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銳
中美貿易正在重新“活躍”起來。
“一部分客戶立刻恢復了生產、出貨,一部分還在觀望,需要談新的價格。”5月14日上午,鴻利達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商務官蔡銘峰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同日,廣東微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勇亦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自今年4月以來美國大幅對華加征關稅,公司暫停了出口美國的合作訂單。“現在可以重啟了。”他說,當下第一步是清理庫存。
羅賓升國際貨運有限公司(C.H. Robinson)的預測認為,關稅新政策實施迅速,但相關90天“暫停期”對海運而言非常短暫,中國始發貨量或將在5月激增,“我們預計客戶將加速提交、加急運輸訂單,以趕在窗口期結束前完成清關”。
5月1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表談話時表示,本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征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暫停90天),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暫停90天)。這一舉措符合兩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期待,也符合兩國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
5月13日,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發布的研究報告表示,此次中美會談結果好于預期,市場風險偏好明顯回升。按照其測算,《聯合聲明》中的協議實施后,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將從145%降至30%,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則將從125%降至10%。
不過,中金公司在研報中亦同時表示:“中美經貿會談降低了出口風險,但部分被保留的關稅對出口的影響也不能忽視。”
恢復價格談判
鴻利達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港資公司,其下屬鴻利達模具(深圳)有限公司(下稱“鴻利達深圳”)是一家成立至今約20年,主要生產和銷售模具、塑膠制品的企業。
5月14日,蔡銘峰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按照目前中美新的關稅政策,該公司出口至美國的產品依然需要疊加30%關稅(芬太尼關稅20%+10%對等關稅),并且由美國客戶方面支付。
“現在30%的關稅,對某些客戶的影響還是不少。”蔡銘峰表示,當前較為積極推動恢復合作的美國客戶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庫存見底、急需補貨,愿意支付現有關稅費用的企業,另一類則是庫存還有緩沖期,決定先恢復生產訂單但暫時不出貨,進一步觀望的企業。此外,亦有部分客戶提出,希望與鴻利達方面再商議新的價格,雙方共同消化加征的關稅費用。
另一方面,蔡銘峰稱,該公司亦有一些原材料需要從美國進口,“現在中國還有庫存,不確定是否夠用90天,我們也在觀望。”
“我下周就赴美和客戶溝通訂單情況。”陳志勇這樣告訴記者。其創立的廣東微電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微電新能源”)以生產、銷售微型鋰電池產品為主,是工信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5月14日,陳志勇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現在與美國客戶的合作已重啟,雙方正在重新盤點庫存,但對方也釋放出信號,希望“降價來彌補關稅”。
陳志勇做好了長期博弈的準備。“關稅不會回到從前了。”陳志勇說,美國市場占微電新能源的營收比重約30%,他未來會考慮美國建工廠,以及擴大日韓、拉美市場的拓展。
同樣與客戶進入新價格談判的,還有以出口冰箱、洗衣機為主的寧波華彩電器有限公司。“我們正在和客戶溝通,(5月12日后)增加的關稅,還不確定誰來承擔。”該公司區域總監(亞洲)王樂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客戶觀望情緒仍然比較重。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讓子彈再飛一會。”廣東光亞照明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溫其東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照明企業對現有的關稅政策仍需要承受不小的壓力。
激起層層漣漪
“已經開始混亂了,我這邊的客戶在出(貨)了。”5月14日下午,深圳一家國際貨運公司的工作人員陳小華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陳小華稱,按照目前的反饋,大部分因關稅暫停的貨品都在準備重啟出貨,但一部分也需要與客戶重新確認細節。此前,多家船公司削減亞洲至美國航線班次,運力下降。“因為船東抽了船,取消了好多航班,現在恢復出貨,5月份基本上已經沒什么艙位了。”她說,目前船公司也在提醒提前預留6月初的艙位。
5月13日,第三方咨詢公司克拉克森研究發布的報告稱,2024年中美雙邊海運貿易總量為1.8億噸,占全球海運貿易總量的1.4%;今年4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同比下降20%,4月跨太平洋東向航線上(主要指遠東-北美)的貿易量同比下跌20%至30%。
克拉克森研究首席市場分析師幸月認為,短期內,隨著此前暫停的部分貨物恢復發運,貿易量可能出現一定反彈,但現有關稅水平仍會對部分貿易帶來一定拖累。
5月14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從羅賓升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獲悉,過去六周,亞洲至美國和拉丁美洲航線,中國始發的貨物訂艙量下降30%—60%。羅賓升國際貨運有限公司方面表示,隨著新關稅政策實施,跨太平洋貿易合同談判正在進行中,一些受益貨主正尋求將合同延長至5月底,以更好地評估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此外,美國方面針對中國建造船舶的季度性港口費將于10月14日生效,未來可能還會涉及“美線特殊附加費”。
羅賓升國際貨運有限公司(C.H. Robinson)方面同時表示,當前全球貨運市場充滿不確定性,關稅政策與貨運市場緊密相連,中美貿易談判帶來的關稅調整,在海運與空運市場激起層層漣漪。
外貿企業主動應對
90天窗口期過后,外貿企業又將如何應對?
