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機動車排放監管鏈條中,機動車環保檢測是重要一環,其檢驗數據的真實性直接影響著監管的成效。
張厚美
近日,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機動車環境監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機動車污染治理短板作出系統性回應,進一步改進和優化機動車環境監管長效機制。
機動車尾氣排放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尤其是柴油重卡等車輛的排放問題尤為突出。數據顯示,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34%以上,其中重型貨車占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達80%。對大部分城市中心城區而言,機動車排放已成為PM2.5的主要來源,北京、深圳、成都等大型城市機動車污染排放占比超40%。隨著汽車保有量持續攀升,移動源超標排放對大氣污染的影響日益凸顯,這也是大氣污染治理需要聚力攻堅的對象。
在整個機動車排放監管鏈條中,機動車環保檢測是重要一環,其檢驗數據的真實性直接影響著監管的成效。然而,一些檢驗機構為牟取非法利益,罔顧法律法規和道德底線,或通過使用作弊器消除待檢車輛故障碼,或擅自改裝車輛供油系統,或篡改計算機記錄結果,讓一些尾氣排放超標車輛“帶病上路”。前段時間,還有媒體報道在個別省份毗鄰地區,一些機動車檢測站讓異地年審不合格車輛順利“通關”。這些都反映出目前機動車檢驗領域亂象頻發。此類問題不僅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而且影響大氣污染治理成效,侵害廣大群眾的環境權益。
此次《意見》要求強化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準入管理,統一采用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一般程序,完善人員技術能力、設備性能指標和軟件防篡改等要求,嚴格日常監督管理,重點檢查各類弄虛作假問題,對嚴重違法機構依法取消其檢驗資格。這種全鏈條監管旨在杜絕“假檢驗”,推動“真治理”,從源頭規范檢驗機構行為,確保檢驗數據真實可靠,讓超標排放的機動車無處藏身。
重型貨車排放監管是機動車環境監管的重中之重。《意見》按照有減有壓、寬嚴相濟的工作思路,既突出監管重點,將重型貨車納入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計劃,圍繞重點用車單位、運輸公司等開展檢查,利用遙感監測、黑煙抓拍等技術篩查手段,嚴查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裝置等違法問題,又實施包容審慎和差異化監管,對問題車輛督促整改,對逾期未改正或屢查屢犯者加強管理,對守法情況好、排放穩定達標的3.5噸以上柴油貨車試行免檢政策。這些監管舉措直擊行業痛點,不僅是對公眾關切的積極回應,更是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
完善機動車環境監管法律法規對于保護環境同樣不可或缺。雖然我國在機動車污染防治方面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但隨著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和排放問題日益復雜,現有法律法規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意見》提出推動完善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環境違法認定情形標準與規則,明確破壞或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裝置、使用作弊裝置等違法行為責任,統一違法犯罪案件定性、案件管轄、證據規格等法律適用。這將進一步完善機動車監管的法律政策標準體系,為執法部門提供更明確的法律依據,讓機動車排放執法行為更加規范、嚴格,增強法律的威懾力。
機動車環境監管相關環節多、涉及部門多,推動部門協同,促進信息共享,利用數智賦能,才能更好地推進機動車排放領域的長效系統治理。對此,《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跨部門機動車檢驗與維護、監管處罰等信息共享,推動實現跨區域、各層級數據互通和機動車行政檢查和處罰記錄信息全國互聯互認;建立健全執法聯動、案件移交、源頭追溯等工作機制;提升數智化監管能力水平。這標志著機動車污染防治將邁入精細化、智能化、協同化的階段,有助于更好破解監管中的難點、痛點。
機動車環境監管全面優化升級,是守護藍天白云的重大舉措。只要多管齊下、多方協同、綜合施策,把各項措施落實到位,進一步完善全流程監管機制,一定能有效解決機動車領域環境污染和弄虛作假問題,營造更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助力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來源:法治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