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法忍受我的同胞受難”!
他是河北“最年輕的百億富豪”,從白手起家一步步做到了百億首富。
從小就是孤兒的他,在自己成功后加倍回報社會,累計捐款達到數億元。
- 本文信源來自官方媒體 為提升文章可讀性 細節可能存在潤色 請理智閱讀 僅供參考
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更是不顧家人的反對,捐出了一億人民幣。
可一生善事做盡的他,卻在自己45歲的時候就突然去世,讓人心痛又惋惜。
張祥青身上究竟有怎樣的故事?他又是為什么去世的?
- 本文信源來自官方媒體 為提升文章可讀性 細節可能存在潤色 請理智閱讀 僅供參考
汶川大地震捐款一億
2008年5月18日,為了馳援汶川災區,央視舉行了《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
舞臺上,一位中年男子神情凝重,手中舉著寫有“3000萬元”的紅色牌子。
他就是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祥青。
張祥青深吸一口氣,對著話筒,聲音堅定且洪亮:“我和太太決定,再、再追加7000萬元!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建震不垮的學校!”
此言一出,全場瞬間沸騰,掌聲雷動,許多人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花。
最終,張祥青累計為汶川地震捐款1.1億元,刷新了當時民間個人捐款紀錄。
曾是“唐山大地震”幸存者
1969年2月,張祥青出生在河北唐山的一個普通家庭。
那時,家中雖不富裕,但父母慈愛,兄弟姐妹眾多,一家人日子也過得其樂融融。
可好景不長,在他七歲的時候,一場7.8級的強震,徹底粉碎了這一切。
睡夢中的張祥青,被劇烈的搖晃驚醒,母親不顧自己的安危,迅速將他緊緊護在身下。
在黑暗與恐懼中,張祥青不知道等了多久,只感覺一直被重重的東西壓著,呼吸困難。
當他被從廢墟中救出來時,生命體征已經十分微弱,而他身旁的母親,早已沒了氣息。
這場地震,短短23秒,就奪走了超過24萬人的生命,其中包括張祥青的父母和一個哥哥,年僅7歲的他,瞬間變成了孤兒。
此后,張祥青只能跟著大哥艱難度日。
大哥大嫂剛成家,日子本就不寬裕,又要照顧年幼的張祥青,生活的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為了減輕大哥的負擔,張祥青小小年紀就開始放牛、割豬草,還會穿梭在街頭巷尾撿破爛。
生活很苦,但張祥青從不抱怨,他知道,只有努力活下去,才能不辜負母親用生命換來的機會。
從白手起家到千億首富
15歲時,張祥青輟學,來到唐山一家煉鐵廠,成為了一名爐前工,每天都要在惡劣環境中工作十幾個小時。
每個月發工資時,他都會留下一點生活費,把剩下的錢交給大哥,以感激他的養育之恩。
沒過幾年,18歲的張祥青心中有了新的想法,他聽說三哥當兵所在的石家莊,有人靠做豆腐生意賺了錢。
張祥青心動了,他覺得自己不能一直在鐵廠干下去,于是他告別了鐵廠,前往石家莊學習做豆腐的手藝。
在石家莊,他跟著師傅起早貪黑,師傅看他勤奮好學,也愿意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
學成歸來的張祥青,開起了自己的豆腐生意,雖然辛苦,但他做的豆腐漸漸有了口碑,生意越來越好
1989年,經人介紹,張祥青結識了家境殷實的張榮華,張榮華的父親覺得張祥青是個潛力股,拍板同意了二人的親事。
婚后,夫妻二人努力打拼,他們不僅賣豆腐,還做起了早點生意,每天他們都早早起床,晚上還得忙到半夜。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沒過多久,他們就成為了村里人人羨慕的萬元戶。
但張祥青深知這樣的日子過久了,夫妻二人的身體早晚會累垮,他們必須想點別的營生。
他聽說廢鋼貿易利潤豐厚,便和妻子商量,帶著家里的全部積蓄,北上北京投身廢鋼生意。
初入這個行業,張祥青兩眼一抹黑,沒有經驗,也沒有人脈,他四處尋找貨源,和客戶談生意,卻屢屢碰壁。
有一次,他好不容易談成了一筆生意,滿心歡喜地等著收貨,結果卻被對方騙了,不僅貨沒收到,還搭進去了所有的錢。
這一次打擊,讓張祥青血本無歸,他失落地回到家,心里滿是愧疚。