對此,蔡銘峰表示,鴻利達目前出口至美國的訂單占公司營收比重約50%,因此美國市場對公司而言比較重要,而公司與美國客戶的合作亦是長期而深入的。
未來如何經營美國市場?對鴻利達而言,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從2018年就已經開始了。蔡銘峰回憶稱,大約2019年左右,特朗普在其第一任總統任期時,他們便開始與美國客戶商議未來的合作方式。同年,該公司前往東南亞市場考察,并決定將馬來西亞作為其全球化布局的首個海外公司和實習基地。隨后的2020年,鴻利達檳城基地(馬來西亞)竣工并投入使用,并啟動東歐和美洲項目的前期考察工作。
蔡銘峰同時稱,目前與美國客戶溝通友好,雙方對未來的合作方向亦有共識。與此同時,自2018年起,鴻利達已開始拓展國內市場,分散依賴大客戶的風險。“過去幾年,我們的營收沒有下降,只是美國貿易占比從80%下降至50%。”他說。
寧波華彩電器有限公司的王樂同時表示,公司去年啟動東南亞建廠計劃,預計今年8月可以投產。“不管關稅(未來)怎么樣,工廠建設繼續,針對北美客戶,產能往東南亞轉移,其他市場還是中國工廠來做。”王樂說,這是目前公司的大方向。
5月12日起,多家上市公司亦在互動平臺上回應投資者時,表達了與上述受訪者相似的觀點。比如,天振股份(301356.SZ)表示,公司絕大多數產品向美國出口,中美貿易關稅降低利于降低出口稅負,公司核心產能已遷移至東南亞以及美國本地。
小家電出口龍頭企業新寶股份(002705.SZ)董事長郭建剛亦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近期將對二期項目進行增資5000萬美元,其注冊資本將增至15000萬美元等值印尼盾,用以擴大其產能建設及布局。按照規劃,公司海外制造基地的設計產能達產后,預計能滿足公司現有目標客戶的大部分需求。
新寶股份此前公布的信息顯示,該公司近年來已在印度尼西亞進行產能布局,以應對美國客戶的需求。包括:2019年底成立的印尼和聲東菱有限公司,即一期項目,以生產吸塵器等產品為主,2024年銷售約6.7億元人民幣;2023年底成立的印尼東菱科技有限公司,即二期項目,規模比一期更大,預計今年二季度開始量產。
此外,廣東光亞照明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溫其東亦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90天過渡期之后,現有的關稅水平對低毛利行業壓力還是很大。他認為,對于美國市場占比不高的企業來說,需大力開拓其他市場分擔風險;對美國市場占比較高的企業來說,美國市場如果難以割舍,還是要盡快布局海外產能來保訂單。
(作者 張銳)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張銳
關注華南外貿動向,以及大消費、生物醫藥等領域重點公司。聯系方式:zhangrui@eeo.com.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