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司面包大家都吃過吧
但你聽說過
“養生吐司”嗎?
在成都就有這樣一家
不用烤的面包店
推出了各種“養生吐司”
生椰茯苓拿鐵、山藥草莓奶酪
菠菜蓮子肉松、芡實全麥雞肉
陳皮橙香、薏米咖松
口味別具一格
簡直打中了小編的心趴
并且
采用蒸制工藝和藥食同源食材
倒要看看
好不好吃
是怎么個事兒
Part 1
認“蒸”養生的
藥食同源面包
這家面包店,就是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健康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溫江企業校企合作,創新成果轉化的成果——佑貝本草面包家旗艦店。
他們的吐司融入了山藥、陳皮、茯苓、芡實等藥食同源的食材,口味讓人耳目一新。
例如,用茯苓做拿鐵蒸吐司,茯苓對于脾胃不佳的人群非常友好,每一口都是元氣拿鐵味;芡實全麥雞肉蒸吐司,增肌控糖,飽腹感強;薏米咖松蒸吐司,薏苡仁油+70%黑巧,雙重加速脂代謝循環……
-左右滑動查看-
“藥食同源”,通俗地說,“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目前,國家公布的藥食同源名單中共有106種,它們既具有食品的營養價值,又具有藥品的診療價值?!啥际行l健委副主任黃友靜
“蒸制為上,以避火毒”,這家店還將蒸制工藝運用到面包的制作中。佑貝本草蒸面包創始人郭麗氚說,蒸制工藝可以最大化地保留食材本身的營養、水分、色彩和優質蛋白。
“養生面包”讓傳統中醫食療理念以更便捷、普適的方式走進日常生活,體現了中醫藥“治未病”的智慧與現代消費方式的有機融合。
Part 2
成都對中醫文化的開發
已達到next level
在成都,這種“中醫藥食同源”消費場景還有很多,這屆年輕人紛紛加入“養生局”,整起活兒來簡直沒瓶頸。
成都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李庭舟,與學校6名“同道中人”一拍即合,從川渝人愛吃的“火鍋”入手,發揮專業特長,創新“中醫藥火鍋”。
熟地坊遠志火鍋
看起來“朋克養生”,實則將“中醫藥”貫穿了餐飲全流程,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
在鍋底上,開發不同的中草藥高湯,如“熟地高湯”,利用中藥材“熟地”調和火鍋中的辣,實現辣口不辣胃。
在食材上,素菜(川芎、人參菜、板藍根大葉)有藥食同源功效,自主研發薄荷類、陳皮類、姜黃類中藥植物提取液,對毛肚、千層肚、黃喉等菜品進行冷萃處理。
就餐前,提供中藥香薰毛巾,迎合24節氣的茶飲、開胃糖果;就餐過程中,則有桑葉薄荷茶、百草梨膏糖,祛火解辣;就餐結束后,還提供添加了葛根、山楂的酸奶,輔助消化。
“零食化”“輕量化”的養生也逐漸融入日常。例如“溫江造”凍干中藥零食,將真空冷凍工藝引入傳統中藥中,開發出凍干燕窩銀耳羹等系列產品。
四川補小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凍干燕窩銀耳羹,“溢氣風華”“津津有胃”“連眠不絕”等系列產品。
成都人甚至還在博物館“問診、抓藥、熬藥”,開辟“情緒養生”新賽道,身心療愈效果拉滿。
成都博物館依托經穴漆人IP開展“中醫文創”快閃活動,創新 “中醫藥文化+文創”消費場景。
“天府藥市”“本草錦官·康養蓉城”……中醫集市、展會可賞、可品、可購。攢個“養生局”、趕個“健康集”,這屆年輕人把傳統文化玩出了“潮”范兒。
今年,成都首次將“中醫藥食同源”融入到春糖季系列活動中。
中醫藥轉型的“破圈”之路,厚植于中國優秀中醫藥文化的文化自信,得益于當下年輕人獨特的生活態度、創新活力。
“養生面包”口味清新脫俗
“中醫藥火鍋”辣口不辣胃
隨手一包“中藥零食”
在博物館“抓中藥”
趕“健康集”
在成都這座
創新創造之城
中醫藥文化“潮”起來
新消費、新體驗不斷
這屆年輕人
對中醫藥文化的“開發”
既能滿足市場受眾需求
又傳播了中醫藥文化
實施“消費+”行動,促進“農商文旅體教康”融合發展,打造“蜀里安逸”消費品牌體系,辦好熊貓消費節、糖酒會等系列活動。挖掘新興消費,瞄準“一老一小”需求促進服務消費,鼓勵支持網絡定制、智能篩選等個性化消費,加快發展演藝賽事、游戲電競、國風國潮、網絡微短劇等新業態,培育集聚演藝賽事運營主體和人才隊伍,建設一批特色消費創新引領集聚區。
——《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
大力提振有潛能的消費。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擦亮“三城三都”品牌。
鞏固提升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先進能源、綠色食品等特色優勢產業能級。
——《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
(青聚錦官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