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1 日清晨,阿薩姆邦首府古瓦哈提的賈盧卡體育場被橙色旗幟染成海洋。當莫迪總理的車隊駛入會場時,10 萬名手持 "印度制造" 標語牌的民眾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這位身著卡其色傳統服飾的領導人登上臨時搭建的巨型舞臺,背后 LED 屏正循環播放著 "大地" 導彈劃破夜空的 CG 動畫 —— 這是他為期 10 天全國巡回演講的第二站,也是 "勝利敘事" 工程在東北部的關鍵落點。
一、政治動員的儀式化建構
這場被人民黨高層稱為 "重塑民族自信" 的巡回演講,本質上是精心設計的政治符號系統。每到一處,會場必然選址于軍事基地或國防工廠:首站阿達姆普爾空軍基地的機庫內,特意停放著掛滿訓練彈的蘇 - 30MKI 戰機,機身用熒光漆噴繪著 "擊敗中式威脅" 的印地語標語;第三站造訪班加羅爾 HAL 航空制造廠時,莫迪親自為一架剛下線的 "光輝" 戰機披上國旗,盡管這款研發 30 年的國產戰機仍未通過高寒地區測試。
演講內容遵循嚴格的腳本設計:前 20 分鐘必談 "1962 年的歷史教訓",中間穿插三段經過藝術加工的戰場 "目擊者" 證詞 —— 比如聲稱在克什米爾前線看到 "梟龍戰機被印軍導彈凌空打爆" 的退役軍官,實則是來自寶萊塢的特型演員;最后必然以 "印度制造崛起" 的口號收尾,配合舞臺特效營造的導彈尾焰光影秀。在特里凡得瑯的演講中,當說到 "巴基斯坦的中式裝備像紙糊的玩具" 時,現場突然放飛 500 只佩戴國旗貼紙的信鴿,將氣氛推向頂點。
二、現實裂痕的蛛絲馬跡
然而在精心搭建的舞臺之外,現實的裂痕正以微妙的方式顯現。在斯利那加,當地記者發現印軍醫院的傷病員登記表上,5 月 7 日當天的 "導彈灼傷" 病例突然激增 37 例,而官方戰報中卻宣稱 "前線零傷亡";孟買證券交易所內,國防承包商 Larsen & Toubro 的股價在演講次日不升反降,顯示機構投資者對 "印度制造" 的實際產能心存疑慮;更值得玩味的是,當莫迪在焦特布爾提及 "摧毀巴軍 12 架殲 - 10C" 時,臺下的空軍將領們出現了不自然的眼神交流 —— 這種職業軍人特有的肢體語言,被軍事觀察家解讀為 "對虛假戰報的本能排斥"。
國際社會的信息拼圖正在拼湊出另一幅圖景。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衛星影像顯示,沖突期間巴基斯坦蘇庫爾空軍基地的戰機起降頻次比平時增加 40%,而印度帕坦科特基地的雷達信號在 5 月 8 日出現長達 90 分鐘的靜默;英國《簡氏防務周刊》通過分析巴方社交媒體上的發動機尾跡照片,確認參戰的殲 - 10CE 機群全部裝備了最新的 WS-10B 發動機,與印軍宣稱的 "老舊中式發動機不堪一擊" 形成直接矛盾;就連印度的親密盟友以色列,也在私下向美方透露,其提供給印軍的 "費爾康" 預警機數據鏈,在沖突中多次被中方電子戰系統破解。
三、信息繭房的閉環運作
為防止現實裂痕侵蝕精心構建的敘事,新德里啟動了立體化的信息管控機制。在演講首站當天,電信部門對阿達姆普爾周邊 50 公里實施定向網絡過濾,任何包含 "克什米爾空戰損失" 的搜索請求都會被重定向至政府宣傳片頁面;社交媒體平臺上,所有使用 "衛星照片"" 戰損分析 "等關鍵詞的用戶,其賬號會自動觸發 AI 審核系統,僅 5 月 11 日當天就有 237 個獨立分析賬號被標記為" 國家安全威脅 "。
傳統媒體則自覺充當敘事工程的擴音器。《印度時報》在頭版開辟 "勝利見證" 專欄,每天刊登經過篩選的 "前線來信",其中一篇聲稱 "巴軍飛行員看到蘇 - 30MKI 就棄機跳傘" 的報道,配圖實為 2019 年印巴沖突中墜毀的米格 - 21 殘骸;國家電視臺 DD News 的隨軍記者被禁止拍攝任何受傷軍人畫面,取而代之的是循環播放士兵在 "勝利紀念碑" 前敬禮的擺拍鏡頭。最具象征意義的是,當有反對派議員在議會要求公布真實戰損數據時,議長立刻啟動 "國家安全豁免條款",將議題從議程中永久刪除。
四、歷史褶皺中的認知博弈
這場跨越 10 個邦、動員數百萬民眾的演講運動,正在印度社會制造深刻的認知分裂。在城市中產階級聚集的班加羅爾,38% 的受訪者在非公開民調中承認 "懷疑官方戰報的完整性",但其中 72% 表示 "愿意相信勝利敘事以維護民族尊嚴";在北方邦的農村地區,89% 的農民堅信 "印度導彈摧毀了巴軍所有中式裝備",這種信念甚至影響到他們的日常選擇 —— 某村莊的小賣部開始拒絕售賣中國產農具,盡管其價格僅為本土產品的三分之一。
國際輿論場的反應則充滿吊詭的張力。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 "贊賞印度的自我防衛能力",卻悄悄向巴基斯坦追加了 200 枚 AIM-120 導彈的軍售;俄羅斯在公開場合力挺印度,私下卻加快了向巴方出口米 - 35 武裝直升機的談判進程;東大外交部保持一貫的克制態度,但珠海航展的參展商名單上,突然出現了巴基斯坦空軍采購團的詳細行程 —— 這種微妙的外交信號,恰似一面棱鏡,折射出勝利敘事在現實地緣政治中的脆弱性。
當巡回演講的最后一站在瓦拉納西結束時,恒河岸邊的焚燒祭典正在進行。莫迪在河畔發表告別演說,身后的火焰映照著 "印度制造必勝" 的巨型橫幅。江面上,載著勝利標語的蓮花燈順流而下,與漂向遠方的軍事殘骸碎片交織成奇異的圖景 —— 這或許正是這個正在崛起的南亞大國的真實隱喻:在政治動員構建的勝利幻象之下,那些沉潛在現實河床中的技術代差、體系漏洞與認知裂痕,終將在歷史的長河中顯影其本來面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