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評價蔣介石時,用了這么一句狠話:“此人統兵、政治均極低能,但使用詐術天下第一。”這話是李宗仁多年觀察蔣介石后得出的結論,帶著濃濃的批判味道。
李宗仁說蔣介石統兵“極低能”,這可不是小罵,而是直接給蔣的軍事才能判了個死刑。咱們得看看歷史上的具體表現,才能知道這話有沒有道理。
北伐戰爭是蔣介石軍事生涯的一個高光起點,但細看下來,他的指揮確實問題不少。比如1926年攻打武昌那場仗,蔣介石親自坐鎮,硬要強攻,結果呢?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和第七軍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上千人,彈藥耗盡,愣是打了兩個多月才拿下來。
軍事上講究個“以最小代價換最大勝利”,蔣介石這波操作明顯是腦子一熱,沒算好賬。李宗仁在回憶錄里就吐槽,說蔣介石“最多只可說是偏將之才”,意思是他帶小部隊打打游擊還行,真到指揮大戰役,就露怯了。
再比如,北伐后期對奉系軍閥的作戰,蔣介石的戰略眼光也被質疑。1928年濟南事變后,他急于跟日本人妥協,沒能趁勢徹底壓垮張作霖,導致奉系勢力緩過氣來。
這事兒讓不少人覺得蔣介石缺乏長遠規劃,眼光短淺。軍事上,他似乎更擅長抓眼前的勝仗,而不是布局全局。
到了抗日戰爭,蔣介石的軍事能力更是被放大檢視。淞滬會戰(1937年)是典型例子。這場仗打了三個月,國民革命軍投入70多萬兵力,結果損失30多萬,上海還是丟了。
蔣介石一開始想通過大兵團作戰震懾日本,結果沒打出威風,反而把精銳部隊拼光了。有人說他這是“以戰求和”,想用慘烈戰績逼日本談判,可這代價也太大了吧?李宗仁看不上這種打法,覺得蔣介石不懂靈活應變,只會硬碰硬。
還有1938年的花園口決堤事件,蔣介石下令炸開黃河大堤,想用水淹日軍。結果日軍沒怎么傷著,河南、安徽、江蘇幾十個縣倒了大霉,80多萬人流離失所,死了好幾萬。
這事兒在軍事上沒啥大用,反而搞得民心盡失。李宗仁要是看到這幕,估計得冷笑一聲:“這就是你蔣介石的統兵本事?”
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的軍事指揮更是直接崩盤。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國民黨軍隊被解放軍打得滿地找牙。
淮海戰役尤其慘,60多萬部隊被圍殲,蔣介石還親自遙控指揮,結果呢?將領們意見不合,他瞎指揮一通,最后連黃百韜、杜聿明這樣的干將都保不住。
有人說他不懂放權,有人說他戰略混亂,反正結果是國民黨丟了半壁江山。李宗仁在回憶錄里提到,蔣介石“缺乏戰略眼光”,這話算是點到痛處了。
總結下來,蔣介石帶兵打仗確實有硬傷:指揮上喜歡一意孤行,戰略上缺大局觀,戰術上又不夠靈活。北伐、抗戰、內戰三大階段,他都留下不少敗筆。
李宗仁說他“統兵極低能”,雖然有點狠,但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李宗仁還說蔣介石政治上“極低能”,這也不只是嘴上罵罵。蔣介石當了20多年國民政府一把手,結果國家亂成一鍋粥,經濟崩盤,民生困苦,內斗不斷。
蔣介石上臺后,最該干的事是統一國家、安定民生,可他治下這20多年,內戰就沒停過。北伐剛結束,他就跟地方軍閥掐起來,中原大戰(1930年)就是一出大戲。
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這些人聯合起來跟他干,80多萬軍隊打得天昏地暗,最后死了20多萬人,國家元氣大傷。蔣介石贏了,但這勝利是用無數人命和資源堆出來的,國內還是四分五裂。
后來“剿共”也是,蔣介石搞了五次“圍剿”,花了無數錢和兵力,結果紅軍還是跑了,長征后反而壯大。內戰耗盡國力,日本趁機入侵,他卻沒能力整合各方力量。李宗仁在回憶錄里說蔣介石“國事糟亂”,這話真沒冤枉他。
蔣介石治下的經濟也是爛到家。抗戰后期,通貨膨脹跟脫韁野馬似的,物價飛漲,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1940年代,法幣貶值到嚇人,上海一袋米得幾百萬法幣,普通人日子苦不堪言。
國民黨政府還腐敗成風,官員貪污成性,物資全被倒賣到黑市。蔣介石搞了個“幣制改革”,發行金圓券,結果不到一年就崩了,老百姓的存款全打了水漂。這種經濟管理水平,李宗仁說他是“低能”,誰還能反駁?
