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最近雨水多,路邊突然冒出好多巨型蝸牛。這些蝸牛大的比巴掌還大,爬過的地方留黏糊糊痕跡。有人覺得新奇想抓來玩,有人甚至琢磨能不能煮著吃。
可專家急壞了,連連警告:這東西碰不得!
吃不得!它就是非洲大蝸牛,妥妥的外來入侵物種。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偷偷溜進了中國。
這家伙繁殖能力超強,一年能下上千顆蛋。
關鍵它還是雌雄同體,自己就能完成繁殖。廣東潮濕多雨的天氣,簡直成了它們的天堂。一到雨季就集體出動,路邊綠化帶全是它們的身影。
你可別小看這些蝸牛,危害大得很呢。去年珠海有個10歲男孩,撿了蝸牛玩后高燒不退。
頭痛到撞墻,送醫檢查發現,寄生蟲鉆進了腦子。幸虧搶救及時,不然小命都難保。專家說,蝸牛身上藏著100多條寄生蟲。
就連它們的黏液、糞便,都可能有致命蟲卵。爬過的蔬菜、摸過的門把手,甚至晾的毛巾都可能被污染。有人可能想,煮熟了吃總沒事吧?
深圳疾控做過實驗,開水煮半小時,仍有活體寄生蟲。寄生蟲尸體還可能讓人過敏中毒,千萬別抱僥幸心理。市場上的白玉蝸牛是養殖的,和這些野蝸牛完全兩碼事。
遇到非洲大蝸牛,該怎么辦呢?家長一定要看好孩子,別讓孩子當玩具摸。摸完不洗手揉眼睛,都可能感染細菌。
嘴也得管住,野蘑菇不能亂吃,野蝸牛更危險。東莞有人貪嘴吃了兩只,直接進了ICU搶救。小區發現蝸牛別自己踩,黏液沾鞋底會傳播病菌。
最好找物業撒石灰粉,或者請專業公司處理。
現在廣東不少小區物業忙壞了,一夜清出幾大桶。
工作人員都戴著手套,全副武裝處理。專家提醒,雨后散步別靠近綠化帶,走路多看路。
踩到蝸牛比踩狗屎麻煩多了,一不小心就中招。
這非洲大蝸牛,簡直是“生態強盜”。搶本地蝸牛食物,破壞莊稼,還威脅人體健康。
它們啥都吃,農作物、樹木、甚至同伴尸體都不放過。連水泥都能啃,對農林業危害太大了。
有人可能問,怎么區分本土蝸牛和非洲大蝸牛?本土蝸牛個頭小,非洲大蝸牛體型大,殼面還有花紋。看到這種大蝸牛,千萬別手癢,趕緊繞道走。
別想著自己處理,交給專業人員最安全。這種入侵物種危害長遠,得大家一起重視。發現后及時上報,共同做好防控工作。
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也守護生態環境。記住了,路邊的大蝸牛,好看不好碰,更不好吃。
多留意身邊環境,遇到異常及時處理。關注天氣變化,也關注身邊的生態安全。健康無小事,防范記心間,平安最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