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一位軍人竟然因為一次簡單的任務失敗,竟與軍中權威發生如此劇烈的沖突。
徐向前怒斥他“架子不小”,王近山則反擊道:“這是陳賡旅長害了我!”
究竟是什么讓兩位赫赫有名的將領產生如此劇烈的矛盾?
——《壹》——
王近山的早年經歷與土地革命
1915年10月29日,王近山,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8歲便開始為人放牛,13歲成為地主的長工。
那段貧苦的歲月,仿佛為他日后的軍旅生涯奠定了堅硬的底色。
13歲,王近山離開家鄉,開始為地主工作,他經歷了無數的壓迫與磨礪,卻始終沒有被生活擊垮。
1930年6月,年僅15歲的王近山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
經過幾個月的摸爬滾打,他很快成為了紅軍的一員,直接參與了鄂豫皖蘇區的反“圍剿”戰斗,年輕的王近山,憑借著過人的膽略和狠勁,在紅軍中嶄露頭角。
幾年的時間,王近山經歷了無數場生死存亡的戰斗,他從一個普通的士兵,逐漸成長為紅4軍第10師的副師長。
紅軍長征時期,他跟隨紅四方面軍一路征戰,歷史上眾多經典的戰役中都有他的身影。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戰斗中的果敢與膽略,屢次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甚至被戰友稱為“王瘋子”。
這一稱號的背后,不僅是對他勇猛的評價,更是對他不斷挑戰常規、不怕死的精神的真實寫照。
這段艱難歲月,也成了王近山性格的塑造階段,他始終用最堅硬的方式面對這個世界。
——《貳》——
警衛員事件
1937年,他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9師772團副團長,面對日軍的強大壓力,王近山在最初的戰斗中展現了過人的軍事素養和決斷力。
最為人熟知的,便是他在1937年10月下旬的“七亙村伏擊戰”。
當時,劉伯承指派陳賡和王近山負責在山西娘子關的七亙村設伏,打擊日軍,王近山帶領5個連埋伏在敵軍必經之路的附近。
戰斗開始時,王近山的部隊突然發起攻擊,迅速殲滅了日軍二十師團的輜重部隊,300余名日軍官兵和士兵幾乎在瞬間喪命。
而王近山部僅損失了10余人,戰果輝煌,戰利品多到需要一整天一夜才能搬運完畢。
兩天后,王近山再次組織伏擊,再次成功殲滅日軍約100人,戰果更是令人瞠目結舌,這一戰,徹底讓王近山名聲大噪,甚至讓敵人對他產生了深深的忌憚。
1938年,772團奉命斷后,葉成煥不幸被子彈擊中,軍醫檢查了一遍,卻發現葉成煥沒了呼吸。
王近山知道后,怒不可遏,接過了指揮棒,對二營長說:“你去,召集你的人,和老子一起打回去,為葉成煥報仇雪恨!”
在王近山的帶領下,772團殺了一個回馬槍。追擊的日本鬼子慌忙逃走。
陳賡得知此事后,對著王近山劈頭蓋臉一頓罵,稱他:“無組織,無紀律,身為一個指戰員,卻不顧一切,沖鋒在前。”
面對陳賡的批評,王近山一臉的不服氣,陳賡見此情況找來了六位警衛員:“你們給我看好他,如果再有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就把他給我綁到旅部來。”
這天,徐向前視察772團時,發現王近山身邊警衛員數量遠超陳賡,見此情形,徐向前上前問到:“王瘋子,你小子架子不小啊,有六個警衛員。”
王近山也是憋了一肚子氣,就反駁道:“老首長,我也不想啊,都是陳賡旅長使的壞,他硬是給我安排了六個探子。”
隨后,王近山將事情原委都說了出來,徐向前聽后:“以后不要再犯類似的毛病,我給你做主,把警衛撤了。”王近山連連點頭。
——《叁》——
解放戰爭中的英雄事跡
1943年,他在晉察冀地區,巧妙地伏擊了日軍華北方面軍“戰地觀戰團”,直接消滅了日軍120余人,為太岳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抵抗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5年,隨著抗日戰爭的結束,王近山進入了新的戰場——解放戰爭的殘酷較量中,此時,王近山已經是一位指揮經驗豐富、實戰能力卓越的軍事專家。
1946年9月,定陶戰役爆發,這場戰役是解放戰爭中一次極為關鍵的戰斗。
當時,劉鄧大軍正在進行戰略轉移,但很快就遭遇了國軍的猛烈圍攻,此時,王近山所在的六縱隊被派往前線擔任防守任務。
面對強敵的逼近,王近山沒有退縮,他拍案而起,立下誓言:“如果六縱隊打光,我當一個連長也要打下去!”
戰斗一開始,國軍的精銳部隊迅速展開進攻,火力極其猛烈,形勢異常嚴峻。
王近山指揮六縱隊展開頑強抵抗,士兵們一個個倒下,但他始終堅守陣地,不退一寸,即便是戰斗到了最后,陣地幾乎被摧毀,王近山依然堅信,只有打下去,才能迎來勝利。
最終,王近山率領六縱隊不但成功地阻擊了國軍的進攻,還在重壓下將敵軍主力消滅。
敵軍的精銳部隊趙錫田整3師被摧毀,戰斗結束后,國軍全線崩潰,此戰不僅打擊了敵人的士氣,也讓王近山在解放軍中的聲望達到頂峰。
1948年6月,襄樊戰役打響,在這場戰役中,王近山的指揮才華再次展現無遺,襄樊自古以來被認為是攻占難度極大的城市,尤其是其周圍的南山,幾乎是兵家必攻的目標。
王近山決定放棄傳統的“先奪南山”的戰術,而采取了“撇山攻城,猛虎掏心”的戰略,這種創新性的戰術使得襄樊的攻占變得出人意料。
王近山指揮所部突破敵軍的防線,集中主力攻占了琵琶山和真武山。
敵軍的防線逐漸崩潰,而王近山則直接指揮部隊突破西門,最終帶領部隊成功攻入襄樊城內,僅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全殲了國民黨守軍2萬余人。
俘獲國民黨第15綏靖區中將司令官康澤和中將副司令官郭勛琪。
——《肆》——
建國后貢獻與抗美援朝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王近山也迎來了全新的軍事生涯,雖然解放戰爭已然結束,但王近山的任務卻并未結束。
作為新中國的一名中將,他繼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擔任重要職務。
1950年,他被任命為川東軍區司令員,并且還擔任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川東分校的校長。
王近山的最大挑戰,卻是在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時迎來。
在朝鮮半島,戰斗異常激烈,美軍和聯合國軍對朝鮮的攻勢持續不斷,而中國人民志愿軍則處于極度艱苦的局面。
王近山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兵團的副司令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依然帶領部隊堅持作戰。
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艱苦的時期,上甘嶺戰役,成為了整個戰爭的標志性戰役之一。
美軍投入了六萬余人,使用了幾乎所有的現代武器,包括大量的炮火、炸彈以及飛機,王近山和他的部隊沒有退縮,始終堅守陣地,歷時43天,與敵軍進行生死對決。
最終,聯合國軍在上甘嶺的失敗,標志著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上獲得了一個重大的戰略勝利。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王近山回到了中國,此后,他先后擔任了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
直到1978年,王近山因病去世,享年63歲。
他的死,帶走了一位偉大的軍事指揮官,也帶走了無數戰士心中那份永遠的敬仰。
盡管他已經離世多年,但王近山的英名與事跡仍然留在了無數人的記憶中,他在戰爭中的果敢指揮和對部隊的堅定信念,始終是后來者學習的榜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