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對于多病共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該如何在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時,兼顧心血管保護,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并確保治療的安全性?
現如今,2型糖尿病(T2DM)已成為威脅公眾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其復雜多變的病情與多系統疾病共存的特點,給臨床治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當患者同時罹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心血管疾病時,治療方案的制定需更加精細與全面,既要有效控制血糖,又要兼顧心血管保護,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本文將由專家深入剖析一例典型的多病共存T2DM患者的治療案例,通過詳細闡述其病情特點、治療難點及綜合治療策略,展現多學科協作在復雜疾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為臨床實踐提供寶貴的參考與啟示。
患者資料
患者,男,60歲。
主訴:口干、多尿、多飲12年。
現病史:患者12年前因口干、多尿、多飲于社區醫院檢查空腹血糖(FPG)10mmol/L,當時無明顯消瘦,無視物模糊,無泡沫尿,無肢端感覺異常。后就診于我院,完善相關檢查后診斷T2DM,予以二甲雙胍1000mg每日2次(bid)治療,未規律監測血糖。4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加用達格列凈10mg每日1次(qd)、格列美脲2mg bid、甘精胰島素18U每晚一次(qn)治療至今。患者間斷測FPG在6-7mmol/L,未測餐后血糖,偶有低血糖反應。7月前開始加用司美格魯肽治療,目前劑量0.75mg每周一次(qw),患者無胃腸道不適。因血糖控制不佳收入院。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10余年,血壓最高160/110mmHg,應用氨氯地平10mg qd+厄貝沙坦150mg qd降壓治療,未規律監測血壓。高脂血癥病史,應用匹伐他汀2mg qd治療。陳舊性腦梗死病史,遺留言語不利后遺癥。1天前因胸悶行冠脈造影示:冠脈三支病變,建議支架或手術治療,患者拒絕,應用氯吡格雷75mg qd治療。
個人史與家族史:吸煙史50年,20支/日。飲酒史40年,2兩/天。母親有糖尿病。
體格檢查:
身高:170cm;體重:75kg;身體質量指數(BMI):25.9kg/m2;腰圍:99cm;
體溫(T):36.2℃;脈搏(P):80次/分;血壓(BP):143/84mmHg。
實驗室檢查:
影像學輔助檢查:
其他補充檢查:眼底檢查:拒查;胸片:雙肺紋理增多、模糊;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68.60mg/24h。
入院診斷:
1. 2型糖尿病
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3.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伴斑塊形成
4.陳舊性腦梗死
5.高血壓病2級(很高危)
6.高脂血癥
7.脂肪肝
8.后天性腎囊腫
9.前列腺增生
治療方案:
?降糖治療:具體治療方案及治療過程詳見下表。
?其他治療:硫酸氫氯吡格雷片75mg qd;瑞舒伐他汀鈣片10mg qn;苯磺酸氨氯地平10mg qd;厄貝沙坦片150mg qd。
治療過程及血糖監測(mmol/L)
隨訪情況:出院1月左右電話隨訪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未再有低血糖反應,滿意度良好。
診療思路
1、患者T2DM診斷明確,合并冠脈三支病變、高血壓、腦梗、高血脂,因此具有心血管保護需求。
2、入院時方案患者有低血糖反應,因此新方案需滿足安全性要求。
3、患者入院時應用藥物多,患者本人具有簡化方案的需求。
點評總結
該病例涉及一位男性T2DM患者,其病情復雜,合并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高脂血癥、陳舊性腦梗死、頸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以及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系統疾病。這種多病共存的狀態顯然增加了治療的復雜性和挑戰性。在制定治療方案時,首要難點在于如何在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時,兼顧心血管保護,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并確保治療的安全性,避免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此外,患者長期吸煙和飲酒的不良生活習慣,以及家族糖尿病史的存在,進一步加劇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使得治療過程需要更加精細的考量和個體化的調整。
針對患者復雜病情,醫生綜合考慮多種疾病及治療需求,采取了多藥聯合治療方案。在降糖方面,使用二甲雙胍、達格列凈和司美格魯肽,兼顧血糖控制、體重減輕及心血管保護;降壓方面,聯合氨氯地平和厄貝沙坦,兼顧降壓與心血管、腎臟保護;降脂方面,使用瑞舒伐他汀降低膽固醇;同時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療,預防心血管事件。司美格魯肽作為新型的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被引入治療方案,其在血糖控制的同時,具有顯著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還可減輕體重、降低血壓和改善血脂譜,這些對患者整體心血管健康均有積極影響。整體方案體現了醫生對患者病情的全面評估和綜合管理。
從治療過程中血糖的變化來看,治療前,患者的HbA1c為6.0%,FPG波動在6-7mmol/L,未規律監測餐后血糖,雖然數值看似尚可,但其血糖波動較大,且存在低血糖反應。基于此,為患者加大司美格魯肽的劑量,同時逐漸減少胰島素以及格列美脲的使用。經方案調整后可以看到患者血糖顯著改善,治療后FPG穩定在5.0-6.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2h PPG)多在7.0-10.0mmol/L之間,且未再出現低血糖反應,整體血糖控制更加平穩。出院1月左右電話隨訪患者了解到,目前血糖控制良好,未再有低血糖反應。
總之,這位患者的治療是一個典型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案例。醫生在思考患者病情時,充分權衡了多種疾病間的相互影響及治療藥物的綜合效應。選擇司美格魯肽不僅基于其對血糖的良好控制,更看重其在心血管保護方面的重要作用,這與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及治療需求高度契合。同時,醫生還注重藥物的安全性及患者依從性,通過不斷調整優化方案,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專家簡介
霍麗麗 主任醫師
北京積水潭醫院 內分泌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 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流行病與預防學組 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 青年委員
北京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青年委員
北京慢性病防治與健康教育研究會糖尿病分會 常委
北京圍手術期醫學會內分泌分會 委員
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長期從事糖尿病、肥胖等代謝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2015年以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訪問學者的身份在澳大利亞Baker 心臟和糖尿病研究所訪學1年,已發表30余篇SCI和核心期刊論著。對糖尿病、糖尿病圍手術期管理、肥胖、甲狀腺、骨質疏松等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
專家簡介
王志新 主治醫師
北京積水潭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
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內分泌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尤其是妊娠期糖尿病、特殊類型糖尿病等糖代謝異常性疾病及骨質疏松疾病的診治。
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研究,北京市青年骨干研究課題1項,已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并參與編著《慢性胰腺炎:理論與實踐》第一、二版的部分內容。
“此文僅用于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臺立場”
醫學界內分泌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