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誰能想到在地鐵里低頭刷手機的普通大爺,竟是當年春晚舞臺上的“喜劇炸彈”牛群!
5月12號,有網友在地鐵上偶遇這位76歲的老藝術家,發視頻感嘆:“要不是反復確認,根本認不出這是說相聲的牛群!”
畫面一曝光,評論區瞬間炸成 “回憶戰場”,有人翻出《小偷公司》的經典臺詞,有人感慨 “他和馮鞏的相聲承包了我整個童年” ,更有人盯著他沾著白油漆的褲腳驚呼:“這反差也太大了!”
從網友拍的視頻看,牛群當天一身“中老年松弛風” 穿搭:寬松 T 恤套卡其色馬甲,配條舊牛仔褲,腰間還系著件外套——果然上了年紀,保暖比時尚重要。
他全程專注刷手機,完全沒發現自己成了“地鐵明星”。雖說戴著黑色帽子,可帽檐下的白發、松弛的皮膚,還是藏不住歲月的痕跡。
眼尖的網友還扒出“細節暴擊”:他的鞋子又舊又臟,褲腳沾著白油漆,活脫脫像剛從工地回來。
有人調侃:“這造型,是把‘藝術家不拘小節’貫徹到底了!”也有人欣慰:“76 歲還能獨自坐地鐵,身子骨看著比年輕人還硬朗!”
說起牛群,那可是春晚舞臺上當仁不讓的“流量密碼”。上世紀90年代,他和馮鞏組成的“牛馮組合”,堪稱喜劇界的“王炸”。
《小偷公司》里,他一本正經地吐槽 “我們這是個防盜公司,全稱是‘防止別人偷我們公司’”,包袱一個接一個;
《有話坐著說》里,兩人模仿領導視察的橋段,把官僚主義諷刺得入木三分;
還有《瞧這倆爹》,用幽默的方式探討親子教育,笑料背后全是現實洞察。這些作品不僅讓觀眾笑出眼淚,更成為春晚歷史上的經典,甚至有人說:“沒看過牛群馮鞏的相聲,春晚都不算完整!”
但誰能想到,這對黃金搭檔竟經歷了三次“散伙又重組”,劇情比八點檔電視劇還曲折。原來牛群骨子里,是個“不安分的冒險家”。
成名后,他不甘心只在相聲圈發展,先是跨界經商,開公司、辦雜志,結果賠得血本無歸;折騰一圈后,又在1999年做出驚人決定——跑去安徽蒙城縣當掛職副縣長!
這波操作直接驚呆眾人:“說相聲的去當縣長,跨界跨得比馬里亞納海溝還深!”
在蒙城的5年,牛群確實干了不少實事:修校舍、建公路,給當地留守兒童建了特教學校。但他把學校命名為“牛群特教學校”,卻引發巨大爭議,有人質疑他“借機炒作”。
離開蒙城后,他又轉戰影視圈當演員、主持人,還嘗試過攝影創作,可每次都鎩羽而歸。這些“不務正業”的折騰,不僅耗光了積蓄,也讓他的家庭亮起紅燈。
妻子劉肅曾是他的賢內助,默默支持他的事業,但常年的動蕩生活讓她身心俱疲。
最終兩人在2007年,結束多年婚姻,劉肅坦言:“我只是想過安穩日子,可他的人生永遠在下一個戰場。”
離婚后的牛群,依舊沒停下折騰的腳步。他重返舞臺,偶爾登上春晚,也接商演、拍網劇,但屬于他的時代早已過去。
今年2月,他公開演出時西裝革履、染著黑發,精氣神不錯,可頭頂大片的禿發還是暴露了歲月的殘酷。這次地鐵偶遇的畫面,和舞臺上的光鮮形成強烈反差,網友感嘆:“化妝能遮住皺紋,卻藏不住生活的痕跡。”
評論區里,網友們的感慨比連續劇還精彩。有人懷念往昔:“小時候全家守著電視等牛群馮鞏,現在的春晚再也沒有那種讓人笑到肚子疼的節目了!”
也有人恨鐵不成鋼:“放著好好的相聲不搞,非要折騰,把一手王炸打成爛牌!”但更多人送上祝福:“能按自己的想法活一輩子,哪怕摔得鼻青臉腫,也是一種本事!”
還有人打趣:“下次在地鐵遇到牛老師,高低得問一句:‘還能來段《小偷公司》的貫口不?’”
牛群的人生,就像一場跌宕起伏的冒險:從春晚頂流到跨界 “試水”,從爭議纏身到回歸平淡。
他的故事讓人唏噓,也讓人感嘆: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有人求安穩,有人愛折騰,而牛群,大概就是那個永遠不肯向 “普通” 低頭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