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陽,13歲女孩小彤從一家名為“強兵綜合實訓基地”的機構回家時,帶回來一個裝著斷發的塑料袋——頭發是教官硬生生扯下來的。母親王女士看著女兒頸脖上的淤青,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花了6800元送孩子去“心理輔導”,怎么換來的是一身傷痕?更扎心的是,女兒怯生生地問她:“媽媽,是你讓教官打我的嗎?”這句話像一根刺,戳進了所有關注此事的人心里。(源自揚子晚報等媒體)
今年3月19日,王女士和這家聲稱能提供“心理矯正和軍事化管理”的機構簽下一個月托管協議。沒想到僅僅三天后,意外就發生了。小彤回憶,3月21日上午,三名女教官把她拖進空宿舍,叫來兩人一起毆打。當晚在宿舍,教官馬某某又當著十幾個孩子的面,連續扇她幾十個耳光。被打得蜷縮在墻角的小彤,偷偷撿起地上被扯斷的頭發塞進塑料袋。
“孩子說教官掐著她脖子,抓頭發往墻上撞,還踢她肚子。”王女士聲音發顫。最讓她崩潰的是,女兒堅信“媽媽知道教官會打我”,親子間的信任徹底崩塌。
事件曝光后,當地教育局和警方介入調查。5月8日,赫山區教育局通報稱:當天小彤與同學發生沖突,馬教官在勸阻時發生“肢體接觸”,監控未拍到故意毆打。目前馬某某已被停職,警方建議驗傷后再處理。但這份通報讓王女士無法接受——孩子身上的淤青、裝滿斷發的塑料袋,以及同宿舍孩子的證詞,都和“肢體接觸”的說法格格不入。
這場糾紛撕開了封閉式教育機構的隱患。從江西豫章書院到河南柯貞拓展營,類似的暴力事件近十年屢屢發生。這些機構打著“軍事化管理”“感恩教育”旗號,實則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帶:教官有的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監控攝像頭總在關鍵時段“故障”,而焦慮的家長們卻把叛逆期的孩子送進來,指望用幾千塊錢“買”個聽話的孩子。
當教育變成生意,暴力偽裝成“矯正”,受傷的總是孩子。教育局的“肢體接觸”和家長控訴的“毒打”各執一詞,背后是調查取證的現實困境——沒有清晰監控錄像時,暴力認定往往變成“口水戰”。機構常以“教官已辭職”“只是管理失誤”搪塞,最后大多不了了之。
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光靠家長警惕遠遠不夠。眼下最緊迫的,是讓這類機構在監控下透明運作。例如強制安裝聯網攝像頭,允許家長隨時查看;把有暴力記錄的機構拉入“黑名單”,終身禁止涉事人員接觸教育工作。從長遠看,更需要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學校和社會應提供心理咨詢渠道,而不是讓家長病急亂投醫,輕信“七天改造孩子”的騙局。
目前,小彤的醫學驗傷報告還未公布,警方調查仍在繼續。但那個裝著斷發的塑料袋,已經懸在所有父母心頭。或許只有當社會不再把叛逆孩子當成“問題”,當家長學會用傾聽代替責罵,這類悲劇才能真正終結。
你認為家長將孩子送入訓練營矯正,到底是什么原因?評論區亮出你的高見。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