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PT提出在伊斯坦布爾“重啟”談判時,澤連斯基順勢回應“周四見”的做法實乃天才之舉,用敵人的予戳了敵人的盾,讓克里姆林宮陷入了近乎無解的困境。
川普也湊熱鬧,說如果小澤和PT都去,他也會去。
PT當然不會去。因為他既沒有看澤連斯基眼睛的勇氣,也害怕面對喜怒無常的川普。
今天早上(東歐時間昨天深夜),佩斯科夫宣布俄方將派出代表團于15日前往伊斯坦布爾參加會談,但他沒有說代表團有哪些人。
切~~~~多年來,世人一直把PT說得多么厲害,原來也不過爾爾——他們一幫人商量了兩天才做出的決定,與我第一時間判斷的完全一致!
我在12號的文章里寫了這樣一段話:
“我認為,5月15日的局面將會是這樣的——
澤連斯基帶著談判團隊在伊斯坦布爾,只能等到俄羅斯一個低級別的談判代表團,連參加與美國談判的烏沙諾夫等人都不會參加。俄方這么做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羞辱澤連斯基,二是他們知道,如果PT不去,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談判。
烏克蘭人理所當然地拒絕談判。
然后,俄方指責烏方不想談判、不要和平?!?/p>
下面是我那篇文章的截圖。
《華盛頓郵報》稱俄國一位前官員對其透露說,俄方代表團成員中有拉外長和烏沙諾夫。如果這是真的,說明我仍然高估他了。
看到大鵝拉出一堆熱乎屎,川普立刻撲上去一口吞下——
正在中東訪問海灣三國(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的川普宣布,他將安排盧比奧參加5月15日可能舉行的俄烏“伊斯坦布爾會談”。
“路透社”報道說,與盧比奧一同前往土耳其的還有凱洛格和維特科夫。
川普的壞就體現在這里——不放過每一個可能對俄有利的細節。如果美國不安排代表團,烏克蘭方面肯定會拒絕與俄國代表團“直接談判”,但是,當美國代表團到場后,烏方就很難拒絕了,否則就會給川普落下大肆抨擊烏克蘭和澤連斯基的借口——人家俄烏說是要“直接談判”,美國人憑啥來插一手?
因為川普派出了盧比奧、凱洛格和維特科夫,因此俄方也只好讓拉外長和烏沙洛夫參加。
澤連斯基的天才舉措,就這樣被川普鬧場鬧掉了。
因為美、俄都派出了外長級別的談判代表,烏克蘭大概率只好安排外長西比加、防長烏梅羅夫等人參加談判。
當烏、美、俄三方代表在伊斯坦布爾坐下來時,PT的外交困局就被徹底打破了,或者說又贏了。因為俄方的要求是“無條件談判”,而烏方的要求是“無條件?;稹?,以?;鹱鳛檎勁械南葲Q條件。
因為川普的參合,事態再次走上了俄方的軌道。
澤連斯基在昨天的晚間視頻講話中說:“PT決定著els的一切,這是他的戰爭——這就是為什么談判必須由他來主導。”
也許,烏方會如我預測的那樣拒絕談判。
不過,這些表面上的東西只能給PT帶來一些面子上的東西,沒有任何實質性意義,解決不了武器裝備短缺、炮灰枯竭的失敗因素。
近日,PT在宣傳機構的采訪中自豪地宣布——俄方每個月有5-6萬名志愿者前往烏克蘭參加“特別軍事行動”。
他沒有意識到,這句話暴露了一個秘密。
根據烏克蘭軍方的數據,目前在烏克蘭領土上作戰的俄軍,總量一直維持在60萬人左右。
每個月增加的5-6萬人到哪里去了呢?
答案是:要么化為烏東黑土地中的肥料,要么躺在醫院里。
烏克蘭總參謀部統計,截止今天,俄方兵員損失總數為968130人,今年每個月損失3.5萬人左右——我一直認為,俄兵實際損失遠高于烏方的統計。
他的這番話,證實了我的推測——每個月損失不下于5萬人。
前兩天,烏克蘭無人機部隊“馬扎爾鳥”戰士拍攝視頻宣布,過去9個月的戰斗中,他們以犧牲20人的代價斃敵1萬余人,戰損比達到匪夷所思的1:500!
歐洲智庫認為,到2025年底,俄方將面臨極其嚴重的兵員枯竭問題。因此,歐洲現在并沒有采取過多的外交措施,而是傾其所有向烏克蘭運送武器。
馬克龍昨天確認,法國將把今年生產的CAESAR155毫米榴彈炮全部送給烏克蘭。
這是“傾囊相助”模式。
大家都知道,當俄方再也沒有士兵愿意裸身沖鋒時,戰爭的結果就出來了。
沒有一個文明人喜歡殺戮,但過去3年多的戰爭狀況已反復證明,只有殺戮才能結束這場殘酷的戰爭。
除此之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切斷要戰爭不要和平者的資金來源。
德國總理默爾茨昨天表示,如果本周在結束戰爭上沒有進展,德國將要求對俄實施更加嚴厲的制裁。
歐盟公布了“終止進口俄羅斯能源的路線圖”。
文件中承認,歐盟2024年從俄羅斯進口了520億立方米天然氣,其中320億通過管道進口,200億以液化天然氣的形式進口,占其進口總量的19%,總價值230 億歐元。而在2021年,俄國天然氣占歐盟進口的45%。
“路線圖”計劃于今年底徹底棄用俄國天然氣。
還有一個令俄國人痛苦不堪的消息:沙特愿意接受低油價的現實,并決定通過增加產量維持出售石油的收入。薩勒曼王儲表示,沙特不反對將原油價格降低到每桶40美元左右。
這對俄方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因為該國原油成本價就達到每桶60美元左右,它只是在天然氣方面有價格優勢。
很多人批評歐洲一邊援助烏克蘭一邊從俄國購買天然氣,就像一些無知的傻蛋竟然指責二戰初期美國向日本出售戰略物資是幫助日本侵華一樣。
歐美國家是做不到大手一揮就切斷某類貿易的。無論是當年美國與日本的貿易,還是今天歐洲從俄國購買天然氣,都是企業的自由貿易行為,與這些國家的政府沒有關系,政府也無權禁止他們從事此類貿易。
除非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找到替代供應鏈,并確保企業的利潤不受影響;二是不會導致民眾的物價上漲。
歐盟棄用俄國天然氣的“路線圖”,依據就是找到俄國天然氣的替代供應商,且質量不能差、價格不能高。
但是,一旦形成新的供應鏈,哪怕戰爭結束,俄國徹底改變,也無法再躋身到新供應鏈中去。
這才是這場戰爭給俄國帶來的長久性傷害。它將永久——至少今后的幾代人——失去歐洲這個能源市場。
歐洲經歷過“能源武器化”的痛苦經歷后,在肉眼可見的未來,不可能再依賴俄國的能源,以免悲劇重演。
事實上,歐盟方面早就表態說:即便戰爭結束,歐盟也不會再從俄國購買能源——不只天然氣,還有石油,還有煤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