妻子張榮華看著垂頭喪氣的丈夫,沒有絲毫埋怨,反而鼓勵他說:“咱不怕失敗,大不了從頭再來。”在妻子的支持下,張祥青重新振作起來。
他開始虛心向同行請教,學習別人的經驗,研究市場規律,他發現,要想在這個行業立足,必須要建立穩定的貨源和客戶渠道。
于是,他每天都奔波在北京的各個角落,拜訪大大小小的工廠,和他們談合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張祥青的生意終于有了起色,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成功做成了一筆大買賣,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300萬。
有了原始資金的積累,張祥青的事業開始起飛,越做越大。
后來他收購了天津渤海冶金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組建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在張祥青的帶領下,榮程鋼鐵集團發展迅猛,很快就做到了中國500強,年銷售額達到了數百億。
而他本人也有了上百億的身家,還曾經登上中國富豪榜,真正從白手起家做到了千億富豪。
張祥青的慈善之路
在自己發達的同時,張祥青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他心懷感恩,熱心投身社會公益慈善事業。
他回到家鄉唐山市,看到區里環境治理存在資金缺口,他當即自掏腰包230萬元,助力家鄉煤河治理工程順利開展。
工程完工后,為了紀念他和妻子的貢獻,人們命名了“祥青橋”和“榮華橋”兩座橋梁。
2003年,非典肆虐,整個社會人心惶惶,張祥青心急如焚,投入上百萬為企業員工購買增強體質的藥品,確保員工的健康安全。
另一方面,他向天津衛生局捐款10萬元,還捐贈了總價值達38萬元的醫療器械和藥品。
他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榮獲“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
后來,公司一名年輕職工身患腎衰竭,高額的治療費用讓這個原本普通的家庭陷入了絕境。
張祥青得知后,第一時間在公司內部組織員工捐款,還帶頭捐出了一大筆錢,最終,在大家的幫助下,小伙子成功康復。
除了這些,張祥青還積極參與社會上的慈善競拍活動,每次拍賣所得,他都全部用于慈善事業。
截至2014年,他創辦實業以來,共向國家納稅達30億元,慈善捐款捐物累計更是達4億多元。
他先后被授予“天津市勞動模范”“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第二屆中華慈善人物”等稱號。
英年早逝
可長期的高強度工作和巨大的壓力,在不知不覺間早已壓垮了張祥青的身體。
他每天早早來到公司,晚上常常工作到深夜,為了企業的發展,為了能幫助更多的人,他幾乎忘記了自己的身體。
2014年8月9日,張祥青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準備去公司,突然他感到一陣劇烈的胸痛,隨后便倒在了地上。
家人發現后,急忙將他送往醫院,但最終,他還是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離世,年僅47歲。
張祥青的離去,讓無數人悲痛惋惜,他的員工們自發地組織起來,為他送行。
社會各界也紛紛表達對他的敬意和懷念,人們銘記他在慈善事業上的偉大貢獻。
繼承遺志
但張祥青的慈善精神并未就此終止,他的妻子張榮華繼承了他的遺志,勇敢地挑起了企業發展和公益事業的重擔。
在后續的歲月里,張榮華持續踐行公益承諾,2020年武漢疫情期間,她代表榮程集團捐款1個億。
多年來,她的慈善腳步遍布教育、醫療、救災等多個領域,累計捐款金額達10億元,幫助的人次超過300萬。
張榮華用實際行動續寫著張祥青未完成的慈善篇章,讓這份大愛得以延續和傳承,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公益,傳遞溫暖。
關于張祥青和妻子的事跡你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 信息來源: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