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撰文 | 蘇澄宇
審校 | Skin
23歲的悉尼女孩 Gabi Amoils 坐在急診室椅子上,滿臉“不可置信”。
圖源:TikTok/@maccyandcheese
而起因只是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動作:咬指甲。
她和其他的零零后一樣,喜歡刷TikTok、追劇,偶爾在焦慮或專注時咬咬指甲。這個習慣從她青少年時期就存在,撕扯指甲旁的皮膚對她來說稀松平常。
她從沒覺得這有什么問題,直到2025年2月,手指的異常讓她警覺。
圖源:TikTok/@maccyandcheese
起初,她也沒太在意,只是用熱鹽水泡了泡手指。但第二天開始,手指變紅、腫脹,疼得發麻。到第五天,她實在忍不了,前往全科醫生診所求診。
醫生看后告訴她,這是典型的甲溝炎(Paronychia)——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手指感染。
圖源:TikTok/@maccyandcheese
在撕咬指甲的時候,會導致微小的傷口或裂縫。這些傷口破壞了指甲折與指甲板之間的保護屏障,為細菌或真菌提供了入侵通道。
而口腔中常攜帶大量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以及各種其他厭氧菌。當這些細菌通過撕咬指甲的傷口進入皮膚時,就容易引發感染。
根據2020年的研究,確認咬指甲是急性甲溝炎的主要誘因,而其中兒童和青少年風險最高。
當然,Gabi 這絕不是最嚴重的,下面這位差點把命丟了。
2018年,28歲的英國男子Luke Hanoman因長期咬指甲引發嚴重健康危機。他在緊張時習慣咬指甲,某天不小心咬掉指甲旁一塊皮膚,當時只覺得有點痛,未在意。
圖源:Jamie McDonald
幾天后,他開始出現流感類似的癥狀:冷汗、發抖、發熱,手指腫脹得像個小氣球,疼痛難忍。他試圖靠睡覺緩解,但母親發現不對勁,緊急呼叫醫療熱線。醫生要求他立即去急診室,診斷結果令人震驚——他的手指感染已發展成膿毒血癥(sepsis),一種可能致命的系統性感染。
細菌一開始通過手指損傷進入血液,觸發全身炎癥反應。這是膿毒血癥的起點,這時候免疫系統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如IL-6、TNF-α),導致“細胞因子風暴”。
另一個咬手指咬出事的案例 圖源:tiktok
細胞因子風暴引發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和微循環障礙,減少器官供氧,可能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Luke出現發熱、寒戰和冷汗,說明這就是膿毒血癥的早期癥狀。
膿毒血癥是身體對感染的極端免疫反應,導致全身炎癥失控,可能損傷組織和器官。它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系列癥狀的綜合征,通常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感染引發。
若不及時治療,可能進展為膿毒性休克(septicshock),即血壓急劇下降,器官衰竭,病死率更高。
幸運的是,及時的抗生素治療讓他逃過一劫,住院觀察24小時后康復。醫生警告他,若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設想。Luke在接受《商業內幕》采訪時說:“這次經歷讓我徹底戒掉了咬指甲的習慣,我再也不想冒這個險了。”
圖源:giphy
心理學家認為,咬指甲不僅是習慣,還與一些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研究表明,焦慮水平較高的人更容易咬指甲,尤其在面對考試、工作壓力或社交場合時。前面Luke提到他在工作緊張時會不自覺咬指甲,像是“給大腦放個假”。
無聊時,咬指甲可能成為一種“打發時間”的方式;專注時(如看劇、寫作業),它可能幫助集中注意力。研究發現,咬指甲在單調或高專注任務中更常見,類似一種無意識的手部動作。
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是身體聚焦重復行為(BFRB),與強迫癥或拔毛癖類似。
雖然咬指甲的心理根源因人而異,但核心都在于情緒調節和習慣自動化。心理學家將咬指甲歸類為“自我刺激行為”(self-stimulatory behavior),類似嬰兒吮吸拇指,提供短暫的安慰。長期來看,這種行為可能變成自動反應,即使沒有明顯觸發因素也會發生。
圖源:giphy
下次你想咬指甲時,可得好好想想了。咬指甲不僅可能毀了你的指甲,還可能讓你在急診室里“咬牙切齒”。
參考資料:
[1]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an-reportedly-almost-died-biting-nails-sepsis-infection-2018-5
[2]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conditions/onychophagia-nail-biting
[3]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44307/
將“把科學帶回家”
不錯過每條有趣科學推文!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 關注我們,點亮在看,分享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