
總體看來,近兩年品牌們集體看好得物的原因很簡單:得物是國內市場為數不多還有紅利,還能維持高增速的電商渠道。
具體而言,得物對品牌的吸引力有三:
第一、用戶消費需求沒有被充分滿足,還存在大量流量紅利和人群紅利,且商家競爭并未充分,呈供不應求狀態,是不可錯過的增長渠道;
第二、由于平臺調性和用戶屬性影響,得物非常適合品牌商家測品,新品在得物很容易被打爆,而且在得物經過驗證的產品很容易在其它渠道也收獲好成績;
第三,得物人群畫像清晰,年輕人占比多,可以成為品牌擴充年輕消費者的核心陣地,幫助品牌沉淀人群資產,為長期發展做鋪墊。
在這些基礎上,得物今年還新推出了不少惠商政策,讓平臺內商家更加如魚得水了。
首先是得物宣布,讓利 10 億元,為商家降低費率。鞋服箱包、美妝個護、運動戶外、母嬰寵物、3C數碼、食品飲料、潮玩家居等 30 余核心類目費率顯著下降,最高降幅高達 16% 。
不僅如此,得物又拿出 5 億元落地商家營銷補貼,針對使用“商業化推廣工具”的商家,可按比例獲得現金返利,最高能實現 100% 廣告費返還。
例如服飾品牌 BIPOLAR 今年在得物加大了商業化投入,不僅銷量顯著增長,還享受到平臺最新的政策紅利,費率降低超過 11%,從平臺處獲得的返現達到百萬級。
在這些基礎上,為了方便更多商家在得物開展生意,他們還出臺了一系列惠商政策,包括 0 保證金入駐、新商訓練營、30 天 1v1 陪跑等,可以有效助力商家 0 成本啟動。
特別是服裝、運動戶外、美妝個護、3C數碼、家電、潮玩、食品飲料、黃金珠寶等 30 多個類目,得物都正在大力扶持。其中牛仔褲、裙裝、新國貨美妝個護、攝影配件、輕食代餐等品類需求旺盛,整體競爭小、空間大,商家大有可為。
更多運營干貨
「品牌對話」|諾特蘭德|鴨鴨|NOWWA 挪瓦咖啡|霸王茶姬|立白|全棉時代|花加|熊貓不走|唐久便利店|笑果文化|天虹|薩福|樊登讀書|首爾麗格|水獺噸噸|全聚德|Lemonbox|蕉下|巡物社
「品牌觀察」|pidan|名創優品|鍋圈食匯|貂藝|庫迪咖啡|tea'stone|達美樂|書亦燒仙草| 蔚來|海底撈|茶顏悅色 |瑞幸|亞朵酒店
「平臺運營」微信|視頻號|企業微信|抖音|快手|小紅書|淘寶| 支付寶|B站|拼多多
「運營方法論」產品營銷|內容方法論|投放營銷|用戶運營|店鋪經營|直播電商|私域運營| 出海運營| AIG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