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中國對7種關鍵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美國軍工企業直接炸鍋。這些玩意兒造導彈、戰機、雷達都得用,而中國占了全球90%供應量。
特朗普一邊喊著要擺脫對華依賴,一邊被逼得緊急啟動國內采礦計劃,甚至打起了烏克蘭和格陵蘭的主意——但遠水解不了近渴,F-47六代機項目可能第一個遭殃。
這招堪稱“精準打擊”,中國沒搞全面禁運,而是卡住軍用級重稀土(比如造導彈制導系統的鏑、鋱),同時放行民用渠道。既讓美國軍工供應鏈肉疼,又避免傷及全球產業鏈引發眾怒。
更絕的是,管制范圍涵蓋成品磁鐵——美國從第三方轉口都難繞開。要知道,中國稀土加工技術領先全球十幾年,美國就算有礦也煉不出合格材料。
特朗普政府現在最慌的不是沒礦,是沒時間:重建全套稀土產業鏈至少要5年,可F-47計劃2030年就要服役。
美國軍工的軟肋被戳得生疼。稀土這玩意兒就像高科技產業的“鹽”,用量不大但缺了就要命。一架F-35要用400公斤稀土材料,愛國者導彈的雷達依賴釤鈷磁鐵。
中國選擇現在出手,明顯是算準了美國軍工擴張的窗口期——五角大樓正瘋狂押注AI戰機、高超音速武器,這些項目全是“稀土黑洞”。更諷刺的是,美國唯一稀土礦Mountain Pass的粗礦還得運到中國加工,等于命脈始終捏在別人手里。
但中國也不是穩贏。稀土武器化是把雙刃劍:短期能施壓,長期可能逼出替代方案。美國已經開始“戰時動員”,用《國防生產法》強推采礦項目,甚至想回收舊手機里的稀土(雖然目前效率低得感人)。
更陰險的是布局全球:美國剛和戰火中的烏克蘭簽礦產協議,又對格陵蘭島垂涎三尺——這地方稀土儲量夠全球用50年。中國得警惕美國用“資源聯盟”圍堵,就像當年石油美元體系一樣搞“稀土北約”。
這場博弈暴露了現代工業的殘酷邏輯:誰掌握關鍵節點,誰就有掀桌子的資本。中國靠三十年技術積累才拿下稀土主導權,從污染嚴重的粗加工熬到高附加值產品,現在終于能“用礦說話”。
而美國沉迷金融霸權太久,連基礎工業鏈斷裂都沒發現。不過,資源戰沒有真正的贏家——若過度使用稀土武器,可能加速全球擺脫依賴;美國若強推本土供應鏈,成本暴漲最終還得納稅人買單。
這場稀土大戰,本質是工業體系耐力的對決:比的是誰先熬不住,誰先犯錯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