民生方面更別提了。抗戰時,河南大饑荒死了幾百萬人,國民黨政府救災不力,蔣介石還忙著打內戰。老百姓餓死街頭,他卻沒啥像樣的對策。李宗仁看不下去,覺得蔣介石壓根沒把國家治理當回事兒。
蔣介石管黨也不行。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CC系、黃埔系、政學系斗得你死我活,他呢?不是收拾異己,就是拉攏親信,搞得黨內烏煙瘴氣。
李宗仁自己就深受其害,桂系跟蔣系一直不對付,蔣介石老想著削弱地方勢力,弄得大家離心離德。到1949年,國民黨大勢已去,內部還忙著互相拆臺,蔣介石愣是沒本事把這攤子收拾好。
政治上,蔣介石沒能平亂,沒能富民,連自己隊伍都管不好。李宗仁說他“政治極低能”,這評價狠是狠,但看看這些事實,還真挺貼切。
李宗仁說蔣介石“使用詐術天下第一”,這話聽著夸張,但細數蔣介石的手段,還真有點“天下第一”的味道。他軍事政治不行,可靠權謀上位、搞平衡、壓對手,那是一套一套的。
蔣介石最擅長的就是用錢和權收買人。北伐時,他跟不少軍閥暗中交易,比如用幾百萬大洋拉攏吳佩孚的部下倒戈。1927年,他跟上海商界勾結,弄到大筆資金,又用這錢收買地方勢力,穩住自己的位子。
中原大戰后,他沒徹底消滅馮玉祥和閻錫山,而是給官給錢,把他們拉進自己的陣營。這種“用錢砸人”的招數,李宗仁看在眼里,覺得是典型的詐術。
蔣介石還特別會挑撥離間。抗戰時,他跟共產黨合作表面上挺好,背地里卻老想著削弱對方。西安事變(1936年)后,他被迫跟張學良、楊虎城聯手抗戰,可事后立馬翻臉,軟禁張學良,逼死楊虎城,把東北軍和西北軍拆得七零八落。
國民黨內部也一樣,他對付桂系時,就用過離間計,拉攏李宗仁的部下,讓桂系內訌。這種下三濫的手段,李宗仁恨得牙癢癢。
1927年的“四一二”上海大屠殺,是蔣介石詐術的一個高峰。他先假裝跟共產黨合作,等北伐有點起色,就突然翻臉,大肆屠殺共產主義者和左派人士,血洗上海。
這事兒不僅讓他坐穩了國民黨老大的位置,還把潛在對手全清了出去。李宗仁后來回憶,說蔣介石“心狠手辣”,用詐術保權,確實無人能及。
再比如1949年,他退到臺灣前,把國民黨內部不聽話的都收拾了一遍,確保自己獨裁地位。這種暗中操控、翻云覆雨的玩法,李宗仁看透了,才會說他“詐術天下第一”。
蔣介石這些手段短期內確實管用,讓他穩坐權力頂端好多年。但長遠看,這套詐術也埋下禍根。靠收買和清洗維持的政權,內部全是猜忌和不信任,民心也早丟光了。
到內戰后期,國民黨軍心渙散,老百姓恨透了他,最后一敗涂地。李宗仁看得很明白,蔣介石的詐術雖厲害,但治國靠這個,遲早完蛋。
李宗仁不是隨便噴蔣介石的人,他跟蔣共事多年,當過國民政府代總統,對蔣的所作所為有第一手觀察。他的評價不是抹黑,而是基于事實的判斷。
李宗仁跟蔣介石是既合作又斗爭的關系。北伐時,桂系跟蔣系聯手打天下,可后來蔣介石老想吞并桂系,兩人就撕破臉了。1948年,李宗仁當選副總統,蔣介石還不放心,處處掣肘。
到1949年蔣下野,李宗仁代總統沒幾天,蔣還在幕后遙控,搞得李宗仁干啥都不順。這段經歷讓李宗仁對蔣介石的軍事、政治能力,以及權謀手段,看得透透的。
當然,蔣介石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在抗戰中堅持到底,總算沒讓國家徹底亡了。但這不代表他軍事政治能力強,只能說那時候沒得選。
李宗仁的評價雖尖銳,卻抓住了蔣介石的核心問題:靠詐術上位,卻沒本事治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